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刘宁

双月刊

1009-1203

SWDS@chinajournal.net.cn

0351-7985580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学府街96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理论旗帜鲜明,思想观点严谨,学术见解新颖为特点,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廉洁文化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赵立永武毓宣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围绕廉洁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演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拓展深化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坚持党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发挥廉洁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完善廉洁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基本经验.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要继续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培养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发挥廉洁教育的基础作用、弘扬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演变探析

    陈蓉蓉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的演变贯穿党发展的各个时期,党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与现实国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斗争话语的丰富与发展.党的斗争话语的演变历程可划分为生成、建构、发展、转型、创新五个阶段,并且表现出三大规律: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行不断丰富斗争话语内涵、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转换斗争话语核心指向、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变化不断调整斗争话语具体内容.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演变的历程和规律,可以为新时代围绕"伟大斗争"继续推进斗争话语演变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即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对立统一的哲学方法、坚持以物质生产为现实基础、坚持以理论创新为思想支撑.

    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历程规律经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质、历史意义及实践指向

    吴文清王浩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深化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而且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深厚而严谨,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与历史意义,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持和清晰的行动指南.面对新的文化发展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建设实践指向

    邓小平的责任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和现实启迪

    郝玉宾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的责任观,是邓小平伟大一生的鲜明标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整体而系统展开的一系列关于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邓小平责任观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其深刻的现实启迪表现在个人责任担当要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坚定责任担当的战略定力、建立健全责任担当机制、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善于担当等方面.理解和践行邓小平责任观对于更好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形象、凝聚全党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邓小平责任观新时代现实启迪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追求及其践行

    储斌熊必军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系列体现党的性质与宗旨、彰显时代价值的伟大精神,它们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回望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内含着坚定的人民立场、贯穿始终的根本宗旨、深厚的为民情怀、高尚的伦理品格和科学的发展理念.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评价为标准接受人民监督.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价值追求

    关于党的凝聚力的学理探析

    梅长青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凝聚力伴随着党的事业发展而不断增强,具有统一性、引领性、整合性、正向性等特征,由政治向心力、组织聚合力、思想引领力、纪律约束力四个方面构成.党的凝聚力使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为共同的理想目标奋斗,使党员在面对困难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持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新时代提升党的凝聚力,应多措并举催生"两个维护"的聚合动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思想统一,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凝聚全党力量,严明组织纪律推动全党团结达到新高度.

    党的凝聚力领导核心组织体系理想信念

    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张鸣春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这一结论的逻辑依据在于,农村基层党建能引领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引领农业充分发展、引领农村治理效能提升.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组织设置的创新模式,形成了以联村党委和中心村党委为代表的区域化联建村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运用区域化联建村治理新模式,以"党建+产业发展"推进富民兴村实现产业振兴、着力锻造担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任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振兴、强化思想引领探索繁荣乡村文化的创新性举措实现文化振兴、提升群众组织力共建乡村宜居宜业美丽家园实现生态振兴、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全面振兴互动双赢实现组织振兴.

    农村基层党建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化联建村"五个振兴"

    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徐立江王鹏洁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斗争精神的发扬为斗争本领的增强提供了精神保障,斗争本领的增强则为斗争精神的发扬提供了实践滋养.因此,要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历史主动、加强组织建设为重点,既要从党员干部个体培养层面着手,也要从党和国家制度层面出发,以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

    党员干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历史主动理想信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理与路——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

    邱程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视角.从目标指向、认知规律和基本方法三个层面来看,融入过程是知识性和价值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理论性和叙事性的内在统一.各个学段思政课要按照理论、实践、历史、事件、人物、问题的关联性,不仅把政策文件转化为教学素材、书面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抽象理论转化为实践感受,而且把全会精神转化成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大中小学要善用区域化教学联盟、打造协同化教学队伍、开发一体化教学资源、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以全面提升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协同模式探索

    胡海燕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指示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纵深发展但有效创新能力不足、学生参与度高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形式多样但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在课程设计的知行统筹、数字化资源的立体贯通、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有机统一等方面下功夫,协同构建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实践育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协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