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移前微环境的细胞和分子特征

    1444页

    NF-κB信号通路与病毒性心肌炎

    邱月清陈振翼申晓秋宋成昊...
    14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心肌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可迁延至慢性心肌炎症甚至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广泛的生物过程。现有证据表明,促炎和抗炎之间的平衡对VMC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NF-κB通路不仅可介导炎症反应,还可调控细胞焦亡、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参与VMC的病理进展。本文从以上5个方面分析与总结NF-κB信号通路调控VMC的分子机制,以期为VMC未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核转录因子κB病毒性心肌炎炎症反应细胞焦亡能量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稿约

    1455页

    水貂作为新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

    何佳蕾何松张晴张曦文...
    1456-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貂(mink)作为一种小型珍贵的毛皮动物,不仅在经济上具有显著价值,还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与人类在呼吸系统、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相似性,逐渐展现出作为新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水貂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包括流感病毒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动物、动物行为、犬瘟热动物、呕吐、酶消化、睾丸退化及自伤行为模型中的应用。同时,本文强调了水貂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水貂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广阔前景,为后续水貂作为新型实验动物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水貂实验动物模型应用研究

    听力损失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展望

    刘泽萱王鑫乐郑曲戴俭宇...
    1463-1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作为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听力低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为了更好地探索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建立出能够模拟人类听觉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经典的造模方法为药物注射,包含腹腔注射顺铂、庆大霉素、线粒体毒素、D-半乳糖、呋塞米和卡那霉素、新霉素以及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等;物理方式造模包含噪音、颈椎注射硬化剂、缺血再灌注、注射血管加压素等,此外还有基因改造技术等其他新颖造模方式。本文从上述听力损失造模方法优缺点的角度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更加深入研究听力损失造模方式提供基础和依据。

    听力损失动物模型造模方式

    靶向CAF策略在PDA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星宇秦靖胡耀华郭梦甜...
    1472-1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导管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癌,其发病隐匿、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传统的治疗方法对其效果不佳,这与PDAC具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密不可分,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是ECM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AF可通过分泌大量效应分子,与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内的其他免疫成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TME,使癌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进而促进肿瘤生长、侵袭、转移、ECM重塑甚至产生耐药性。本文就靶向CAF在PDA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通过消耗CAF、抑制CAF分泌效应分子、重编程CAF、限制CAF诱导的ECM重塑等方式,促使TME由免疫抑制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的研究策略,期望产生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从而为PDA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胰腺导管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外基质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分析

    陶诗怡于林童李军杨德爽...
    1482-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DCM病因复杂多样,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干预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10年存活率不足25%。本研究基于DCM动物模型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总结DCM动物模型构建特征并评价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研究发现,DCM造模方法主要涉及基因编辑、药物诱导、免疫诱导、病毒感染、快速起搏诱导等,实验动物主要包括鼠、斑马鱼、果蝇、猪等,以小鼠和大鼠为主。基因编辑是最常用的DCM造模方法,其次是阿霉素诱导造模。目前同一类型DCM动物模型所选实验动物、实验用药及其单次或累积剂量、给药方式、造模周期等均有差异,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水平参差不齐,同一模型中医临床吻合度普遍较西医临床吻合度低。此外,DCM动物模型成模标准多以西医理论为基础,而中医证候模型辨证标准及四诊信息采集标准尚未规范统一,未来有待建立稳定、均一、临床吻合度高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DCM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及研究进展

    赖琴郭雪王梅英
    1493-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自发性、诱导性、人源化和基因敲除模型4类,狼疮动物模型对于研究SLE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各种狼疮动物模型进行评述和比较,阐明不同类型SLE模型的主要特征和优缺点,为研究者在探索SLE的机制和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提供参考。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自身抗体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