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姜廷良

半月刊

1005-9903

syfjx_2010@188.com

010-64014411-2849

100700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系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专门报道中药实验方剂研究的专业性学术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并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本刊创刊于1995年10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着以提高为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设置:药剂、药理、临床、综述、基层园地、消息等栏目,交流方剂的药效学、毒理学、药物动力学、药物化学、制剂学、质量分析、配伍研究、临床研究、学术专论以及方剂主要组成药物的研究结果与最新进展。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从事中西医药,尤其是方剂教学、科研、医疗、生产的高、中级工作者,以及中医药院校高年级学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调控SIRT3/PGC-1α通路干预能量代谢探讨温胆汤防治心肌缺血机制

    张鑫俊肖志强鲁佳顿文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胆汤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1α(PGC-1α)通路影响能量代谢从而防治高脂血症(HL)伴心肌缺血(MI)模型大鼠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胆汤低剂量组、温胆汤高剂量组、曲美他嗪组,每组6只。空白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采用连续6周高脂饲料喂养,构建大鼠HL模型。随后,温胆汤低、高剂量组分别以3。702、7。404 g·kg1·d-1剂量灌胃,曲美他嗪组以0。006 g·kg1·d-1剂量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4 d,末次灌胃后1 h,除空白组,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30U·kg-1),制备大鼠MI模型。心电图(ECG)检测大鼠心电图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IRT3、PGC-1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p)-AMPK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IRT3、PGC-1α、AMPK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J点偏移和升高,心率变快;心肌组织心肌横纹排列紊乱,边界不清晰;CK-MB、cTnⅠ、MYO升高(P<0。05,P<0。01),TC、TG升高(P<0。01),SOD、ATP 下降(P<0。01);SIRT3、PGC-1α、AMPK mRNA 表达下降(P<0。05),SIRT3、PGC-1α、p-AMPK 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低、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有抑制心电图J点偏移和升高、减慢心率的作用,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心肌横纹排列紊乱减轻,CK-MB、cTnⅠ、MYO下降(P<0。05,P<0。01),TC、TG下降(P<0。05,P<0。01),SOD升高(P<0。01);SIRT3、PGC-1α、AMPK mRNA表达上调,其中温胆汤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P<0。01);SIRT3、PGC-1α、p-AMPK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温胆汤可有效干预HL伴MI模型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减轻脂质代谢紊乱,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其作用可能与调控SIRT3/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温胆汤心肌缺血高脂血症氧化应激能量代谢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

    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A肾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黄芪量效关系

    石秀杰常美莹施月张紫嫣...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基础上君药生黄芪高、中、低剂量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为临床大剂量使用黄芪治疗IgA肾病蛋白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12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兼有风邪热毒的IgA肾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不同剂量黄芪的加味黄芪赤风汤(生黄芪60、30、15 g),每组各30例,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UTP)、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和肾功能的变化,并检测肝功能和血常规评估安全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24 hUTP均明显下降(P<0。05,P<0。01),黄芪高、中、低剂量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治疗后比较,黄芪高剂量组24 hUTP明显低于黄芪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P<0。01),黄芪中剂量组24 hUT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黄芪高、中剂量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黄芪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P<0。01)。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蛋白尿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85。19%(23/27)、60。71%(17/28)、57。14%(16/28),黄芪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黄芪低剂量组和对照组(x2=13。185,P<0。05,P<0。01)。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分别为88。89%(24/27)、81。48%(22/27)、71。43%(20/28)、46。43%(13/28),黄芪高、中剂量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14。053,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黄芪高、中剂量组治疗后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芪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eGFR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加(P<0。05);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肝功能及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基础上君药生黄芪高、中、低剂量治疗IgA肾病存在量效关系,黄芪高剂量组疗效最优,并且安全性良好。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蛋白尿黄芪加味黄芪赤风汤量效关系

    基于NF-κB、Nrf2/HO-1信号通路及B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探讨雷公藤-川芎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

    管咏梅万志艳王舒慧朱卫丰...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川芎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RA-FLS细胞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川芎组和雷公藤-川芎配伍组,以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实验最低有效抑制浓度确定阳性药(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川芎组和雷公藤-川芎配伍组给药浓度后考察各给药组对细胞增殖,侵袭,凋亡状况;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p-IκBα)、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rf2、HO-1、NF-κB p65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甲氨蝶呤组、雷公藤组、川芎组、雷公藤-川芎配伍组的给药浓度分别为2。50 mg·L-1甲氨蝶呤,0。20 mg·L-1雷公藤甲素+0。20 mg·L-1雷公藤红素,5。00 mg·L-1阿魏酸+20。00 mg·L-1川芎嗪,0。20 mg·L1雷公藤甲素+0。20 mg·L-1雷公藤红素+5。00 mg·L-1阿魏酸+20。00 mg·L-1川芎嗪。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凋亡能力显著上升(P<0。01);TNF-α、IL-6水平、ROS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Caspase-3、Nrf2、HO-1 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Bcl-2、NF-κB p65、p-IκBα蛋白及mRNA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雷公藤-川芎组对RA-FLS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进一步上升;Nrf2、HO-1 mRNA,Nrf2、Caspase-3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p-IκBα 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川芎雷公藤组分配伍可抑制RA-FLS细胞的细胞增殖、侵袭,促进凋亡,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激活Nrf2/HO-1通路及调控B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相关。

    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川芎嗪阿魏酸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细胞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配伍对CHF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高卉杨泽祺刘欣高凡...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配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制备CHF大鼠模型,50只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行TAC术,将造模成功的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曲美他嗪组及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ZFPW)配伍组。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配伍组按黄芪总皂苷60 mg·kg-1、丹参总酚酸10mg·kg-1、葶苈子水提物190 mg·kg-1、桂皮醛100 mg·kg-1剂量灌胃;盐酸曲美他嗪组按6。3 mg·kg-1剂量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剂量10mL·kg-1,连续给药8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比色法检测心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活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TP合成酶亚基(ATP5D)、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测定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酶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疏松,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坏死区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心肌间质可见大量蓝色纤维化组织,胶原纤维面积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增加;电镜下,线粒体模糊,完整性破坏,肌原纤维排列紊乱,肌丝稀疏,嵴断裂、减少;模型组大鼠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明显降低,左室舒张内径(LVIDd)、左室收缩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VOL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OLs)明显升高,NT-ProBNP、cTnⅠ、CK含量明显升高,SOD水平下降,MDA、FFA、LD水平均升高,GLUT4、CPT-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呼吸链复合物Ⅰ-Ⅳ酶活性降低,ATP5D、ATP、ADP、AMP水平均下降(P<0。05,P<0。01)。经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配伍及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后,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及线粒体病理损伤均有所恢复;CHF大鼠 EF、FS 明显升高,LVIDd、LVIDs、LVPWd、LVPWs、LVVOLd、LVVOLs 明显下降,NT-ProBNP、cTnⅠ、CK 含量明显下降,SOD水平升高,MDA、FFA、LD水平均下降,GLUT4、CP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升高,呼吸链复合物Ⅰ-Ⅳ酶活性升高,ATP5D、ATP、ADP、AMP水平均升高(P<0。05,P<0。01)。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配伍能有效改善CHF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调节糖脂代谢,优化底物利用,减轻线粒体结构及功能损伤,从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慢性心力衰竭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分配伍心功能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

    复方喜树颗粒调控铁死亡抑制肝细胞癌增殖的作用机制

    田源王宇僖刘震马筠程...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喜树颗粒调控铁死亡途径抑制肝细胞癌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Huh7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斑蝥组(0。21 g·kg-1),复方喜树颗粒低(1。87g·kg-1)、中(3。74g·kg-1)、高剂量组(7。49 g·kg-1),模型组予以饮用水,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28 d,每4 d测量裸鼠体质量和肿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实验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24、48 h复方喜树颗粒(0、31。25、62。5、125、250、500、1 000 mg·L-1)对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铁离子荧光探针(CA-AM)、活性氧荧光探针(DCFH-DA)和脂质过氧化物荧光探针(C11-BODIPY581/591)分别检测细胞内二价铁离子(Fe2+)、活性氧(ROS)和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转铁蛋白受体1(TFR1)、铁蛋白重链1(FTH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裸鼠移植瘤实验中,给药期间,与模型组比较,第12天开始,各给药组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P<0。01),给药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斑蝥组和复方喜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移植瘤重量明显减小(P<0。05),抑瘤率分别为48。99%、79。93%、91。38%、97。36%,且与复方斑蝥组比较,复方喜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中、高剂量组移植瘤重量明显减小(P<0。05);HE染色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癌细胞数量减少,可见坏死病灶,出现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高剂量组可见间质纤维细胞比例增加。细胞水平上,与空白组比较,复方喜树颗粒组孵育24、48 h后可明显降低Huh7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RSL3组和复方喜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CA-AM相对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说明Fe2+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比较,RSL3组和复方喜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DCFH-DA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说明ROS含量明显上升(P<0。05);与空白组比较,RSL3组和复方喜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的C11-BODIPY581/591荧光比值显著升高,说明LP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RSL3组和复方喜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内GSH、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RSL3组和复方喜树颗粒中、高剂量组GPX4、FTH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复方喜树颗粒低、高剂量TFR1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复方喜树颗粒可能通过下调GSH-GPX4信号轴使抗氧化系统失衡,提高细胞内Fe2+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抗肝细胞癌增殖的作用。

    复方喜树颗粒肝细胞癌铁死亡增殖中药

    基于胆固醇代谢的复方甘草酸苷片配伍雷公藤多苷片减轻肝损伤机制

    付小桐曹春雨李春卢晨娜...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胆固醇代谢,研究雷公藤多苷片(TG)的肝损伤作用机制,及复方甘草酸苷片(CG)配伍TG减轻TG所致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纯净水),TG低、高剂量(TG-L、TG-H)组(TG 189。0、472。5 mg·kg-1·d-1),TG 与复方甘草酸苷片配伍(TG-L+CG、TG-H+CG)组(给药剂量分别为 TG 189。0 mg·kg-1·d-1+CG 20。25 mg·kg-1·d-1和TG 472。5 mg·kg-1·d-1+CG 20。25 mg·kg-1·d-1),每组 6只,共5组。每日给药 1 次,连续3周。末次给药结束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组织内肝X受体-α(LXR-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甾醇27α羟化酶(CYP27A1)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胆固醇合成的调控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的含量。以人肝癌细胞(HepG2)作为体外实验对象,观察TG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设置TG提取物低、中、高剂量(TG-1、TG-m、TG-h)组(TG 135、45、15 mg·L-1),非诺贝特(FB)组(10 μmol·L-1)和 CG 提取物组,以及配伍组(TG-h+FB、TG-m+FB、TG-1+FB、TG-h+CG、TG-m+CG、TG-1+CG,给药浓度分别为 TG 135 mg·L-1+FB 10 μmol·L-1、TG 45 mg·L-1+FB 10 μmol·L-1、TG 15 mg·L-1+FB 10 μmol·L-1、TG 135 mg·L-1+CG 60 mg·L-1、TG 45 mg·L-1+CG 60 mg·L-1、TG 15 mg·L-1+CG 60 mg·L-1),通过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内LXR-α、ABCG1、LDLR、CYP7A1、CYP8B1、CYP27A1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验证CG配伍TG的减毒机制。结果:SD大鼠在体实验,与正常组比较,TG-H组大鼠肝组织CYP7A1、CYP8B1、CYP27A1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与CG联合用药后,上述3种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TG-H+CG组LDLR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TG-L、TG-H组大鼠肝组织LDLR、CYP7A1、CYP8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TG-L组ABCG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G-H组LXR-α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TG与CG联合用药,与同等剂量的TG单独用药组比较,配伍组ABCG1、LDL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TG-H+CG组CYP7A1、CYP8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HepG2细胞实验,与空白组比较,TG-h组HepG2细胞内LXR-α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TG-m、TG-h组 LDLR、CYP7A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CYP27A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TG与CG联合用药,对上述mRNA有显著回调作用(P<0。01)。与空白组比较,TG-m、TG-h组HepG2细胞内 LXR-α、ABCG1、LDLR、CYP7A1、CYP8B1、CYP27A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 TG-h 组比较,TG-h+CG 组LDL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TG-m组比较,TG-m+CG组LDLR、ABCG1、CYP7A1、CYP27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连续3周给予大鼠189。0、472。5 mg·kg-1 TG,可调控肝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和胞吞及胆固醇生物转化相关信号通路,致使机体内胆固醇累积进而引发肝损伤。CG可通过上调LXR-α、LDLR、ABCG1、CYP7A1、CYP8B1及CYP27A1表达水平,促进胆固醇生物转化,缓解TG致脂质代谢紊乱诱发的肝损伤。

    雷公藤多苷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肝损伤配伍减毒胆固醇代谢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通过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保护糖尿病小鼠肾脏作用

    张宏伟刘明王慧森葛文静...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RIG)成分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72只,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组,其余60只进行高脂饲料喂养6周联合60 mg·kg-1链脲佐菌素连续注射4 d进行2型糖尿病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50 mg·kg-1)、梓醇组(100 mg·kg-1)、地黄环烯醚萜苷类低剂量组(RIG-L,200 mg·kg-1)和地黄环烯醚萜苷类高剂量组(RIG-H,400 mg·kg-1),每组11只。各给药组小鼠灌胃对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1次/d。干预8周后,进行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并计算OGTT曲线下面积(AUC),处死小鼠并剥离双肾组织。测定小鼠体质量、双肾质量、空腹血糖(FBG);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3(Col Ⅲ)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3(Smad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ol 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ISI显著降低(P<0。01),肾脏绝对质量、FBG、AUC、FINS、HOMA-IR、TC、TG、SCr、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出现肾小球肥大、肾小囊腔窄小及胶原沉积,肾组织IL-1、IL-6、TNF-α、TGF-β1、Col Ⅲ、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小鼠肾脏绝对质明显降低(P<0。05,P<0。01);RIG-H组小鼠给药第4~8周及二甲双胍、梓醇和RIG-L组小鼠给药第6~8周,FBG显著降低(P<0。01);RIG-L、R1G-H和二甲双胍组小鼠AUC明显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小鼠血清TC、SCr、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RIG-L、RIG-H和二甲双胍组小鼠TG明显降低(P<0。05,P<0。01);梓醇组、RIG-L和二甲双胍组小鼠FINS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小鼠HOMA-IR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小鼠ISI显著升高(P<0。01);镜下各给药组小鼠肾脏组织病变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各给药组小鼠肾脏组织IL-1、TGF-β1蛋白,RIG-H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肾脏组织IL-6、TNF-α、ColⅢ蛋白及RIG-L小鼠肾脏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梓醇组小鼠肾脏组织IL-6、TNF-α、ColⅢ蛋白及RIG-L小鼠肾脏组织Col Ⅲ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G-H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肾脏组织TGF-β1、Smad3、Col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小鼠肾脏MMP-9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地黄环烯醚萜苷类可以改善糖尿病小鼠肾组织结构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2型糖尿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信号转导分子3(Smad3)胶原蛋白-3(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五劳七损方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A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杨娟娟陈平王海东王振东...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五劳七损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理性新骨形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分离的AS患者髋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将分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低含药血清组(2。5%)、中含药血清组(5%)、高含药血清组(10%)和塞来昔布组(5%)],药物干预后,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观察AS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筛选最佳干预时间;碱性磷酸酶法测定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Wnt5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Dickkopf-1(DKK-1)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五劳七损方各含药血清组及塞来昔布组均可抑制AS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降低ALP的表达(P<0。01)。与空白组比较,五劳七损方低含药血清组可下调β-catenin mRNA的表达(P<0。05),五劳七损方中、高含药血清组及塞来昔布组可下调Wnt5a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P<0。05,P<0。01),其中,塞来昔布组下调更明显(P<0。01);五劳七损方高含药血清组和塞来昔布组可显著上调DKK-1 mRNA的表达(P<0。01)。与空白组比较,五劳七损方低含药血清组可抑制OPN、Runx2蛋白的表达(P<0。05,P<0。01),五劳七损方中、高含药血清组和塞来昔布组均可抑制OCN、OPN、Runx2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五劳七损方可以抑制A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以达到延缓AS病理新骨形成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五劳七损方调控Wnt/β-catenin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相关。

    五劳七损方强直性脊柱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五味子乙素抑制铁死亡改善蛋氨酸胆碱缺乏诱导脂肪肝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朱智峰李文婷曹拥军凌园园...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铁死亡参与了 NAFLD的发生发展,通过探究五味子乙素治疗NAFL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可为NAFLD的防治寻求有效方案。方法:通过检索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Chem)平台获取五味子乙素的分子结构,经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相关靶点,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高通量中药实验参考数据库(HERB)数据库进行补充,对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预测;采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铁死亡数据库(FerrDb)分别获取NAFLD疾病、铁死亡靶点;然后经交集映射筛选出核心靶点,并构建靶点间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图,采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五味子乙素-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并计算结合能。使用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养C57BL/6小鼠建立NAFL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易善复)组、五味子乙素低剂量组、五味子乙素高剂量组,检测给药后小鼠的体质量、肝脏指数;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亚铁离子(Fe2+)水平,苏木素-伊红(HE)及红油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铁死亡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LC3A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转铁蛋白(Transferrin)、重链铁蛋白(FTH)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中药单体五味子乙素,共筛选得到五味子乙素作用2 370个靶点、NAFLD疾病靶点2 547个、铁死亡靶点1 451个,五味子乙素-NAFLD-铁死亡共同靶点90个;获取GO富集505个,KEGG通路富集92条;分子对接提示五味子乙素与铁死亡关键靶点SLC7A11、SLC3A2具有良好结合力。动物实验发现,五味子乙素干预NAFLD小鼠可显著降低小鼠肝脏指数,降低ALT、AST、TC、TG、IL-6、IL-1β、TNF-α水平,改善模型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及炎细胞浸润,小鼠肝脏的脂质蓄积;此外,五味子乙素亦可显著降低MDA、4-HNE、Fe2+水平,升高GSH;五味子乙素可显著升高肝组织SLC7A11、SLC3A2、GPX4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Transferrin蛋白及mRNA水平。结论:五味子乙素可通过抑制肝细胞铁死亡缓解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五味子乙素铁死亡氧化应激炎症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玉竹多糖改善小鼠高脂血症的作用

    谢菁琛刘倩倩熊苏慧张智敏...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玉竹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小鼠高脂血症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玉竹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高脂饮食造模,辛伐他汀组和玉竹多糖组分别采用辛伐他汀和玉竹多糖灌胃12周。采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和附睾脂肪的组织形态,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质蓄积情况,并通过16SrRNA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上升(P<0。01),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明显上升(P<0。05,P<0。01),肝脏指数和附睾脂肪系数明显上调(P<0。05),肝脏脂肪蓄积、附睾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降低,模型组的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竹多糖能显著抑制小鼠体质量的增加(P<0。01),降低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P<0。05,P<0。01)、肝脏指数和附睾脂肪系数(P<0。05),减轻肝脂肪蓄积,减小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提高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降低包括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丹毒丝菌属(Erysipelotrichaceae)、梭菌属(Clostridium)等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P<0。01),增加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和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等相对丰度(P<0。01)。结论:玉竹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高脂血症。

    玉竹多糖高脂血症降血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