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封多佳

月刊

1004-5503

zgsw1988@163.com

0431-87923344;87910140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3456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ib荚膜多糖在疫苗制备周期中的结构稳定性

    张腾腾秦春君尹珊珊刘翠...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luenzae type b,Hib)荚膜多糖的基本结构聚核糖基核糖醇磷酸酯(polyribosylribitol phosphate,PRP)在Hib结合疫苗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技术对制备的Hib精制多糖、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制备的Hib精制多糖、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相关标准要求,且NMR谱图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Hib结合疫苗主要抗原荚膜多糖的基本结构PRP在疫苗制备周期中未发生变化.

    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多糖聚核糖基核糖醇磷酸酯核磁共振波谱法结构稳定性

    重组腺病毒5型-诺如病毒GⅡ.4型-VP1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及鉴定

    汪梦俊孙楠裴捷刘睿伦...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293T细胞表达重组腺病毒5型(recombinant adenovirus 5,rAd5)-诺如病毒(Norovirus,NoV)G Ⅱ.4型-VP1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并进行鉴定.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5-eGFP及pAd5-NoV-G Ⅱ.4-VP1分别转染293T细胞,拯救获得重组腺病毒rAd5-eGFP和rAd5-NoV-G Ⅱ.4-VP1.rAd5-eGFP在293T细胞上连续传代,验证其载体功能.将rAd5-NoV-G Ⅱ.4-VP1在293T细胞上进行传代,NoV-G Ⅱ.4-VP1经表达及纯化后,自组装形成NoV-G Ⅱ.4-VLP,并进行Western blot、ELISA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 镜下观察各代rAd5-eGFP均可见绿色荧光,且亮度随代次增加而增强.各代rAd5-NoV-GⅡ.4-VP1收获液中均可见NoV-G Ⅱ.4-VP1蛋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58 900.NoV-G Ⅱ.4-VLP可与兔抗NoV-G Ⅱ.4-VP1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与天然的NoV病毒颗粒相似构象,可有效识别志愿者唾液样本中的NoV受体;镜下观察,其形态完整,呈球状,直径为43.5~58.3nm,颗粒表面有少数突起,可能为VP1自组装时暴露于颗粒表面的P结构域.结论 表达的重组腺病毒NoV-G Ⅱ.4-VLP具有完整的VLP结构和良好的特异性,有望用于NoV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相关研究.

    腺病毒诺如病毒VP1病毒样颗粒腺病毒载体疫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对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

    曹茜倩李俊虎崔欣欣郭晨梦...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微颗粒(microparticles,MPs)对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经分离纯化后,透射电镜观察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鉴定MPs表面抗原.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发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后,进行心脏及分离的左心室的各项指标检测.将急性分离的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心肌细胞肥大(ISO)、MPs、MPs上清液(Supernatant)组,q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 Ⅱ)、磷酸化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phosphorylated 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p-CaMK Ⅱ)表达量;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各组大鼠单个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LCa-L).结果 MSCs成骨分化骨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变成红色,成脂分化脂滴经油红O染色后变成红色;透射电镜下可见MPs膜结构完整,轮廓清晰,直径约200 nm;MPs表面标记物CD29和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8.24±0.82)%和(97.69±1.83)%.与 Control 组相比,ISO 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明显减少(t=5.065,P<0.05),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end-diastolic dimension,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mension,LVPWd)、心重-体重比(heart weight to body weight ratio,HW/BW)、心重-胫骨长度比(heart weight to tibial length ratio,HW/Tibia)、左心重-胫骨长度比(left heart weight to tibial length ratio,LV/Tibia)明显升高(t 分别为 4.013、2.368、4.392、5.043、6.120,P均<0.05),建模成功;ISO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ANP、BNP mRNA表达量均较Control组明显升高(t分别为25.120、18.261,P均<0.01);经48 μg/mL MPs孵育48 h后的MPs组ANP、BNP mRNA表达量较ISO组显著下降(t分别为12.110、3.526,P均<0.05);ISO组 CaMK Ⅱ 和p-CaMK Ⅱ 蛋白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t分别为3.278、4.181,P均<0.05),MPs组p-CaMK 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5.420,P<0.05);ISO组钙电流密度较Control组明显增高(t=15.261,P<0.01),MPs组较ISO组明显降低(t=6.216,P<0.05).结论 MSC-MPs可显著抑制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这一效应与其下调心肌细胞CaMKⅡ、抑制L-型钙通道有关.

    心肌细胞肥大微颗粒L-型钙通道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心功能

    人白细胞介素-26慢病毒表达质粒与基因敲除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活性验证

    周海金吴珊刘丽媛蒋丹...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6慢病毒表达质粒与基因敲除质粒,为研究IL-26基因在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自噬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RT-PCR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扩增IL-26基因序列,克隆至pCDH-CMV-MCS-EF1-copGFP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过表达质粒;并根据IL-26外显子序列设计4个敲除靶点Exon1sgRNA1、Exon1sgRNA2、Exon3sgRNA1、Exon3sgRNA2,利用 CRISPR/Cas9 技术构建至 lentiCRISPRv2 载体中,构建基因敲除质粒.将过表达质粒和基因敲除质粒分别瞬时转染至HEK293T细胞,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IL-2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IL-26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 通过酶切、测序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L-26全长516 bp,编码171个氨基酸.IL-26过表达质粒转染的HEK293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6mRNA水平升高了 656.789倍,蛋白质水平升高了 1.97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 17.976和 7.859,P分别<0.000 1 和<0.001).4个敲除靶点 Exon1sgRNA1、Exon1sgRNA2、Exon3sgRNA1、Exon3sgRNA2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后,IL-26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 0.930、0.980、0.523 3和0.316 9倍,其中Exon3-sgRNA2质粒能够显著下调IL-26的表达(t=7.440,P<0.001).IL-26蛋白的前22个氨基酸存在信号肽结构,且具有一定的跨膜功能,IL-26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IL-26过表达和基因敲除质粒,为后续IL-26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白细胞介素-26过表达质粒基因敲除质粒生物信息学

    卵泡液外泌体miRNA对颗粒细胞糖酵解途径介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曹建平张家宁单会荃刘宣...
    160-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卵泡液(follicular fluid,FF)外泌体miRNA对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糖酵解途径介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泡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招募3名PCOS不孕患者和3名非PCOS不孕患者,测定2组患者在促排卵前的基线激素水平,通过短效长方案促排卵并穿刺取双侧FF,超速离心法收集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进行鉴定.Trizol法提取外泌体总RNA,构建文库,进行miRNA测序及质控处理后,与参考基因组GRCh38进行比对.利用聚类Profiler R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GO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应用Omnipath数据库对miRNA进行互作分析.随机抽取16个miRNA,通过qPCR检测,验证miRNA测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与非PCOS组比较,PCOS组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睾酮(testosterone)、窦卵泡数显著高于非 PCOS组(t=2.479~9.163,P均<0.05).2组FF外泌体边缘均清晰,中央淡染的杯口状囊泡,直径为100~150 nm,结构完整,外泌体浓度约为8 × 1010 particles/mL.miRNA测序共检测到928个miRNA,与非PCOS组比较,POCS组外泌体中共筛选出59个差异miRNA(DEmiRNA),其中31个上调,28个下调,且qPCR法检测的基因表达差异趋势与miRNA测序结果高度相似.在PCOS患者FF外泌体中,通过miRNA调控mRNA,可显著改变GCs糖酵解效率和细胞凋亡状态.PKM、PFKL、HK2是miRNA调节GCs糖酵解的关键靶基因,SLC2A1是miRNA调节GCs凋亡的关键靶基因.结论 PCOS患者FF外泌体miRNA可使GCs糖酵解减弱,并加速其凋亡,从而减少ATP及乳酸的产生,导致卵泡发育障碍.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液外泌体miRNA颗粒细胞糖酵解途径

    伪狂犬病病毒gH糖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喻晓航刘一宁丁彦彬罗烨...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H糖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PCR扩增PRV-XiangA株gH基因片段,插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IRES-neo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IRES-gH,将其转染至HEK-293F细胞中,悬浮培养5 d.取细胞培养上清,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后,经镍离子层析柱纯化.将纯化的gH糖蛋白作为免疫抗原与ISA 201 VG佐剂乳化后免疫8只雌性ICR小鼠,对照组8只小鼠免疫等量佐剂.初次免疫后5和8周各加强免疫1次,并分别于初次免疫后4、7、10周采血,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采血2 d后,使用PRV-XiangA毒株(1.5× 104 TCID50)对小鼠进行滴鼻攻毒,每日观察小鼠发病及死亡情况.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IRES-gH经测序鉴定构建正确.gH糖蛋白成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进行了糖基化修饰,且反应原性良好,在100mL培养体积下可纯化到约625 µg蛋白.免疫3次后,小鼠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且具有中和PRV的作用,其中和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256.攻毒试验中对照组小鼠全部发病并死亡;而gH免疫组有一半小鼠未发病,存活率为50%.结论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了 PRV gH糖蛋白,并首次证实其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为gH糖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PRV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伪狂犬病病毒gH蛋白HEK-293F细胞免疫原性

    鹅粪便中副干酪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高炳南岳学青王秋菊曹雨涵...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离北方白鹅粪便中的副干酪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并进行鉴定.方法 收集30只52周龄北方白鹅的粪便,通过特异性培养基培养,分离获得副干酪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分别编号为S00834-8和IS00439-2,并进行16S DNA测序鉴定.将获得的两2株菌株于不同培养时间(0、2、4、6、8、10、12、14、16、18、20、22、24、36和48 h)、温度(34、36、37、38、40 ℃)、pH(5.5、6.0、6.5、7.0、7.5和8.0)条件下培养,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A600,评价菌株的生长特性.同时检测菌株的耐酸耐胆盐特性(pH为2.0、2.5、3.0、3.5、7.0,胆盐浓度为0、0.3%、0.5%、1.0%、1.5%)及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结果 获得的S00834-8和IS00439-2菌株分别为副干酪乳酸杆菌亚种耐受性H和枯草芽孢杆菌KA9.S00834-8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于37 ℃,用pH为6.0的培养基培养12 h;具有良好的耐胆汁和耐胃酸的能力;对哌拉西林、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四环素中度敏感,对左氟沙星、链霉素、氯霉素敏感.IS00439-2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于36 ℃,用pH为7.5的培养基培养8 h;具有良好的耐胆汁和耐胃酸的能力;对左氟沙星和四环素中度敏感,对哌拉西林、诺氟沙星、链霉素和氯霉素敏感.结论 鹅源副干酪乳酸杆菌亚种耐受性H和枯草芽孢杆菌KA9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有望成为鹅源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副干酪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特性抗生素耐受性鹅粪便

    5个种属血白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效果评价

    张建敏周长明李潇胡宇驰...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人、牛、羊、猪、马血白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评价其用于鉴定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人工合成多肽法分别制备人、牛、羊、猪、马血白蛋白特异性多肽,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多肽纯度后,再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进行偶联,制备多肽抗原.将5个种属多肽抗原经背部皮下多点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只/种,获得的抗血清经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即为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及特异性,并使用制备的5个种属血白蛋白多克隆抗体鉴定HSA制品.结果 人工合成的人、牛、羊、猪、马血白蛋白多肽纯度达91%以上,获得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均为1∶160 000,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且可有效鉴别HSA制品.结论 制备的人、牛、羊、猪、马血白蛋白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制备过程简单快速,适合大量生产,为HSA快速鉴别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人血白蛋白多肽多克隆抗体免疫双扩散法

    谷氨酰胺酶1抑制剂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王晓张聪聪张燕红洪诗瑶...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酶 1(glutaminase 1,GLS1)特异性抑制剂 BPTES[bis-2-(5-phenylacetamido-1,3,4-thiadia-zol-2-yl)ethyl sulfide]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经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对照组)、10%CCl4(10 μL/g,模型组)或10%CCl4(10 μL/g)+BPTES(10 mg/kg,处理组),每组10只,每周注射2次,共4周,构建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肌动蛋白2(actin alpha 2,Acta2)、Ⅰ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Col1α1)、GLS1基因及GL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整体增大,表面不光滑,呈颗粒状,同时肝脏质量与胫骨长度比显著增加(t=2.979,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天狼猩红染色阳性的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加(t=7.661,P<0.01),Acta2和Col1α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t分别为4.335和5.319,P均<0.01),GL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t分别为5.319和9.725,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BPTES处理组小鼠肝脏质量减轻,肝脏组织中天狼猩红染色阳性的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减少(t=7.427,P<0.01),Atca2和Col1a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3.713和2.628,P均<0.05).结论 抑制GLS1活性可显著改善CC14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谷氨酰胺酶抑制剂BPTES胶原

    SRT1720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邹巧玲袁秋林宋银宏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 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related enzymes1,SIRT1)激活剂(SRT1720)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SRT1720、APAP和APAP+SRT1720组,每组10只.SRT1720和APAP+SRT1720组小鼠经灌胃给予SRT1720(30 mg/kg体质量),对照和APAP组经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第6天,APAP和APAP+SRT1720组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APAP(325 mg/kg体质量),对照和SRT1720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后,摘除眼球取外周全血,分离血清,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将小鼠经断颈处死,无菌取肝脏组织,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RT-qPCR法检测PERK-eIF2α-CHO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GRP78、PERK、eIF2α、ATF4、CHOP基因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基因相应蛋白及Caspase 1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PAP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明显上升(t分别为55.21和34.29,P均<0.01);肝组织中可见明显大片状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发生显著改变,部分区域肝细胞发生肿胀变形较严重;GRP78、PERK、eIF2α、ATF4和CHOP基因的mRNA转录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t=9.85~33.89,P均<0.05);Cas-pase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1.78,P<0.01).与APAP组比较,APAP+SRT1720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42.92和18.02,P均<0.01);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发生肿胀变形的细胞也显著减少;GRP78、PERK、eIF2α、ATF4、CHOP基因的mRNA转录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t=6.19~22.43,P均<0.05);Caspase 12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明显下降(t=0.34,P>0.05).结论 SRT1720可改善APAP诱导小鼠发生的肝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中PERK-eIF2α-CHOP信号通路实现的.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激活剂SRT1720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PERK-eIF2α-CHOP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