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石油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石油勘探
中国石油勘探

周家尧

双月刊

1672-7703

cpe@263.net

010-64523587

100011

北京市安华西里2区1号楼

中国石油勘探/Journal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我国石油工业油气勘探更有成效的实践服务,把我国油气勘探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管理经验奉献给广大读者—适应国内外油气勘探发展的需要,还将抓住油气勘探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为例

    郭刚苏圣民
    11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油气纵向富集差异受断层控制作用明显,但断层活动期与成藏期匹配关系差,油气成藏时断层处于不活跃期(简称静止断层),明确油气沿静止断层垂向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以为西湖凹陷或相似地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综合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和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岩石热解等分析测试数据,研究平湖斜坡油气供烃层系与成藏期次,确定油气沿静止断层垂向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平湖斜坡供烃层系为宝石组和平湖组好—优质的成熟烃源岩,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于平中段—平上段,具有下生上储的运聚特征.存在玉泉组—柳浪组沉积期和三潭组沉积期至今两期油气充注,断层主要活动时间为宝石组—龙井组沉积期,与成藏期匹配关系差,油气晚期沿静止断裂带发生了垂向运移.油气能够沿静止断层垂向运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断裂带宽度、烃源岩层压力和断裂带排替压力.研究区断裂带宽度分布在138~288m之间,与油气垂向运移距离呈正相关关系.烃源岩层压力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成藏期压力略低于现今,但已发育弱超压或超压,现今和成藏期压力系数越高,油气垂向运移距离越大.断裂带排替压力主要分布在0.2~3.5MPa之间,与油气垂向运移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基于3个影响因素与油气垂向运移距离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断层垂向输导能力定量评价公式,评价结果与油气最大运移距离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据此确定了平湖斜坡有利勘探层系为F2和F5断层附近的平湖组和花下段.

    静止断层油气垂向运移断裂带结构烃源岩层压力断裂带排替压力输导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藏天然裂缝刻画与储层改造对策

    雷启鸿马福建何右安王书宇...
    13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深湖相泥页岩和重力流砂体的交互沉积,储层的分布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复杂多变,单砂体厚度薄,同时又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对该区科学压裂、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压窜、砂堵等工程问题与降本增产成为目前重要攻关方向.文章总结了近两年来针对该区天然裂缝刻画方面的工作和认识,以及在压裂改造方面的最新理念和对策.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油藏和地质力学模型,进行合理的压裂设计、施工、压裂后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更好地了解天然裂缝和水力裂缝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力缝的扩展规律,达到定制化的压裂设计和施工优化.最终实现施工井与同平台邻井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支撑剂的用量减少20%左右、压裂液用量减少10%左右.这种地质工程一体化工作流程使"一井一策"和"一段一法"真正落到实处,从长远来看,这将成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达到单井和井场EUR最佳效果的基础性技术保障.

    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天然裂缝井间干扰

    川南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窜扰主控因素及诱导机制

    段贵府牟建业闫骁伦宋毅...
    14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四川盆地南部(即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开发实践,以负面冲击为主的井间压裂窜扰严重影响了开发的效率和效益,对深层页岩气的长效开发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预防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窜扰问题,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区块为例,通过储层地应力场反演和天然裂缝识别,明确地应力和天然裂缝的组合特征,及其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窜扰水平井压裂过程中的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体积缝网形态的展布特征揭示水平井压裂窜扰形成的内在机理.最后,基于UFM模型建立多井复杂裂缝扩展模型,重点分析多簇裂缝的竞争扩展规律,为预防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窜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凸起区域具有水平地应力值较小、条状天然裂缝较发育的双重特征,易诱导水力裂缝向该区域扩展,是川南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窜扰的关键地质因素;由于多簇裂缝竞争扩展,大尺度条状裂缝对水力裂缝具有明显的诱导和捕获作用,使某簇裂缝或某侧裂缝过度扩展,导致水平井间裂缝沟通、形成窜扰.

    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压裂窜扰天然裂缝地应力裂缝扩展

    致密灰岩水平井复合缝网加砂压裂技术研究与矿场实践

    古永红周长静马占国肖元相...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石灰岩资源丰富,是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但由于储层致密、厚度薄、酸岩反应速率快等因素,以往多种酸压工艺均未能获得产量突破.为此,转变增产技术思路,强化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研究、压裂液及关键材料研发配套、体积压裂模式精细刻画,形成"多段少簇密集造缝、酸压—加砂双元复合"为一体的水平井复合缝网加砂压裂技术.通过开展大露头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合储层地质特点及岩石力学特征,明确储层高脆性、低两向水平主应力差、微裂缝发育特征,采用体积压裂工艺能够实现复杂缝网改造;集"深度酸压+大规模加砂"双重技术优势,构建"水力缝网+酸蚀裂缝"相结合的高导流裂缝流动通道,结合水平井密切割压裂大幅提高裂缝改造体积;针对石灰岩高杨氏模量、高破裂压力、高裂缝延伸压力、低裂缝宽度的三高一低特征,通过提高套管承压等级、差异化裂缝铺砂设计,形成多尺度小粒径连续加砂模式,解决了高杨氏模量储层加砂难问题;基于基质、壁面、裂缝三级伤害评价,研发低伤害变黏滑溜水体系,实现高杨氏模量储层造缝、成网、携砂需求.现场试验4 口井,平均单井产量为59.7×104m3/d,较酸压直井提高5~20倍以上,增产效果显著.目前,水平井复合缝网加砂压裂技术已成为太原组石灰岩水平井储层改造的主体技术,为该类气藏的勘探突破及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致密灰岩酸压高杨氏模量水平井缝网加砂压裂

    中国重点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建立

    杨舒越姜福杰温思远
    17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资源丰度是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确定油气资源丰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石油资源丰度和天然气资源丰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中国各大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总体上以中、低资源丰度为主,且多为特低、低资源丰度,只有少数几个优势区块才具有高资源丰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油气资源丰度的地质因素,筛选了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个主控因素.分别基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和裂谷盆地,建立了以3个主控因素为主,适用于常规油气的资源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3类盆地6个凹陷中,计算资源量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便于推广的优点,可以对数据不太丰富、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进行前期常规油气资源预测.

    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预测模型

    《中国石油勘探》投稿指南

    《中国石油勘探》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