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贾弘禔

月刊

1007-7626

shxb@bjmu.edu.cn

010-82801416

100191

北京市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科技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反映国内外研究进展的综述和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研究论文。“九五”攻关,“86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论文占80%以上,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生物学、化学、医学、农、林、牧和渔类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胰腺多肽纳米抗体的制备及结合活性分析

    任泓睿贾琼王家庆田婧婧...
    1273-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是一种含36个氨基酸的胰腺激素,在评估胰腺功能和辅助诊断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PP为靶点,筛选特异性的PP纳米抗体,评估其与PP抗原是否具有结合活性.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高纯度的PP抗原,经免疫羊驼后构建了高库容和高丰度的胰腺多肽免疫的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文库筛选,获得8株胰腺多肽纳米抗体.选取1株纳米抗体(PP-VHH)构建原核表达体系,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与鉴定,通过间接ELISA和双抗夹心ELISA分别检测和评价抗原抗体的结合活性和血清中PP含量,结果显示,PP-VHH与PP具有结合活性,且PP-VHH可用于检测鸡和人血清中的PP.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拟合曲线R2为0.9868,可检测不同个体鸡血清中PP浓度为48-55 pg/mL.而人血清中PP浓度范围波动较大.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到的1株纳米抗体PP-VHH,可用于检测鸡和人血清中的PP含量,为评估胰腺功能异常或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基础.

    胰腺多肽纳米抗体原核表达结合活性

    一种用于筛选砷(Ⅲ)适配体和检测砷(Ⅲ)的QCM生物传感器

    郑楚君钱世权李欣培颜旭...
    1282-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用于筛选出与砷(Ⅲ)有高亲和力的适配体.设计随机单链DNA文库,以砷(Ⅲ)为靶标固定在巯基乙胺修饰的晶振片上,捕获溶液中处于游离状态的适配体,构建QCM-SELEX筛选方法.经过6轮筛选,对次级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QCM共振频率变化计算得出6S1解离系数Kd值为0.36 μmol/L.将6S1作为探针,构建QCM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砷(Ⅲ),该传感器在0.01 μmol/L~0.2 μmo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砷(Ⅲ)检测限为5.2 nmol/L(3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砷(Ⅲ)适配体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QCM-SEL-EX)测序

    基于脂质组学分析揭示高原低氧对小鼠脾组织磷脂代谢的调控机制

    王昕郭玉静王嘉阳汪晓筠...
    1289-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参与病原体清除和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参与代谢平衡调节.高原低氧环境可影响脾组织脂质代谢,但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旨在使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高原低氧对小鼠脾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别置于海拔4200 m(高原低氧组,HST组)和400 m(平原常氧组,PSC组),30 d取脾组织.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Orbitrap质谱系统进行脂质组学分析.30 d时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脾指数降低,并出现白髓减少,生发中心扩大,边缘模糊,静脉充血等病理学改变.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1种脂质亚类和2 473种脂质分子,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s,TGs)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s)为脂质分子鉴别到最多的2种.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鉴定到44个差异脂质分子,它们主要集中于磷脂代谢.随后,对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RT-qPCR检测,发现其mR-NA表达量均有差异(P<0.05).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主要影响小鼠脾组织磷脂代谢,并通过减少PC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含量,促进其转化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心磷脂(cardiolipin,CL)并通过 CDP-乙醇胺(CDP-Ethanolamine,CDP-Etn)途径促进 PE 生成.该研究为高原低氧环境下脾组织中磷脂代谢异常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低氧脂质组学磷脂酰乙醇胺心磷脂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外泌体PD-L1蛋白检测技术

    屈丽思彭宇彦俞泽涛叶子弘...
    130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蛋白的存在形式包括外泌体表面、微囊泡表面以及分泌的游离形式等.前期研究表明,血清中外泌体表面PD-L1含量与多种癌症的预后评估显著相关,然而目前的常规检测方法通常将血清中所有可溶性PD-L1蛋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检测,无法有效分辨外泌体PD-L1与其他形式的PD-L1.本研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建立了一种外泌体PD-L1的特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抗体识别PD-L1蛋白,并将其捕获至检测芯片表面;再利用α-溶血素在外泌体膜上形成多个寡聚体,从而特异性检测外泌体PD-L1.该方法通过α-溶血素结合过程的信号变化对外泌体PD-L1含量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检测背景噪音并放大信号.使用α-溶血素放大信号前的线性范围为0.035~2.208 pg/mL,信号放大后的线性范围为0.004-0.552 pg/mL.方法学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外泌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α-溶血素生物标志物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影响因素及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

    刘丹张洁郭正阳薛丽香...
    1308-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周期检测对于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功能研究、药物筛选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是目前较为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是最常用的基于流式的检测细胞周期方法,然而,该方法在使用过程有诸多处理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分布差异也有助于研究免疫反应,了解疾病状态.本文以B16-F10细胞系为例,采用PI单染法,从固定条件、上机条件和软件分析3个角度,评价多种处理因素对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影响.根据结果分析,在进行细胞周期检测时,建议取3 × 106个细胞,用300 μL预冷PBS重悬细胞后逐滴滴入700 μL预冷的无水乙醇,放置于4℃或-20℃过夜固定,低速收样,收样速率为每秒400~600颗粒数,去黏连后需收集至少3 000个细胞.另外,通过EdU、PI双指标染色可以精确划分细胞周期,而细胞表面标志物染色联合Ki-67和PI染色法,可在不进行细胞分选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本文较为系统的探讨了 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建立了 EdU联合PI检测细胞周期和针对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方案,拓宽了细胞周期检测方式.

    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碘化丙啶免疫细胞亚群

    高校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提升研究与探索实践

    王雁伟任亚娟李振侠艾鹏飞...
    1317-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密切关注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遗传学课程专业性较强,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探讨,并指出思政理念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必要性.针对遗传学课程特点以及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设计优化、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素材在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提升策略进行探究,并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实际教学情况为例,进行后续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80%以上的学生认为,遗传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且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总成绩平均提高约5.5%.以此抛砖引玉,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启示,让课程思政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优化保驾护航.

    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提升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