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秦川

月刊

1671-7856

b67761337@126.com

010-67779337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理论专著、科研成果论文、科学实验新方法、新材料、实验动物新资源开发、新的动物品系的培育和应用以及实验动物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科学论述。读者对象:农牧渔业、医学、药学、环保、生物、体育、国防等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有关的生产者、大专院校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多卡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原位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刘玥艾克拜尔·努尔买买提叶建荣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利多卡因(LID)对原位肝移植(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60只大鼠平均分为维替泊芬(Verteporfin)组、LID高剂量组、LID中剂量组、LID低剂量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大鼠外的其余大鼠构建OLT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和IL-10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氮蓝四唑显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MST1)、磷酸化(p)-MST1、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p-LATS1、Yes相关蛋白(YAP)、p-YAP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损伤,肝细胞坏死且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血清 AST、ALT、TBIL、LDH 活性、肝组织 TNF-α、IL-6、IL-1β、MDA、ROS、Bax 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 IL-10、SOD、GSH-Px及 Bcl-2、p-MST1/MST1、p-LATS1/LATS1、p-YAP/YAP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ID 低、中、高剂量组的肝组织损伤减轻,细胞凋亡率、血清AST、ALT、TBIL、LDH活性、肝组织TNF-α、IL-6、IL-1β、MDA、ROS、Bax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 IL-10、SOD、GSH-Px 及 Bcl-2、p-MST1/MST1、p-LATS1/LATS1、p-YAP/YAP 蛋白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Verteporfin逆转了 LID对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LID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通路,减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肝细胞凋亡,对OLT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改善作用。

    利多卡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Hippo-YAP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凋亡

    骨桥蛋白通过LGALS3BP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邓林林安日问赵方新林婷...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通过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LGALS3BP)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稳定转染空真核表达载体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P及稳定转染OPN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OPN。RT-qPCR检测细胞中OPN及LGALS3BP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PN、LGALS3BP和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SMMC-OPN细胞中分别转染靶向LGALS3BP的小干扰RNA(si-LGALS3BP)及阴性对照(si-NC)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和PI3K/AKT通路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相较于亲本细胞SMMC-7721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SMMC-P,高表达OPN的细胞SMMC-OPN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且细胞中LGALS3B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p-PI3K/PI3K及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沉默LGALS3BP表达后,SMMC-OPN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同时p-PI3K/PI3K及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OPN可以通过上调LGALS3BP的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骨桥蛋白LGALS3BPPI3K/AKT通路肝癌细胞迁移

    炎调方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陈乾王帝张定一贾赛蕾...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炎调方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造模小鼠。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各组小鼠均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炎调方低、中、高剂量组和ROCK抑制剂组。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β、IL-6、TNF-α、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PCNA、Ki-67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回肠组织凋亡指标cleaved caspase3蛋白、Bax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小鼠回肠组织ROCK mRNA、MLC mRNA表达。结果 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Chiu's病理评分、促炎介质(IL-1β、IL-6、TNF-α)水平、cleaved caspase3蛋白、Bax蛋白、ROCKmRNA、MLC mRNA水平升高(P<0。05),而抑炎介质(IL-10)水平和回肠组织中PCNA、Ki-67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炎调方各组随着剂量增加,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Chiu's 病理评分、血清中 IL-1β、IL-6、TNF-α 水平、cleaved caspase3 蛋白、Bax 蛋白、ROCK mRNA、MLC mRNA 的表达降低(P<0。05),而IL-10水平、回肠组织中PCNA、Ki-67表达升高(P<0。05)。结论 炎调方可能通过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具有减轻肠道组织炎症反应,最终达到防止肠黏膜组织损伤的作用。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肠上皮细胞凋亡Rho/ROCK信号通路炎调方

    性别差异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孙文婷万盈盈杨家熙王文乾...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雌性及雄性牛Ⅱ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脾指数、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右后足爪骨破坏情况、肺间质病变情况。结果 雌性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足肿胀度在观察的任一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脾指数均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评分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右后足爪骨破坏程度均较雄性显著升高(P<0。05);雌性和雄性CIA大鼠均出现了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化,但雌性比雄性的肺间质病变更重。结论 使用SD大鼠构建的雌性及雄性CIA模型均能兼具关节炎及肺间质病变,但雌性CIA大鼠的病变程度更重,在使用CIA模型进行RA相关研究时应关注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性别差异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间质性肺病

    雷公藤多苷致小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的不同时间点进展研究

    马林纳马堃范晓迪罗洁...
    35-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小鼠模型相关指标的变化,确定采取干预措施的最佳时间点。方法 将4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B、C、D模型组,每组8只。对照组灌胃纯水14 d(0。01 mL/10 g),其余各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混悬液(80 mg/kg,0。01 mL/10 g)分别连续灌胃1 d(A模型组)、3 d(B模型组)、7 d(C模型组)、14 d(D模型组),并分批次取材。称量各组小鼠体重、湿重子宫和双侧卵巢;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FSH、LH、E2、P、AMH、INH-B、T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各级卵泡、黄体的数量及发育状态;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内凋亡面积;IHC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中VEGFA、CD34、EPO蛋白阳性表达;PCR法检测各组小鼠HIF-1α、SDF-1、CXCR4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模型组各指标变化不符合POI成模标准;B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体重显著降低(P<0。01),C模型组体重显著下降(P<0。01),D模型组卵巢指数明显下降(P<0。05);B、C、D模型组血清指标FSH、LH含量升高(P<0。05,P<0。01),E2、PROG、AMH、INH-B、T含量下降(P<0。01);B、C、D模型组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及黄体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闭锁卵泡数量显著增多(P<0。01);A、B、C、D模型组TUNEL荧光染色凋亡面积明显增加(P<0。05,P<0。01);B、C、D 模型组 CD34、VEGFA、EPO 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A、B 模型组 HIF-1α、SDF-1、CXCR4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B模型组相比,C、D模型组相关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C、D模型较严重,趋向POF发展。结论 B模型组是卵巢功能从受损状态POI发展到不可逆卵巢早衰(POF)的转折点,提示雷公藤多苷给药3 d是诱导POI疾病模型及药物有效干预的最佳时间。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雷公藤多苷颗粒细胞血管新生病理性缺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探讨

    董一蕾刘悦李珺媛付建华...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Carrageenan/Yeast,CA/Y)组(单纯证候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单纯疾病组)、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MCAO+CA/Y)组(病证结合组),每组10只。CA/Y组与MCAO+CA/Y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 mg/kg、第2日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MCAO组及MCAO+CA/Y组于第2日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取脾测定脾重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脾重量的相关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脾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2(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 2,CCR2)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MCP-1与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A/Y组比较,MCAO组和MCAO+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和脾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A/Y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重量明显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脾重量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r=-0。9711)。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MCAO+CA/Y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脑组织皮层中可见大脑液化坏死灶,病灶中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紊乱,体积萎缩,少部分空泡化和核固缩,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红色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明显增多,间质脂质变性;脾组织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减低,边缘区增宽。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损害存在相关性,可能与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参与"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有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脑-脾炎症耦联趋化因子

    维生素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陈琳谭洪兴郝丽萍李艳艳...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自发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ZDF)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VD对照(VD)组、模型(T2DM)组和VD干预(VD+T2DM)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情况和口服糖耐量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进行OTU分析(韦恩图)、α 多样性分析(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 和 simpson)、β 多样性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菌群结构及菌群物种差异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及影响因子(LEfSe)分析)。结果 VD干预显著改善了 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P<0。05)。α多样性结果表明T2DM组和VD+T2DM组的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 和 simpson 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β 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T2DM组相比,VD+T2DM组与Con组的物种相似度更高。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T2DM 组,VD+T2DM 组的 Bacteroidetes 丰度下降、Firmicutes 和 Clostridium XIVa 丰度增加。结论 VD 可改善 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情况;VD可改善T2DM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Bacteroidetes丰度,升高Firmicutes 和 Clostridium XIVa 丰度。

    维生素D糖尿病肠道菌群16SrDNA测序血糖胰岛素抵抗

    回毒银花散中各药及药物不同配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研究

    李雨芬姜爽宋伍姜涛...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外科正宗》中回毒银花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能力以及毒力因子α-溶血素(α-hemolysin,Hla)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回毒银花散最佳配比为古方新用提供实验支撑。方法 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纸片扩散法(K-B 法)分析回毒银花散及组方中各味药对MRSA菌株USA300的抑制效果,溶血实验、Hla中和实验、Hla寡聚实验、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药物以何种形式抑制毒力因子Hla的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实验评价回毒银花散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最后正交实验探究回毒银花散的最佳配比。结果 回毒银花散抑制MRSA菌株,MIC90为64 mg/mL,MBC为256 mg/mL,抑菌圈直径为(7。50±0。50)mm。回毒银花散还通过抑制Hla的释放抑制Hla的活性,最小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MEC)为16 mg/mL,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MEC为8 mg/mL。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只影响MRSA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但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两药溶血活性MEC以及生物被膜形成MEC均为32 mg/mL;甘草抑菌能力较强,MIC90为8 mg/mL,生物被膜MEC为1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未表现出抑制溶血活性。最后正交实验显示,当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甘草比例为1∶2∶4时,MIC90为16 mg/mL,溶血活性MEC为8 mg/mL,生物膜形成MEC为4 mg/mL,均为9组中最低。结论 回毒银花散在亚抑菌浓度下可影响MRSA的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其中金银花、黄芪、甘草的最佳比例为1∶2∶4。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毒银花散α-溶血素生物被膜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加辉罗小泉林萌罗涛...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文献计量学对抑郁症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 本文作者从WoSCC数据库选取了近十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并使用分析软件CiteSpace 6。1 R1(64-bit)Basic对相关的年度出版量、国家、机构、作者等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可得知,近十年论文发表量呈现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美国发表的文章最多(256篇);Wegener Gregers是该领域中影响力最高的作者。结论 目前,该领域较多侧重于信号通路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以确定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抑郁症动物模型相关的研究趋势与热点,以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了解最新情况。

    动物模型抑郁症文献计量分析

    江香薷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消炎、止血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马秋婷徐磊朱钰晨徐梦婷...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含量变化,以及对炮制前后多糖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JXRPs)和姜制江香薷多糖(JZJXRPs)的含量;体内通过构建大鼠足肿胀模型和体外内毒素(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细胞增殖法(MTT)选取最佳给药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一氧化氮(NO)、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来评价炮制前后多糖的抗炎作用;通过剪尾法观察小鼠的出血时间来评价其止血效果;最后,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的能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 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3%、22%;大鼠足肿胀结果显示,在注射角叉菜胶4 h后,与模型组相比,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200 mg/kg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就可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P<0。05);体外抗炎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多糖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分泌IL-6、IL-12和NO(P<0。01),促进细胞分泌IL-4和IL-10(P<0。01),且炮制后作用更强。小鼠断尾止血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江香薷多糖组可以加快止血效果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中剂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有加快趋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江香薷多糖对DPPH和ABTS皆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其中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2215 mg/mL和0。2110 mg/mL,姜制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1651 mg/mL和0。1884 mg/mL。结论 江香薷经生姜汁炮制后可促进多糖的溶出,增加多糖含量;炮制后江香薷多糖消炎止血及抗氧化能力均比江香薷多糖强,可为江香薷多糖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江香薷炮制多糖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