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ORF14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慧何小兵房永祥谭金龙...
    1072-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ORF141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本研究参照GenBank收录的LSDV ORF141基因序列,利用SnapGene软件设计引物,以LSDV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扩增ORF14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ORF141,转化至Rosseta大肠杆菌表达细胞中,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然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对目标蛋白进行鉴定,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利用免疫荧光试验确定多克隆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30a(+)-ORF141原核表达载体,在1 mmol/L IPTG、37 ℃条件下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大小约25 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制备的抗LSDV ORF141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409 600,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其能够识别LSDV病毒中ORF141编码的天然蛋白,这为后续明确LSDV ORF141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ORF141基因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骆驼FGF2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杨宇轩袁红焦云娟王涛...
    1079-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骆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蛋白和抗体材料.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骆驼FGF21基因序列(XM_010996368.2),删除信号肽区段后合成携带His标签的FGF21全长基因,通过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位点嵌入pET-28a(+)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GF21-His,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重组蛋白FGF21的表达,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纯化的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FGF21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家兔源多克隆抗血清,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柱纯化多克隆抗体,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纯化多克隆抗体的纯度,利用Western-blot和间接ELSIA方法验证纯化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并纯化出骆驼重组蛋白FGF21,以其免疫家兔后制备并纯化出抗FGF21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为建立ELISA方法检测骆驼FGF21蛋白提供了材料,为阐明FGF21在骆驼糖脂代谢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FGF21骆驼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非洲马瘟病毒VP2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王轩莹范亚亚户鑫兵徐婧...
    1087-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非洲马瘟病毒(AHSV)VP2截短蛋白的免疫原性,以人工合成的含有AHSV S2的全长基因为模板,分别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F-S2-502(编码1~502 aa)和pRSF-S2-1056(编码503~1056 aa),分别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采用间接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T细胞亚群、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各免疫组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脾内CD4+T和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免疫组小鼠脾CD4+T和CD8+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均升高.结果表明,重组AHSV VP2截短蛋白对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VP2蛋白生物学功能及非洲马瘟病毒亚单位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

    非洲马瘟病毒VP2蛋白截短表达免疫原性

    山羊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的原核表达及其酶活性分析

    韦雨松张艳田慧慧翟军军...
    1096-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山羊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gcGAS)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构建含gcGAS基因的pET28a-gcGAS原核表达载体,在Rosetta(DE3)表达菌中进行表达,经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gcGAS蛋白,并测定其酶促活性.结果显示,在优化表达条件下,实现了重组gcGAS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其能以ATP和GTP为底物合成了第二信使分子2'3'-cGAMP.结论:原核表达的可溶性重组gcGAS蛋白具有生物酶催化活性,这为后续gcGAS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研究及其应用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环鸟苷酸-腺苷酸原核表达蛋白纯化酶活性

    甘肃某羊场免疫布鲁菌病疫苗后绵羊流产原因的调查及分析

    刘志杰刘萍吴锦艳尚佑军...
    1103-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疫苗免疫绵羊后,羊场依然出现大规模流产和不孕,为查明原因,收集该羊场31份流产羊和23份不孕羊的阴道分泌物拭子及其对应的羊血清进行检测.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布鲁菌抗体IgG检测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用荧光PCR做54份拭子流产相关的布鲁菌病、Q热和衣原体病的病原检测;对检测布鲁菌阳性的样本用AMOS-PCR进行布鲁菌种属鉴定,扩增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并测序,将序列与其标准参考菌株比对后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用布鲁菌cELISA检测54份血清,其中22份血清初筛阳性,阳性率为40.7%;SAT确诊其中16份样本为阳性,其中流产羊有6只阳性,阳性率为19.4%,不孕羊有10只阳性,阳性率为43.5%,总体阳性率为29.6%.用布鲁菌抗体IgG检测试验检测感染的样本19份发现,流产羊有6只阳性,阳性率为19.4%,不孕羊有13只阳性,阳性率为56.5%,总体阳性率为35.2%.荧光PCR结果显示:拭子样本10份为布鲁菌阳性,阳性率为18.5%;12份为贝氏柯克斯体(Q热病原)阳性,阳性率为22.2%;衣原体阳性率为0.布鲁菌阳性样本AMOS-PCR扩增得到731 bp的条带,rpoB基因分析发现所有氨基酸序列都未发现利福平耐药突变,AMOS-PCR和rpoB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羊感染的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本场群发性流产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布鲁菌病疫苗免疫失败后病原感染,并伴随着贝氏柯克斯体等病原的混合感染引起.

    布鲁菌病Q热流产rpoB基因

    甘宁地区蛋鸡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严钰璋茹梦珂贺泂杰王玲...
    11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可以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并传播耐药基因的机会致病菌.本研究对甘肃和宁夏地区蛋鸡源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和PCR法检测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结果显示,245份样品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54株(分离率22.04%),54株(100.00%)分离株均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分离株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恩诺沙星和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严重,92.59%的分离株呈多重耐药表型.qnrB(90.74%)、blaSHV(85.19%)、floR(75.93%)、sul1(72.22%)、gyrA(70.37%)和 tetA(64.81%)等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并与耐药表型具有相关性.另外,发现1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携带产ESBLs基因blaSHV、blaTEM、blaCTX-M和脂肽类耐药基因mcr-1和mcr-8等11种耐药基因,推测是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形成的多种耐药基因富集株.本研究表明甘宁地区蛋鸡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且耐药基因丰富.

    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耐药性耐药基因蛋鸡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不同年龄段牦牛肺脏的分布与表达

    陈良谢夏婷崔燕张倩...
    1119-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年龄段牦牛肺脏组织中肺纤维化关键调控因子MMP-2、MMP-9的分布和表达差异.选取健康初生、幼年、成年牦牛,每个年龄组选取5头,屠宰后分别采集新鲜肺脏组织和分子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iuorescence-technique)技术,对MMP-2和MMP-9在牦牛肺脏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进行研究.qRT-PCR结果显示:MMP-2的mRNA水平在成年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MMP-9的mRNA水平在幼年肺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各年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幼年组相对表达量为最高,初生组的相对表达量为最低,且在各个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幼年组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成年组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且各个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MP-2主要分布在肺内气管及支气管上皮细胞、气道成纤维细胞,在成年组呈强阳性表达;MMP-9主要分布在肺内气道克拉拉细胞,在幼年组中呈强阳性表达.MMP-2和MMP-9在三个年龄段中均能检测到表达,且MMP-2和MMP-9在成年组和幼年组的表达量较高,说明两个因子可能在牦牛幼年和成年过程中参与了低氧适应性结构的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它们对牦牛肺脏低氧适应性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牦牛肺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壳聚糖猴头菇多糖PLGA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应的研究

    何秋月张雪丽许逸舟郭劲航...
    1126-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壳聚糖猴头菇多糖PLGA纳米颗粒(CS-PLGA-HEP)对免疫活性调节的影响,通过制备CS-PLGA-HEP纳米颗粒,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Zeta电位检测等方法对CS-PLGA-HEP纳米颗粒的结构进行表征检测,并通过鸡新城疫疫苗免疫佐剂注射试验来探究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CS-PLGA-HEP的最优条件:F68浓度为0.38%,有机相(O)与内水相(W1)之比为5.75,外水相(W2)与初乳(PE)之比为7.81,在此条件下其包封率的实测值为(91.32±0.13)%,接近预测值91.60%.纳米颗粒均匀,表面光滑且状态稳定.当CS-PLGA-HEP组浓度为20 mg/kg时,与猴头菇多糖(HEP)组相比更能有效提高鸡血清新城疫特异性抗体浓度,促进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增强鸡脾淋巴细胞的成熟分化,提升机体免疫调节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壳聚糖猴头菇多糖PLGA纳米颗粒制备条件合理,且纳米修饰可以增强HEP的免疫调节活性,为免疫增强剂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猴头菇多糖壳聚糖响应曲面法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A型流感病毒:新型内化受体的发现

    Zixin NiJinliang WangXiaofei YuYifan Wang...
    1135页

    宿主蛋白TOB1通过IFN和EGFR通路影响口蹄疫病毒感染

    Gaochuang PengTianran LiuXiaolan QiYuzhe Wang...
    1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