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酸单反应性质量控制多规则的建立

    谢君谋蓝岚茵杜荣松黄爱琼...
    908-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建立 1 个基于Poisson分布的监控核酸筛查实验室污染情况的质控机制。方法 收集 2022-2023 年基立福Panther核酸检测系统的核酸单反应性率和鉴别试验反应性率相关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概率法计算每日核酸检测单反应性的概率,利用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及ROC曲线分析法进一步验证该质控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提出相应的多规则化的质控策略。结果 仅以P=0。05 为失控限,Poisson分布概率质控模型判定P<0。05 的失控点为 40 个,结合鉴别反应性率进行人工验证后发现失控点为 20 个,其判定失控的灵敏度为 60。0%,特异性为 95。6%,失控点较多,结合鉴别反应性率和运用多规则化质控方法进行质量监控后,2022-2023 年核酸检测单反应性警告点为 18 个,失控点为 2 个。结论 基于Poisson分布概率的多规则核酸单反应性监控机制,更适用于核酸实验室监测预警实验室污染,有利于提升核酸实验室管理能力和检测质量。

    Poisson分布核酸检测实验室污染

    大学生群体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调查

    王智勇安锦花崔婧茹李妍霏...
    914-917,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大学生群体人细小病毒 B19(B19V)感染状况,为制定献血者筛查策略及采供血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在 2023 年 3 月—2024 年 2 月的长春地区献血者标本中,采用随机数原则,每月选取 1~3 d的大学生献血者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B19V IgG/IgM抗体,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19V DNA及病毒载量。结果 在 1 456 份大学生献血者标本中,B19V IgG、IgM 抗体和 DNA 阳性率分别为 11。54%、0。34%和2。68%。39 份B19V DNA阳性标本病毒载量为 5。60×102 IU/mL~9。10×106 IU/mL,其中病毒载量>104 IU/mL标本为28 份(1。92%);B19V DNA阳性、IgG/IgM阴性标本为 11 份(0。76%)。结论 大学生群体B19V既往感染率较低,被感染风险较高,且B19V IgG阴性的高病毒血症期急性感染比例较高,存在经输血传播风险;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血液安全监测,以监测该人群中B19V DNA的流行情况。

    人细小病毒B19大学生献血者ELISAPCR

    省域血站主要血液质量指标监测值框量区间的建立与应用成效

    张子璇常缨张晓桐王庆明...
    918-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获得河北省域血站提供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类、血浆及衍生物类及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等主要血液成分的几项质量指标监测值框量区间,了解监测值分布状态及监测水平变化,进一步加强全省血站质控实验室同质化建设。方法 2023 年收集河北省 12 家血站 2015-2022 年常供血液成分抽检数据,制作散点图并设置框量标记,以均值±SD线作为框量区间上限和下限,2024 年补充 2023 年监测数值后对比前后两个框量区间变化,进行稳定性、整体水平分析。结果 2015-2022 年框量区间与 2015-2023 年框量区间标准差对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由 8。132 减小为 7。993;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由 6。252 减小为 6。104;洗涤红细胞-上清蛋白质含量由0。273减小为0。267;冷沉淀凝血因子-FⅧ含量由57。506 减小为56。276;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由0。920 减小为0。892;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白细胞残留量由 0。653 减小为 0。644、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红细胞混入量由 2。653 减小为2。603,以上项目标准差范围缩小,监测值更为集中,离散度降低;2015-2022 年框量区间与 2015-2023 年框量区间均值对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残留量均值由 0。362 增长为 0。476、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均值由44。915减小为 44。861、上清蛋白质含量均值由 0。280 增长为 0。283、溶血率均值由 0。137 增长为 0。142、冷沉淀凝血因子的FⅧ含量均值由 133。989 减小为 133。271、新鲜冰冻血浆的血浆蛋白含量均值由 60。262 减小为 60。208、FⅧ含量均值由1。301 减小为1。277、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血小板含量均值由3。036 减小为3。033,均值距离国标线更近,反映出 2023 年监测数值不合格值或接近国标线值增多。各项目分类观察:凝血类项目长期合格率较低,未见好转;生化类均稳定性增强但发生整体偏移,平均值近国标线,后续检测不合格可能性增强;计数类涉及项目较多,未表现明显共同性特征。结论 探索采用"mean±SD"形式在各项汇总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现全省监测值在不同项目中呈现的分布状态,形成了既往 9 年的指标区间框架,表现了各项目类型特征,为后续各单位的质控实验室数据分析提供思路,以采取积极措施提升监测水平。

    省域血站血液质量血液成分血液抽检监测值框量区间

    血站和单采血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调查

    刘群贡觉顿珠张谦叶辉...
    927-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血站、单采血浆站(以下简称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探讨血站、浆站协同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方法 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血源信息管理系统调取 2017-2021 年山东省 9 个市血站和浆站的献血和献浆相关数据,分析献血献浆人数及人员交集情况;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有关献血献浆事业协同发展政策和信息化现状及建设期望。结果 2017-2021 年全山东省 9 个市的献血总人数高于献浆总人数,均逐年递增,献浆人数增幅显著高于献血人数(131。78%vs 23。90%,P<0。05)。献血献浆交集人员占献血献浆总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从 2017 年的 0。45%增长至 2021 年的 1。04%,增幅 131。11%。94。2%参与调查单位所在行政区未发布促进献血献浆事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期望血站和浆站设置距离间隔 50 km以上的居多(63%)。血站与浆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功能需求前 4 位的项目为血液检测结果(94。61%)、身份证号(87。54%)、献血献浆记录(85。51%)、健康征询/检查结果(82。15%)。血站、浆站协同发展的要素排在前 4 位的是政策支持(96。25%)、信息化联网(92。36%)、顶层设计(87。44%)、文化建设(86。58%)。结论 献血献浆交集人员逐年上升,主要为献全血与献浆交集的人数,应引起关注。实现献血与献浆事业协同发展,政策支持是推进血站浆站协同发展最关键和基础的手段。推动血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献血和献浆信息共享是血液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完善立法,制定协同发展政策,加强顶层设计,规范献血和献浆宣传,树立献血献浆同样光荣的思想,促进献血和献浆事业协同发展,保障血液安全。

    血站浆站协同发展政策信息化建设

    献血者HBVs基因变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范加诚李青陈秀丽刘世香...
    93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HBV DNA+/HBsAg-献血者的传染性指标、S区基因序列突变情况及生物信息学特征变化。方法 通过PCR方法筛查出 1 份HBV DNA+/HBsAg-的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该标本乙肝病毒5 项指标,对该标本HBVs区基因片段测序并分析变异情况,应用分析软件对所测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该标本HBV DN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s区基因序列内发生氨基酸单位点突变(P151L),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结论 HBVs区基因序列空间结构改变,可能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血清学HBsAg-/HBsAb+/HBV DNA+的原因。

    HBVOBIs基因献血者生物信息学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1例

    胡婷婷王后云徐小雯王芳...
    940-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原因分析和护理思路,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方法 依据文献证据制定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过程 1 例,并进行相应的文献复习。结果 通过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施行护理干预后,献血者感受良好未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未再出现红细胞溢出,血小板成功采集。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系统性总结红细胞溢出的发生率、原理、原因、处理方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及心理护理方法等。结论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红细胞溢出偶有发生,红细胞溢出的护理流程图可帮助血站工作人员快速鉴别出原因并正确处理,避免处理不当造成不良反应或单采血小板报废,以获得良好结局。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红细胞溢出不良反应护理

    血浆置换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周星余泽波
    946-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主要由自身抗体介导的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首发临床症状为肌肉波动性无力和易疲劳性,绝大部分MG患者发病早期仅轻微累及眼外肌和四肢骨骼肌,少部分患者在短期内会出现病情的迅速进展,累及咽喉肌和呼吸肌等重要肌群,发生肌无力危象,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常采用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对这类患者进行救治,可以快速缓解肌无力症状、改善呼吸功能。近年来,关于TPE的临床研究大量涌现,TPE在改善MG症状、发挥早期疗效、缩短ICU住院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的临床价值被逐渐阐明。我们通过检索近 5 年国内外TPE应用于MG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章,从MG和TPE的概括,TPE在MG治疗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TPE延伸技术在MG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当前TPE在MG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为TPE更好地应用于MG提供参考价值。

    重症肌无力血浆置换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的演进——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正重新成为首选的应急通用桥接复苏液体

    王鸿捷郭永建
    953-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液复苏是严重失血患者的关键急救措施。血液复苏液体的选用,经历了从全血到晶体液/胶体液、晶体液联合红细胞、等比例血液成分的演进过程。近 20 年来,采用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low titer group O whole blood,LTOWB)作为血液复苏的首选应急通用桥接复苏液,已发展成为大趋势。我们对全血在严重失血患者的应用历史和现状做一介绍,并提出我国采用LTOWB作为首选应急通用血液的进一步论证和验证研究建议。

    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血液复苏严重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