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80名血小板抗体初筛阳性患儿的抗体鉴定与分析

    王笑欢付晓艳刘禹张帅行...
    785-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小板抗体初筛阳性患儿的血小板抗体分布与类型。方法 对本院 2021 年 9 月—2022年5 月临床申请输注血小板且血小板抗体筛检为阳性的 80 例患儿标本,采用PAKPLUS试剂盒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患儿HLA和HPA抗体分布情况。结果 80 例初筛阳性患儿标本中,检测出 9 例阴性,其余 71 例阳性中,HLA-Ⅰ类抗体阳性 1 例 1。41%(1/71),HPA抗体阳性21 例29。58%(21/71),HLA-Ⅰ类抗体和HPA抗体均阳性49 例69。01%(49/71);70 例HPA抗体阳性中,单一HPA抗体 17 例 23。95%(17/71),其中抗-GPⅡb/Ⅲa 13 例 18。31%(13/71),抗-GPⅠa/Ⅱa 2 例 2。82%(2/71),抗-GPⅣ2 例 2。82%(2/71),抗GPⅠb/Ⅸ0 例 0%(0/71),多个HPA抗体同时存在 53 例 74。65%(53/71)。比较年龄、性别、输血史和疾病类型中的抗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儿中血小板抗体以HLA-Ⅰ类抗体合并HPA抗体为主,HPA抗体中抗GPⅡb/Ⅲa抗体占比最大。抗体分布与年龄、性别、输血史及疾病类型无关。

    HPA抗体HLA-Ⅰ类抗体PAKPLUS试剂盒

    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反应性确证结果研究

    邹姣丽陈庆恺袁秋婷邓妙玲...
    790-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开展梅毒反应性献血者确证工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免疫印迹法(WB)对ELISA检测抗-TP反应性献血者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对 2 种确证结果为阴性、可疑或结果不一致者行追踪检测并进行结果对比;同时以 2 种确证方法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对比A、B、C3 种筛查试剂及其组合的分析指标值。结果 1)223 份ELISA抗-TP 反应性标本(其中双ELISA试剂反应性 124 份,单ELISA试剂反应性 99 份)经TPPA确证阳性率为 57。40%、WB确证阳性率 38。57%(其中双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经TPPA确证阳性率为89。52%、WB确证阳性率为52。42%,单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经TPPA确证阳性率为 17。17%,WB确证阳性率为 21。21%);TPPA确证阴性率为 35。43%,WB确证阴性率为 42。60%(其中双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TPPA确证阴性率 6。45%、WB确证阴性率 29。84%,单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TPPA确证阴性率71。72%、WB确证阴性率 58。59%)。经Kappa检验,2 种方法确证结果一致性不高,特别是单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2)献血者追踪成功 36 名,其中17 名(47。22%)确证检测结果有转变,但转变无规律;3)以TPPA、WB确证结果为标准对双ELISA试剂反应性标本抗-TP 筛查S/CO值进行ROC曲线分析,ELISA筛查试剂A/B、A/C组合时,A试剂最佳S/CO值分别为1。815、5。73 和10。205、16。165。结论 TPPA和WB对ELISA抗-TP反应性献血者标本确证结果一致性较差,追踪确证结果转归也不明确;ROC曲线最佳 S/CO阈值分析受确证方法、筛查试剂组合影响,ELISA抗-TP反应性献血者的结果确证存在一定困难。

    抗-TP/反应性TPPAWBROC曲线

    OBI感染中单独抗-HBc+和非单独抗-HBc+献血者S区变异情况分析

    郑建勋吴世泉刘珍珍江素君...
    797-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本市献血人群隐匿性乙肝(OBI)感染中单独抗-HBc+和非单独抗-HBc+献血者S区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ELISA与NAT筛查OBI标本,扩增和外送测序,获得单独抗-HBc+20 份及非单独抗-HBc+25 份测序标本。结果 本市献血者OBI检出率为 0。10%(155/161 045),其中,抗-HBc阳性率为 74。19%(115/155);OBI检出率与性别无关,随献血者年龄增高而增高(P<0。05);单独抗-HBc阳性率为 22。58%(35/155),非单独抗-HBc阳性率为51。61%(80/155);45 份OBI测序标本中,B基因型占比为 73。33%(33/45),C型为 20。00%(9/45),单独抗-HBc+组献血者突变位点多于非单独抗-HBc+组,位于MHR上的S114T和V168A变异率有差异(P<0。05)。结论 衢州市OBI感染基因型以B型为主,单独抗-HBc+组献血者突变位点高于非单独抗-HBc+组,可能更适合作为血液OBI筛查指标之一。

    隐匿性乙肝病毒抗-HBc+变异位点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核酸筛查阳性人群特征分析

    张用丽韩慧
    802-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传播感染性标志物ELISA阴性/NAT阳性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合理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 2012-2022 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的 1 161 042 份血液标本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标本均已经过 2 遍ELISA检测和 1 遍NAT,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无偿献血者的ELISA阴性/NAT阳性(ELISA-/NAT+)比例,以及与性别、年龄、民族、献血区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2-2022 年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ELISA-/NAT+总体占比为 0。19%(2 151/1 161 042),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差异(P<0。05);HBV DNA为 0。10%,HCV RNA为 0。000 3%,HIV RNA为 0。000 4%,NDR为 0。09%。无偿献血者ELISA-/NAT+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差异,随着年龄增加逐步上升(P<0。05);男性献血者 ELISA-/NAT+率(0。22%,1 729/795 032)高于女性献血者(0。12%,422/366 010)(P<0。05);汉族无偿献血者 ELISA-/NAT+率低于黎族和苗族献血者(P<0。05);无偿献血者 ELISA-/NAT+率在不同区域之间也有差异,其中以东部区域最高,为 0。32%(301/94 046),其次是西部地区,为 0。30%(341/113 783),南部区域和北部区域均为 0。16%(P<0。05)。结论 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ELISA-/NAT+率呈波动起伏,且与年龄、性别、民族和所属区域等因素相关。

    ELISA-/NAT+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海南地区

    武汉地区表观健康成人血清sTfR和sTfR/lgSF参考区间的建立

    陶翠华董杉杉凃茹李然...
    807-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武汉地区表观健康成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与血清铁蛋白常用对数的比值(sTfR/log serum ferritin index,sTfR/lgSF)参考区间,为临床对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武汉亚心总医院表观健康体检者和献血屋献血者 273 名,检测sTfR、其他铁代谢指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计算sTfR/lgSF值,采用百分位数法(P2。5~P97。5)建立sTfR和sTfR/lgSF参考区间。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TfR、sTfR/lgSF与其他铁代谢指标、hsCPR相关性。结果 sTfR水平(M,mg/L)男女(1。01 vs 1。07)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sTfR/lgSF水平明显低于女性(0。45 vs 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sTfR(M,mg/L)、sTfR/lgSF(M)比较,分别为(1。07 vs 1。02 vs 1。00)、(0。52 vs 0。53 vs 0。51),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sTfR参考区间为(0。72~1。68)mg/L,根据性别建立sTfR/lgSF参考区间为男性(0。31~0。88)、女性(0。37~1。1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TfR、sTfR/lgSF与hsCRP无相关性(r=0。043,P>0。05)、(r=-0。064,P>0。05),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铁(serum iron,SI)、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与 hsCRP 均有相关性(r=0。128,P<0。05)、(r=-0。195,P<0。01)、(r=-0。173,P<0。01);sTfR与SF无相关性(r=-0。115,P>0。05),而sTfR/lgSF与SF有显著性相关(r=-0。685,P<0。01)。结论 初步建立了武汉地区表观健康成人血清sTfR及sTfR/lgSF的参考区间。sTfR和sTfR/lgSF不受炎性因子影响,对在炎症作用下血清铁蛋白升高的贫血患者,鉴别是否存在铁缺乏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g铁蛋白铁缺乏参考区间武汉

    56~60周岁固定献血浆者安全性调查分析

    高阳董科成马名立董琰...
    812-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55~60 岁固定献血浆者安全性,为我国单采血浆行业保留与招募 55~60 岁献浆者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20 年共 9 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55~60 岁固定献浆者及当地同龄普通人群为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固定献浆者与当地普通人群总蛋白水平、白球比[血浆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献浆不良反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60 周岁固定献血浆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总蛋白质水平分别为(61。21±5。62)g/L、(60。04±6。93)g/L;白球比分别为 1。610±0。299、1。635±0。330,固定献血浆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总蛋白质水平、A/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固定献浆人群总蛋白水平高于普通人群,但 A/G 略低于普通人群。2018-2020 年期间,108 家浆站共采浆23 056 302人次,发生不良反应 20 932 人次,总发生率为 0。0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55~60 岁固定献血浆者献浆安全可靠,保留该年龄段献浆者可缓解血浆原料的供应压力。

    血浆原料55~60岁献浆者献浆不良反应年龄

    改良超低温保存箱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分析

    周竞阎兵戴书明傅强...
    816-819,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改良后的超低温保存箱,对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 2023年7-11 月采集的 400 mL的合格全血标本 80 例(去除O型),实验分为 4 组,每组标本 20 例。A组:使用传统低温冰箱速冻 1h后,放入-30℃冷库储存;B组:使用平板速冻机速冻 1h后,放入-30℃冷库储存;C组:使用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 1h后,放入-30℃冷库储存;D组:使用新改良超低温保存箱速冻 1h并储存 12h后,放入-30℃冷库储存。检测4 组标本凝血因子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 B、C、D3 组的FⅧ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3 组之间F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组之间的Fg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改良的超低温保存箱在制备FFP的质量上优于低温冰箱的传统制备工艺,与平板速冻机制备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式的超低温保存箱兼顾储存功能,可以使FFP的制备流程更加灵活,可以提高成分制备工作的效率。

    新鲜冰冻血浆FⅧ超低温保存箱

    4℃保存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评价

    安慧娟单泓刘铮张姣姣...
    820-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血 4℃冷藏条件下保存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可行性,为成分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采集的 400 mL ACD-B抗凝全血随机分两组,分别进行 4℃和室温保存,在保存后 6h内分离制备出白膜层,于 22℃静置过夜保存,次日将白膜层汇集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于制备后d1、d3、d5、d7 取样,进行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检测,测定pH、葡萄糖、乳酸含量反映代谢情况,检测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率及PAC-1、CD62P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及活化情况,比较两组血小板差异。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均逐渐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pH、葡萄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乳酸含量逐渐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反应血小板功能的MA值保存期内无显著性变化,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聚集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血小板PAC-1 及CD62P 表达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血 4℃冷藏保存与室温保存 6h内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在体外计数、功能、活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4℃冷藏 6h内的全血可考虑作为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起始血液。

    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全血冷藏保存血小板质量血小板功能

    血清学及质谱鉴定抗-Jra

    凌止发曾小莉袁学文沈伟...
    827-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告1例无输血史但产生高频抗体抗-Jra的孕妇抗体特异性鉴定过程。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卡、PEG)进行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检测患者除ABO血型外其他血型来排除相应的高频抗体;采用各种酶处理过的细胞与患者血浆反应,进一步判定抗体类型;采用人源抗-Jra检测患者Jra抗原,MAL-DI-TOF质谱检测体系对患者进行JR血型基因分型;测定抗体效价。结果 患者血型为O型RhD(+)、CcDEe,患者血浆与抗筛细胞以及抗体鉴定细胞盐水介质反应均阴性,抗人球蛋白介质反应均阳性,自身对照为阴性;患者Jra抗原血清学检测和质谱血型基因分型阴性;患者血浆抗-Jra效价为 1∶2。质谱发现其 4 号外显子存在纯合无义突变(c。376C>T)。结论 该患者因妊娠免疫产生同种高频抗原抗体抗-Jra。

    血浆Jra抗原抗-Jra

    外泌体及其在病毒感染下的双重作用

    韦芊芊陈利民李玉佳李世林...
    83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1种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胞外体,是 1 种远距离传输生物学信息的载体,可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双重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病毒可以挟持内体——外泌体途径进行传播。本文我们回顾了外泌体在病毒感染时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外泌体可以传播抗病毒物质和引发免疫反应,对抗病毒的感染,另一方面外泌体可以作为传播病毒的潜在介质,已经被证明与多种病毒的传播和免疫逃逸息息相关。了解外泌体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对于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提高血液安全性,以及寻找和研发抗病毒的药物至关重要。

    外泌体病毒ESCRT自噬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