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致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的临床特征及输血策略

    刘敏彭涛于晶晶赵瑞娟...
    491-494,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后发生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delayed serolo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DSTR)的临床表现,并探讨其输血策略。方法 对本院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期间所有输注血小板后,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DSTR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输血策略。结果 本研究共查阅 2 553 名患者 6 057 例次血小板输注。8 名患者发生了DSTR,共接受血小板 21 个治疗量,5 名患者后续输注红细胞。检测到Rh系统抗体 7 名(抗-E4 名,抗-c、E1 名,抗-C1 名和抗-c1 名)和Kell系统抗体 1名。结论 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也可能发生DSTR,产生红细胞抗体,再次输血时需密切关注抗体情况,进行匹配性输注。

    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

    肝肾移植术后并发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的病例报告及诊疗分析

    和予馨马怡然张爽金晶纯...
    495-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本院 3 例ABO血型次侧不合肝肾移植后并发的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病例的临床特征、血清学特征、输血方案及治疗进行总结,为临床全面了解和认识该疾病,特别是早期识别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和移植后出现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时间,观察患者皮肤黄染情况,检测血红蛋白(Hb)及其他溶血指标、输血前后血型血清学等进行诊断分析;通过采集经免疫和输血治疗后的临床转归信息对PLS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 例患者ABO血型次侧不合肝肾移植术后出现Hb下降及溶血表现、同型血交叉配血不相合,经血清学试验证实存在IgG抗-A、抗-B;经免疫抑制、血浆置换等对症治疗及改变输血策略后,输血有效,溶血好转,抗体逐渐消失。结论 ABO血型次侧不合肝肾移植病例,需定期做ABO血型抗体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便能早期发现PLS;同型交叉配血不相合时应及时进行PLS相关的系列实验室检测,以便及时诊断及调整包括输血策略在内的治疗方案。

    肝肾移植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病例报告诊疗

    抗-M、抗-Jka序贯产生致2次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应对策略

    龙红惠牛迎迎王丹婷黄春妍...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追踪 1 例因输血后回忆反应连续产生意外抗体导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探讨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群体的输血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 1 例连续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患者进行ABO、Rh、MN及Kid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意外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鉴定后用相应红细胞检测其抗体效价,同时筛选合适的红细胞供患者后续治疗使用。结果 患者血型为B型RhD(+)、CCDee,第 1 次输血前抗筛阴性,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d8 患者血红蛋白降至 57 g/L,抗筛阳性,抗体鉴定结果为抗-M,患者输入的血液表型为M+N+,实验室结果表明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溶血。患者在输入M抗原阴性血液后,实验室检查结果仍提示有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发生,抗体鉴定显示患者产生了新的抗-Jka,而输入的红细胞表型为M-N+、Jk(a+b-)。此后选择B型、RhD(+)、M-N+、Jk(a-b+)的红细胞输注有效。结论 患者输血后初次检测出的同种抗体大多数会在几年内消失,当患者再次输血,则可能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为已产生同种抗体输血患者建立输血管理档案、制作卡片供患者保存,在下次需要输血时告知医生和输血科人员,可大大减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回忆反应应对策略

    AB亚型漏检后A型血浆置换引起可疑溶血分析

    何燕京高畅王秋实
    506-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 1 例ABw亚型患者进行A型血浆置换后血型血清学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溶血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 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微柱玻璃珠技术、盐水试管法、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式进行ABO血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对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于行 2 000 mLA型血浆置换后转入本院,d2 检测正反定型相符;d3 检测反定B细胞凝集强度为±~1+,正反定型不符。经试管法、人源抗-B吸收放散试验确认存在B抗原,分子生物学鉴定为ABw03 型。患者用A型血浆进行血浆置换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一过性下降,肌酐一过性轻度上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下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一过性下降后上升,提示存在轻微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 ABO亚型患者含弱A或B抗原,输注大量血浆可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严格按照ABO血型正反定型标准判断血型结果,对弱凝集采取额外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可以减少ABO亚型的漏检,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溶血性输血反应微柱凝胶卡ABO亚型漏检

    抗-E、抗-c、抗-M、抗-S多重抗体分析

    高娃李冰班凤禹王秋实...
    511-515,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 1 例存在多重抗体的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合并休克老年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 微柱凝胶法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酶法,抗体吸收法协助判断患者的抗体特异性;盐水试管法检测患者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MNS血型。结果 患者血型:O、CCDee、NNss,患者体内检测出抗-E、抗-c、抗-M、抗-S联合抗体。结论 反复输血可能引起患者存在 1 种或者多种意外抗体,体内多种或高频率抗体的患者,可能引起鉴定困难和用血延迟。

    多重抗体抗体鉴定

    miR-144/451的体外红系发生示踪揭示LINC01569的潜在红系发生调控影响

    廖炳懿孙文翠唐诗丽黄恩霞...
    516-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已构建的miR-144-GFP-H1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示踪细胞株,以GFP荧光信号报告miR-144 表达描述红系发生的进展程度,探究在红系发生过程中lncRNA的潜在功能并初步验证其功能影响。方法 利用已构建的miR-144/451-GFP-H1 细胞株(下文简称 144-H1)进行体外红细胞诱导培养。以CD71,GPA表面分子描述进入红系发生阶段的细胞亚群。以miR-144 的GFP 报告基因为关键区分,对GFP 阳性(高红系发生倾向)和阴性细胞群(低红系发生倾向)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取差异性表达的lncRNA。选取具备验证价值的lncRNA条目进行初步功能验证。利用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设计对应lncRNA的功能干扰方案并获取对应lncRNA功能敲除的 144-H1 细胞株。使用该敲除细胞株与非敲除的 144-H1 细胞株进行红细胞的平行诱导培养,寻找差异节点,初步验证其对在体外发育模型下对红系发生的影响效应。结果 1)构建的 144-H1 细胞株能够在进入体外红细胞诱导阶段后表达GFP 荧光蛋白,提示miR-144 的启动。2)在CD71,GPA双阳群中,GFP 阳性亚群和GFP阴性亚群存在显著的lncRNA表达差异。3)对多个lncRNA条目设计了能够有效干扰其功能的序列区段删除基因编辑方案。验证编辑成功。在敲除细胞株中,lncRNA的一部分序列被直接删除。4)在红细胞诱导培养的平行验证试验中,LINC01569 的功能敲除株对比非敲除株表现出明显的流式亚群差异和细胞增殖能力差异:①敲除株的GFP荧光持续高表达;②敲除株CD71-GPA双阳群在红细胞成熟过中比例持续降低;③敲除株未观察到显著的血红蛋白表达,无明显红色;④敲除株细胞增殖能力远低于非敲除株(P<0。05)。结论 成功利用 144-H1 细胞株对lncRNA在红系发育中的潜在功能进行了探究,可设计更精密的体外发育实验来提高lncRNA功能的抓取精度。在差异性表达的lncRNA条目中,LINC01569 经初步验证,对红系发生过程存在调控作用。LINC01569 的功能缺失严重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分化与增殖。LINC01569 在红系发生过程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miR144/451人胚胎干细胞长链非编码RNA红系发生

    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对1-磷酸鞘氨醇的结合运载作用研究

    刘卿赵娅菲徐俊程露...
    524-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对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的结合运载作用。方法 以人血浆来源HSA(plasma derived HSA,pHSA)和基因重组HSA(recombinant HSA,rHSA)样本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LC-MS/MS技术,比较分析上述样本中S1P含量的差异;其次,在生理浓度条件下,向HSA样本中直接添加S1P进行负载处理,比较不同来源的HSA对S1P结合作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不同来源HSA样本与HUVEC细胞进行共培养,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培养上清中S1P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来源的HSA对细胞中S1P的运载作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分析不同来源HSA与S1P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并计算其亲和力大小。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Molprophet平台,对HSA和S1P 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预测HSA中S1P的关键结合口袋域。结果 S1P 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所有pHSA样本中均含有一定水平的S1P(3。31±0。03~30。35±0。07)μg/L,且不同厂家生产的pHSA样本中的S1P含量差异显著(P<0。001);然而所有rHSA样本中均未检测出S1P。负载处理结果显示,不同来源HSA对S1P的结合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且rHSA对S1P 平均负载量约为pHSA的 2 倍(ΔCrHSA=801。75±142。45μg/L vs ΔCpHSA=461。94±85。73μg/L;P<0。001,t=5。006)。共培养处理结果显示,所有HSA样本处理组与HUVEC细胞共培养处理 6h后上清中的S1P 浓度均明显升高,而空白对照组上清中S1P浓度无变化;处理6h、12h和24h后各处理组间上清中S1P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SPR分析结果显示,与rHSA相比,pHSA与S1P之间的亲和力更高(KDpHSA-S1P:2。38E-06,KDrHSA-S1P:3。72E-06)。分子对接分析和结合口袋预测发现,HSA与S1P 的关键结合口袋可能位于HSA分子的IB亚结构域。结论 不同来源的HSA对S1P均具有一定的结合运载作用,但这种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SA分子的IB亚结构域存在关联。

    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浆来源基因重组1-磷酸鞘氨醇结合运载

    33例非O型ABOi肾移植受者围术期血型抗体的变化

    靳慧芳孔永奎刘欣王书亚...
    534-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非O型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ABOi-KT)受者围手术期结果资料,旨在探寻ABOi-KT患者血浆中血型抗体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首次肾移植、血型仅为A型和B型的 33 对ABOi-KT供、受体的临床资料,供者血型均为AB型,依据受者血型的不同,分为AB供A组(n=18)和AB供B组(n=15)。分析比较术前血浆置换对 2 组患者抗体效价的影响,术后 2 组患者血型抗体反弹和肾功能指标(术后d1、3、7、14 的尿素氮、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依据术后血型抗体反弹与否,分为抗体反弹组(n=7)和非反弹组(n=26),分析比较初始效价在血型抗体反弹和非反弹组的差异。结果 术前血浆置换对患者IgM抗体的清除率在 2 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0,P>0。05);术后d1、3、7、14,2 组患者肾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AB供B组术后更易出现血型抗体效价反弹(P<0。05);初始IgM抗体效价在血型抗体反弹组和非反弹组有统计学差异(Z=-2。127,P<0。05),但是初始IgG抗体效价(Z=-1。835,P>0。05)在 2 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AB供A组相比,术后AB供B的患者更易发生血型抗体效价反弹。

    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血浆置换抗体效价围术期

    术中高血浆输注剂量对围手术期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李丹丹黄国栋马正根马伟...
    54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中合理用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孙逸仙纪念医院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 556 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中血浆输注剂量分为低输注剂量(<15 mL/kg)组和高输注剂量(≥15 mL/kg)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浆输注剂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与术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 556 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后血浆输注剂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 10。5(8。5~14。0)mL/kg。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术中血浆输注剂量每增加 1 mL/kg导致术后 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风险增加[OR(95%CI)1。16(1。01,1。33),P<0。05]、ICU住院天数增加[Mean(95%CI)0。19(0。03,0。35),P<0。05]以及医院住院天数增加[Mean(95%CI)0。55(0。27,0。81),P<0。05];术前INR的异常程度增加术后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的风险[OR(95%CI)1。82(1。33,2。50),P<0。05],增加术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OR(95%CI)2。15(1。09,4。24),P<0。05];术中血浆输注前后INR的下降幅度降低术后 24h患者输注红细胞的风险[OR(95%CI)0。47(0。27,0。84),P<0。05]以及减少住院死亡率[OR(95%CI)0。23(0。13,0。50),P<0。05]。结论 在术中接受血浆输注的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前异常的INR值和术中高血浆输注剂量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而INR(输血前—输血后)较大的变化值与较好的临床结果有关。

    血浆输注剂量INR外科手术预后

    反复输血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金晓红胡美坤陈蕊高立兰...
    548-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DHT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 年6 月—2023 年4 月期间到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地中海贫血儿童(观察组)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标本,运用流式细胞仪CBA多因子定量检测技术,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M、IgA、IgE、IgD)水平,比较 2 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差异;按照不同输血次数分为 4 组:≤10 次、11~30 次、31~50 次、>50 次,各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输血次数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将DHTR的地中海贫血儿童分为溶血组,未发生DHTR的地中海贫血儿童分为非溶血组,比较 2 组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IgM、IgA、IgE、IgD)之间的变化,探讨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与DHTR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1、IgG3、IgG4、IgA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07±2。12)、(0。67±2。03)、(0。30±0。37)、(6。04±11。40)mg/mL,Ig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0。03±0。01)mg/mL,P<0。05;IgG2、IgM、IgE 2 组之间,P>0。05。输血次数与血清免疫球蛋白之间的相关性:随着输血次数增加,IgG1、IgG4 均明显增高,4 组IgG1 依次增加(0。30±0。62)、(0。41±0。51)、(3。60±3。48)mg/mL,IgG4 依次增加(0。12±0。13)、(0。22±0。07)、(0。21±0。38)mg/mL,IgG2、IgM、IgD明显降低,4 组IgG2、IgM、IgD依次降低(0。91±1。50)、(0。14±0。10)、(0。05±0。05)mg/mL,与输血次数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IgG3、IgA、IgE与输血次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IgG1、IgG3、IgG4溶血组明显高于非溶血组,分别增加了:IgG1(4。44±3。41),IgG3(0。73±1。26),IgG4(0。52±0。40)mg/mL,IgD溶血组明显低于非溶血组,降低了(0。00±0。06)mg/mL,P<0。05;IgG2、IgM、IgA、IgE溶血组与非溶血组之间,P>0。05。结论 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儿童不同输血次数与血清免疫球蛋白之间存在相关差异性;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儿童发生DHTR的相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为IgG1、IgG3、IgG4。

    地中海贫血儿童反复输血IgG亚类输血次数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