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9A对口蹄疫病毒侵入的影响

    邓欣雨袁红王涛宫晓华...
    285-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细胞自噬相关蛋白9A(ATG9A)对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的影响,利用IFA、RT-q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FMDV与ATG9A的共定位情况以及病毒感染对ATG9A的影响;通过构建ATG9A重组表达质粒和合成小干扰RNA,检测过表达及敲降ATG9A对FMDV吸附、内化、基因组复制、蛋白翻译、子代病毒粒子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FMDV感染后与ATG9A共定位且抑制ATG9A的表达;ATG9A不影响FMDV的吸附,但极显著地抑制FMDV的内化过程;同时,过表达(或干扰)ATG9A能够在RNA与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或提高)FMDV的增殖和子代病毒粒子产生的能力.结论,ATG9A抑制FMDV的复制,为深入认识FMDV在细胞内的复制周期提供了线索.

    自噬相关蛋白9A口蹄疫病毒内化复制

    Rab10对禽偏肺病毒C型复制影响的研究

    亓宇翔于瀚哲张正洲王如嘉...
    292-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Rab10对禽偏肺病毒C型(aMPV/C)在A549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将pCMV-GFP-Rab10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并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ab10和aMPV/C在细胞质中存在多个共定位荧光点,而未接毒对照中未观察到aMPV/C信号和共定位荧光点.用Image J软件进行共定位系数分析,结果显示,Rab10与aMPV/C的共定位系数极显著高于未接毒组(P<0.05);将pCMV-Flag-Rab10、pCMV-Flag、siRab10以及siNC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48 h后收集上清和细胞样品,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blot和TCID50检测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aMPV/C N和Rab10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过表达Rab10后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Rab10和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升高(P<0.05);相反,干扰Rab10表达后N基因的转录水平、Rab10和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Rab10调控aMPV/C的复制.将pCMV-mcherry-Rab10分别与可融合表达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载体共转染A549细胞,24 h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ab10可与多个aMPV/C蛋白(N、F、M、G、SH、P、M2-1、M2-2、L1、L2、L3)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荧光信号,而与L4蛋白无明显共定位.将pCMV-Flag-Rab10分别与可融合表达GFP的aMPV/C结构蛋白的重组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36 h后收集细胞样进行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IP样品中表达P和M2-1蛋白的样品出现了特异性条带,其他蛋白无特异性条带.上述结果表明,Rab10与aMPV/C P和M2-1蛋白存在互作.综上所述,Rab10通过与aMPV/C P和M2-1蛋白互作从而调控病毒的复制,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阐明Rab10调控aMPV/C复制的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

    Rab10禽偏肺病毒C型复制表达水平互作

    W/O/W佐剂添加两种免疫增强剂对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影响

    周宇杰卢宇许泽玉唐健中...
    300-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在水包油包水(W/O/W)佐剂配方上添加免疫增强剂,一种是天然化合物维生素E(VE),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咪喹莫特衍生物(IMQ-Chol).每种免疫增强剂设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加入到基础配方中制备成不同的佐剂,然后与口蹄疫灭活病毒进行配伍.观察各组疫苗的外观并检测其稳定性、黏度、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以确定其理化性质;称量小鼠体重、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组织学变化来评估免疫增强剂的安全性;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评价免疫增强剂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制的疫苗均为乳白色W/O/W乳液,37 ℃放置9周疫苗未出现分层现象,黏度均在16 cp以下,粒径在270 nm~370 nm之间,PDI在0.34~0.42之间;不同剂量的免疫增强剂对小鼠体重没有影响(P>0.05),血常规、血液生化及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两种免疫增强剂的生物安全性良好;添加VE或IMQ-Chol的免疫组与基础配方免疫组相比,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添加高剂量VE的免疫组和添加低剂量IMQ-Chol的免疫组不仅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01),Th1型相关分子(IgG2a、IFN-γ、IL-12)和Th2型相关分子(IgG1、IL-4、IL-6)的分泌水平也有提升(P<0.05);这两组的CD3+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5.2%和77.3%,高于基础配方组的69.6%,且CD4+/CD8+比值也高于基础配方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VE和IMQ-Chol这两种免疫增强剂在不影响疫苗的理化特性的同时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添加高剂量的VE或低剂量的IMQ-Chol更能有效地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口蹄疫W/O/W佐剂免疫增强剂维生素E咪喹莫特

    非洲马瘟病毒(AV1311株)核糖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

    苏佳张敏白洪旭张兵...
    308-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物质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金标准.针对国内无非洲马瘟病毒标准物质的现状,以其AV1311株为原料,通过病毒培养、灭活、分装、特性检验等,成功制备非洲马瘟病毒(AV1311株)核糖核酸标准物质.同时,建立数字PCR方法,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考察及9家实验室联合定值,并进行临床试用.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样品均匀;-20 ℃保存可稳定6个月,4 ℃保存可稳定7 d,25 ℃保存可稳定24h,可冻融5次,需干冰运输;标准物质认定值为(6.9±1.1)× 103 copis/μL;临床试用显示,所制备的标准物质与临床样品互通性良好;最终通过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评审,获得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证书[GBW(E)091272].综上,本标准物质定值准确,均匀性好,量值稳定,为做好国内非洲马瘟防范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非洲马瘟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检测定值数字PCR

    检测PRRSV及鉴别HP-PRRSV毒株的二重PCR与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

    陈旭汤德元曾智勇王彬...
    316-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早期检测及快速鉴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变异株,利用HP-PRRSV Nsp2蛋白第481位和532~560位氨基酸缺失的特性设计2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二重PCR检测方法,同时针对PRRSV M基因和HP-PRRSV Nsp2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评估这2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二重PCR方法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058 ng/μL(PRRSV)和4.7 ng/μL(HP-PRRSV);二重 TaqMan 荧光 PCR 方法的检测下限分别为 10 copies/μL(PRRSV)和 100 copies/μL(HP-PRRSV).这 2种方法与其他猪病病原均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良好.经131份临床样品检测,可得到PRRSV的阳性率约12.2%(16/131)、HP-PRRSV的阳性率约17.6%(23/131)、二者的混合感染率约8.4%(11/131).证实,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二重PCR和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为临床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二重PCR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鉴别检测

    猪库布病毒纳米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睿凤焱孙亮姜秋杰...
    325-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临床检测猪库布病毒(PKV)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本试验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PKV基因组的VPO区域.在传统PCR反应体系中添加纳米金颗粒材料,优化后建立了一种方便快捷且特异检测PKV的nano-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猪库布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猪轮状病毒、猪札幌病毒均无交叉反应.nano-PCR相对于普通PCR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普通PCR的最低核酸检测浓度为5.61×10-7ng/μL,而nano-PCR的最低核酸检测浓度为5.61× 10-10 ng/μL,敏感性提高了 1 000倍.对来自不同发病猪场30份腹泻猪的粪便和血液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nano-PCR阳性检出率为23.33%(7/30),普通PCR阳性检出率为16.66%(5/3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nano-PCR方法在猪库布病毒的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猪库布病毒的快速诊断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猪库布病毒nano-PCR纳米金颗粒

    水禽3种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戴银杨雪童雨芹吴希...
    330-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禽流感病毒H9亚型(AIV-H9)、鹅圆环病毒(GoC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是水禽常见病原,常发生混合感染且易导致水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本研究针对AIV-H9、GoCV和MDR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建立了这3种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扩增AIV-H9、GoCV和MDRV的 目的片段,与新型鹅星状病毒、鸭瘟病毒、鹅细小病毒、禽腺病毒4型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2.93× 104 copies/μL、2.5× 102 copies/μL、3.0× 106 copies/μL;利用该方法对 30 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MDRV检出率为6.7%,GoCV和AIV-H9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6.7%和26.7%.三重PCR与单重PCR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三重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稳定性好,能够用于这3种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

    禽流感病毒H9亚型鹅圆环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三重PCR

    猪丹毒丝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陈超高春阳刘刚姜志康...
    337-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猪丹毒丝菌检测方法,本试验将猪丹毒丝菌的grol基因与载体TA/Blunt-Zero相结合构建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在2 × 102~2 × 109 copies/μL浓度范围内的质粒标准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5,标准曲线为y=-3.231x+41.834,未见非特异性扩增.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浓度为20 copies/μL,敏感度比普通PCR提高了 1000倍.用该方法检测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猪链球菌3型(Ss3)、猪链球菌2型(Ss2)、大肠杆菌(E.coli)、沙门菌(Salmonella)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m)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试验结果显示,组内和组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运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对20株疑似猪丹毒丝菌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60%,高于普通PCR检出率(50%).综上,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适合临床上快速诊断丹毒丝菌.

    猪丹毒丝菌grol基因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021-2022年我国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丁天吴少鹏熊敏蒲兴...
    34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中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和免疫状态,采用四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对采自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个养殖企业的94个鸡群的羽毛囊和环境样本进行MDV疫苗毒和野毒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养殖场存在野毒感染,其中山东地区样本平均阳性率较高为13.6%.不同省市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蛋鸡样本的野毒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3.9%和7.2%.在不同日龄蛋鸡样本中,1~7、8~14和50~80日龄野毒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2.6%、13.8%和14.3%.此外,单独免疫CVI988疫苗或以火鸡疱疹病毒(HVT)为载体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rHVT)以及同时免疫这两种疫苗,均能降低MDV野毒的阳性率,且同时免疫两种疫苗鸡群的野毒阳性率最低.对不同免疫方式下疫苗在羽毛囊中复制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在3~4周龄时,单独免疫CVI988疫苗的平均阳性率为91.4%,单独免疫rHVT疫苗的平均阳性率为58.2%,同时免疫两种疫苗时,CVI988疫苗和rHVT疫苗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1.8%和36.9%,提示鸡场应切实做好马立克病的防控工作.本研究丰富了对MDV感染现状的新认识,为我国未来马立克病的防控提供了指导.

    马立克病流行病学调查四重荧光定量PCR

    非洲马瘟病毒NS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户鑫兵王轩莹宋昱庆田占成...
    350-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一种由媒介昆虫传播感染马属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为了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AHSVNS1蛋白并评估其作为亚单位疫苗组分的抗原性,本研究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AHSV基因序列,人工合成NS1全长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后将其克隆到转座载体pFastBacTMHTb上,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c-AHSV NS1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含有AHSV NS1基因的重组杆粒Bacmid-AHSV NS1,将其转染到Sf9昆虫细胞内获得了表达AHSV NS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AHSV NS1蛋白大小为65ku,且获得了纯化的重组AHSV NS1蛋白.将其免疫BALB/c小鼠,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试验显示获得了特异性的抗AHSV 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其效价达1∶51 200.流式细胞分析显示,AHSV NS1蛋白免疫小鼠能够刺激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HSVNS1蛋白作为AHSV亚单位疫苗的组成成分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试验实现了 AHSV NS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并验证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为进一步研究AHSVNS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亚单位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非洲马瘟病毒AHSVNS1蛋白昆虫细胞表达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