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辅助钢板联合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长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周振宇张贵春武文黄象艳...
    556-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辅助钢板联合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9 月本院骨科创伤病区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患者 33 名,其中男 28 名,女 5 名;年龄 22~55 岁,平均为(37。2±6。7)岁。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n=15)与对照组(n=18)。所有患者均保留髓内固定,骨折端加用重建钢板固定。试验组 15 例自体髂骨移植联合术中及术后使用自体单采PRP治疗。具体方法为术中将激活的自体PRP与患者自体髂骨充分融合后移植于骨缺损部位,术后借助超声引导,精准定位,术后 14、28d分别注射自体PRP 10 mL/(人)次;对照组 18 例仅以自体髂骨移植于骨缺损部位。随访观察并比较 2 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情况。结果 33 名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 9~30个月,平均(11。8±2。7)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月)为(5。25±1。18)vs(7。27±1。38)(P<0。05);术后6 个月愈合率为 93。3%(14/15)vs 61。1%(11/18)(P<0。05)。结论 辅助钢板联合术中及术后使用自体单采PRP可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愈合,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富血小板血浆长骨干骨折骨不连

    临床输血会诊调查与典型病例分析

    杨俊龙白艳丽杜旭利张斌...
    561-56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会诊病例特点和制定会诊路径,为输血医师参与输血会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 2020-2023 年本院输血科参与临床输血会诊的病例,按科室、会诊类型分类统计,总结输血会诊要点,制定输血会诊路径,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3 年临床输血会诊 315 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2023 年分别为 26 例、67 例、81 例、141 例),涉及心血管内科[14。0%(44/315)]、骨科[12。7%(40/315)]、重症医学科[8。9%(28/315)]、全科医学科[8。3%(26/315)]、心肺疾病科[6。0%(19/315)]等 24 个科室,会诊分类包括 35。6%(112/315)三氧自体输血,23。8%(75/315)血浆置换,14。9%(47/315)围术期大量备(输)血,11。4%(36/315)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和6。3%(20/315)自体血液采集等8 个方面,总结会诊特点,制定临床输血会诊路径。6 名不同疾病患者经输血科会诊,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均好转出院。结论 输血科总结临床输血会诊要点,制定输血会诊路径,有利于落实输血会诊工作,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输血会诊患者血液管理典型病例血浆置换富血小板血浆三氧自体输血

    南宁市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TDT)患者血液保障及"以供定采"管理分析

    余梅陈洋李贤莫秋红...
    567-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统计分析南宁市户籍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transfusion-dependent thalassemia,TDT)患者2018-2023 年在 9 家定点输血医疗机构用血情况,评估"三定"输血模式及"以供定采"血液管理模式对TDT患者的血液保障效果。方法 实施定点、定人、定时的"三定"输血模式,确保本地户籍登记在册(简称"名册")TDT患者获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输血权益及血液保障。实施"以供定采"血液管理模式对"名册"TDT患者用血需求做精细化评估,并依据血液库存量(采集)最大限度予以满足。结果 2018-2023 年"名册"TDT患者合计供血占所有医疗机构供应红细胞总供血量 10。37%(138 509。5 U/1 335 788。0 U);其中 O 型血占比最高为 46。34%(64 181。0 U/138 509。5 U),AB型血占比最低为 3。85%(5 331。0 U/138 509。5 U)。2018 年已经设立 9 家TDT患者定点输血医疗机构,"名册"TDT患者合计 766 人,人均年输血量由 2018 年的 20。28 U(15 531。0 U/766 人)提升至 2023 年的36。01 U(27 586。0 U/766 人),每年同比均保持正增长(+30。26%,+4。94%,+11。71%,+8。61%,+7。10%)。结论 实行"三定"输血模式及"以供定采"血液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TDT患者血液供应。

    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TDT)血液保障"三定"输血模式"以供定采"血液管理模式南宁

    国内27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调查情况

    高阳苏雨蒙张宏董德梅...
    575-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内 27 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 2018-2020 年全国 27 家浆站单采血浆捐献 6 275 例不良反应的献浆者记录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年龄、献浆年份等相关特征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2020 年间全国 27 家采浆站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其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容量反应(3 208 例,发生率 0。700‰)、枸橼酸钠过敏/低血钙症(1 205例,发生率0。263‰)、低血糖(1 020 例,发生率 0。223‰)、眩晕(796 例,发生率 0。174‰)、血肿(8 例,发生率0。002‰)、其他(36 例,发生率0。008‰),均为非重度不良反应,且不同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献血浆年份比较 2018、2019、2020 年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 2019 年发生率最高(1。51‰,2 143/1 414 162),2020 年发生率最低(1。29‰,1 818/1 410 506);不同年龄段献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8~25 岁发生率最高(2。61‰,224/85 733),56~60 岁发生率最低(1。05‰,465/439 786);不同类型不良反应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发生率,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容量反应(P<0。001)、枸橼酸钠过敏/低钙血症(P<0。05)、低血糖(P<0。001)、眩晕(P<0。001)等各年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肿与其他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单采血浆捐献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偏低,其中初次、年轻(18~25 岁)献浆者发生率偏高;56~60 岁多次献浆者不良发生率偏低,可为我国献浆者年龄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献血浆者献浆不良反应年龄单采血浆捐献

    血液制品生产中药用辅料麦芽糖质量可比性研究

    杜志如黄洁陶迎秋张慧...
    580-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全面比较2 家国内厂家(B、C)与1 家国外厂家(A)的药用辅料麦芽糖质量、过滤效果,并作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辅料对产品质量进行可比性研究,确定不同厂家麦芽糖作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辅料的可行性和可替代性。方法 对不同厂家麦芽糖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比对、进行小规模过滤试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后产品质量进行可比性研究。结果 比对结果发现,国内厂家B与国外厂家A药用级麦芽糖质量上无显著差异,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质量上也无显著性差异。国内厂家C质量不符合要求。结论 国内厂家B与国外厂家A生产的药用级麦芽糖质量无统计学差异,可用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生产。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麦芽糖质量分析

    血液成分二次制备后相关参数变化

    郭敏陈君杨宁和苗...
    586-590,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成分血二次制备后的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血液成分产品质量。方法 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用于初次成分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然后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二次制备的起始血液,通过ACP215 红细胞处理系统去制备机制洗涤红细胞成分血,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通过对成分血制备参数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并从中进行优化调整。结果 不同的离心条件所带来的离心效果相当时,所分离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初级血液成分,其容量、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白细胞残留量等质量控制项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以初次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起始血液制备的机制,洗涤红细胞二级血液成分,其容量、血红蛋白、上清蛋白含量等质量控制项目,除容量超出标准 7~14 mL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导致容量超标的原因及采取的解决方法可控制容量达到标准范围,且在红细胞回收率和血浆蛋白清除率上,二者可分别达到 75%和 99%的水平。结论 本实验初次制备与二次制备的血液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但血液成分二次制备可视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灵活调整,以确保制备的成分血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

    成分血初次处理血液成分二次处理血液成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浆洗涤红细胞

    基于成本分析的四川省血液集中化检测的研究

    赵银婷刘忠乔友林
    591-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随着输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采供血机构存在血液检测模式比较分散,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集中化检测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质量,还能从人工、设备等各方面节约成本。因此,本文依据四川省血液检测相关数据,综合考虑了血液检测的运输成本、检测成本和中心运营成本,研究了血液检测的最小成本模型。方法 以血液检测年成本为目标函数,以标本处理能力、标本分配、运输和中心建设的逻辑关系、运输决策与运输量的一致性为约束条件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访谈及调研形式收集数据,为满足模型需求对分段式数据做线性处理及调整,通过python编码及优化库进行模型运算并验证最优方案。结果 建立了适合我国的集中检测实验室数量和选址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四川省的实证分析中,收集到模型所需数据,并对分段式数据做了线性处理。本研究通过详细的成本分析计算得出,最经济的方案为:以成都和遂宁为基点建立集中检测实验室;最不经济的方案为 21 个血站独立检测。与最不经济方案比较,最经济方案可节省 29。433%的成本。为确保该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对上述结果执行了多轮验证,进一步的分析揭示,相较于最优解,在成都和巴中构建检测中心的方案为次优选择,与最不经济方案比较,该方案可节省 29。431%的成本。结论 本文构建了集中检测实验室数量和选址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首次从成本角度,为我国区域化血液集中检测的选址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对四川省进行了实证分析,求解了成本最低方案。

    成本分析血液集中化检测血液安全四川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意外抗体类型与输血疗效相关性分析

    黎淑贞蓝文莉马伟文谢敬文...
    598-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AIHA患者抗体类型并跟踪输血疗效,为AIHA患者临床输血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本地区医院输血科(血库)送检至本站的 96 份疑难交叉配血标本分析鉴定出 25 份AIHA患者标本,再对其进行血型鉴定、Rh系统的抗原表型分型、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分析AIHA患者抗体类型与输血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25 份AIHA患者标本中,ABO正反定型相符 17 份,8 份正反定型不符。主侧配血不相合 19(19/25,76%)份,其中直接 Coombs 试验阳性+自身抗体阳性+无特异性抗体阳性 18(18/19,94。7%)份;自身抗体+同种抗体阳性 1(1/19,5。3%)份。主侧配血相合 6(6/25,24%)份,其中自身抗体阳性 3(3/6,50%)份;自身抗体+同种抗体阳性3(3/6,50%)份。25 名AIHA患者中20 名患者有输血治疗并能追踪到输血疗效,5 名患者没有输血治疗或转院而无法追踪。输血有效 11(11/20,55%)例;输血部分有效 6(6/20,30%)例;输血无效3(3/20,1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输血有效或部分有效 17(17/20,85%)例。结论 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与交叉配血结果并无直接联系,在调节干预自身免疫内环境并排除同种意外抗体导致的配血不相合前提下,配血不合的AIHA患者在充分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必要时可输血,选择ABO、Rh系统抗原同型血液,可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意外抗体交叉配血输血疗效广州地区

    低效价O型全血在国外创伤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马维娟任少敏杨忠思张燕华...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平衡配比的成分输血在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复苏中效果更好,这重新激发了在大量输血方案中使用全血的关注,多数欧美国家大型创伤中心已在院前急救中常规使用低效价O型全血。迄今为止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危及生命大出血患者早期使用低效价O型全血可提高其生存率。鉴于我国全血的供应现状,多数创伤救治指南在复苏早期大量输血方案中仍推荐平衡配比成分输血。我们对国外低效价O型全血研究使用情况作一介绍。

    全血低效价O型全血成分输血大量输血方案损伤控制复苏

    临床输血的新希望:基于基因编辑猪的异种输血

    崔梦一陈蕾佳李渊源王恺...
    607-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基于人类血液的血库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输血,但因其来源受到诸多限制,科学研究从未放弃寻找新的血液来源。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基因编辑猪的成功培育,将基因编辑猪血液作为临床输血的潜在来源已引起广泛关注,现已有临床前研究探索基因编辑猪红细胞输注于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可行性。本文探讨了基因编辑猪红细胞体内异种输血相关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

    异种输血基因编辑猪免疫排斥反应猪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