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邢瑞昌

双月刊

1005-4847

a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Journal Acta Laboratorium Animalis Scienti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其它学科的科学论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LR4/JNK/NF-κB通路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加急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刘政芳周文李振挺李芹...
    1032-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受体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细菌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诱导法构建慢加急肝衰竭小鼠模型;生化分析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 β)、TLR4的mRNA表达。CCK8筛选凉血解毒化瘀方对Raw264。7细胞的干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p-JNK、JNK)的表达。结果 与ACLF模型组比较,凉血解毒化瘀方可降低血清ALT、AST、TBIL含量,减少肝组织细胞坏死、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肝组织TNF-α、IL-6、IL-1β、TLR4的mRNA表达,并降低肝组织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实验进一步发现凉血解毒化瘀方可抑制巨噬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下调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论 凉血解毒化瘀方能有效改善ALCF小鼠肝功能、抑制其炎症反应的疗效,其机制与其下调TLR4/JNK/NF-κB通路有关。

    凉血解毒化瘀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功能炎症反应TLR4

    小型猪气管插管时异氟醚半数有效剂量的探索

    冷燕代娜乔芊芊赵晓帅...
    1039-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小剂量舒泰(1。5 mg/kg)肌注复合异氟烷吸入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型猪气管插管时 50%和 95%有效的异氟烷最小肺泡气浓度(50%and 95%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s effective inhaled,MAC EI50 and MAC EI95),为小型猪提供安全的麻醉插管方法。方法 44例全身麻醉的巴马小型猪,肌注舒泰镇静后,面罩吸入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和呼末异氟烷浓度。初始呼末异氟烷浓度设置为2。0%,采用Cooper's评分评价气管插管满意度,采用Dixon's改良序贯法测算剂量-效应关系。Probit回归法计算MAC EI50和MAC EI95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小剂量舒泰复合异氟烷吸入诱导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时,小型猪肺泡气浓度的MAC EI50 3。10%(95%CI 2。79%~3。56%),MAC EI95 3。77%(95%CI 3。41%~6。42%);在做好监测和气道管理预案的基础上,肺泡异氟烷浓度3。10%~3。75%,均能保证小型猪生命体征稳定。结论 舒泰复合异氟烷吸入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小型猪气管插管是建立小型猪经口气道较好且安全的麻醉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大动物实验小型猪麻醉异氟烷气管插管最小肺泡气浓度

    醛固酮诱导多器官损害小鼠模型的研究

    罗玉张海涛郑亚威孟宪泽...
    1045-1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与评价醛固酮诱导多脏器损害小鼠模型。方法 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 μg/(kg·d))、醛固酮低剂量组(150 μg/(kg·d)),醛固酮中剂量组(300 μg/(kg·d)),醛固酮高剂量组(450 μg/(kg·d)),通过手术在皮下埋置含有醛固酮的渗透性微泵,输注醛固酮4周建立醛固酮损害模型。每周记录小鼠体重、血压。4周造模结束后,小鼠处死取材,观察并分析小鼠血压及各脏器组织学形态等。结果 (1)输注醛固酮4周后,醛固酮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而醛固酮低剂量组无明显升高;(2)小鼠置入渗透泵后,第2周与第3周醛固酮低、中、高剂量组收缩压均显著升高,但在第4周,醛固酮低、中、高剂量组血压均有所下降;(3)醛固酮低、中、高剂量组肾以及心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间质水肿、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醛固酮低剂量组肝出现了少量的胶原沉积;醛固酮中、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的肝细胞损伤、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结论 醛固酮可以诱导小鼠的多脏器损害,在该种造模方式下脏器的损伤主要表现水肿、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病变。

    醛固酮多脏器损伤肾损伤心脏损伤肝损伤小鼠

    达乌尔黄鼠的资源利用及模式动物化研究进展

    邢昕付有涛刘新宇杨明...
    1052-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是我国研究冬眠的主要动物模型,具有适应极端低体温、低代谢以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废用性肌萎缩等生理特点,并且具有独特的体脂积累和耐受机制。这些生理特征在临床及航天领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达乌尔黄鼠的模式动物化有助于对上述生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本文综述了达乌尔黄鼠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临床与航天应用的研究价值,介绍了目前国内达乌尔黄鼠在实验室和野外的繁殖和实验动物化的进展,展望了将该物种模式动物化的前景及其关注点。

    达乌尔黄鼠冬眠实验动物

    神经环路鉴定技术在中医药脑科学领域的应用

    崔雅茹高倩李自发胡明会...
    1059-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环路是由不同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是大脑功能实现的物质载体。神经环路鉴定技术通过对特定神经环路的结构追踪及其活动操纵,研究其对脑功能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对理解脑疾病发病机制尤为关键。作为神经科学与脑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年来已被逐渐引入中医药领域基础研究。本综述系统性梳理神经环路鉴定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药脑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后期发展方向应立足中医药特色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展开设计。开展中医药多样化手段干预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与现代脑科学的深度融合。

    神经环路鉴定技术中医药脑科学应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064页

    亨廷顿舞蹈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付铄张雯宋俊科杜冠华...
    1065-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舞蹈状的不自主运动、精神行为异常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为了更好地理解其病理机制并探索治疗方法,已有多种HD实验动物模型被成功构建。本文概述了从秀丽隐杆线虫、果蝇、斑马鱼到小鼠、大鼠和小型猪等多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情况,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综述不同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本文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动物模型的重要性,以期深入理解疾病的机制并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亨廷顿舞蹈症动物模型模型特点评价指标

    猴结核病的流行与防控

    翟伟刘栋辉徐正中郑成坤...
    1077-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NHPs)是结核病的易感宿主,感染后,结核不仅会在种群中相互传播,也会传播给人类。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NHPs结核。虽然目前的防控方案已经较为成熟,减少了圈养NHPs结核病的发病率,但疫情仍有发生。本文总结了世界范围圈养和野生环境下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状况,对当前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当前NHPs的防控检测最常见做法。表明结核病对NHPs构成极大威胁,以提高NHPs饲养工作者、管理者对结核病的认知,为完善当前管理程序提供依据,以期为我国猴结核病的诊断防控提供参考。

    结核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溃疡动物模型概述

    王雯侯雨君石云舟王路...
    1084-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致病的第二大重要原因。NSAIDs致胃溃疡动物模型是研究NSAIDs致胃肠道损伤发病机制、对应治疗方法和起效机制的有效载体,亦是实验的关键,而目前缺乏对NSAIDs致胃溃疡动物模型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本文就近10年来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致胃溃疡动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实验动物选择、药物溶剂选择、具体造模方法等方面总结和对比分析,指出当前模型存在的问题:造模方式冗杂、造模细节不够完善、模型不够贴合于临床、药物之间缺乏对比研究等,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胃溃疡动物模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4年征订启事

    10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