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猪圆环病毒2型ORF9基因对PK-15细胞的影响

    边孟婷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
    1349-1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9基因对猪肾细胞(PK-15)的影响,通过构建ORF9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PK-15细胞中,采用流式细胞术及qRT-PCR方法检测过表达ORF9基因对PK-15增殖、凋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PCV2 ORF9基因过表达可显著增加内质网应激标志基因GRP78的表达水平;增加PK-15细胞S期细胞数,使细胞增殖速率增快;增加PK-15细胞凋亡率,上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53和Bax的表达水平(P<0.01),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相关基因IL-8、IL-10、NF-KB、TNF-α的表达水平(P<0.01),下调免疫相关基因IL-2、IFN-β、IL-12的表达水平(P<0.01).结果表明,PCV2 ORF9基因可能促进PK-15细胞增殖与凋亡,并在PK-15细胞逃逸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猪圆环病毒2型ORF9基因增殖凋亡免疫

    湖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流行情况调查及遗传变异分析

    杜雅萍彭国华龙明英廖淑玲...
    1356-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当前湖南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21-2022年从湖南省部分地区采集18 861份血清样品和1 725份疑似感染PRV组织样品,分别采用ELISA法和qPCR检测血清样品PRV-gE抗体和组织样品PRV核酸,并统计不同年份和季节样品阳性率.同时,对15份PRV阳性样品gC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将阳性病料接种于Vero细胞,初步探究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2 004份血清和56份组织样品分别检测为PRV-gE抗体和PRV核酸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3.2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5份PRV阳性样品的gC基因核苷酸和对应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4%~100.0%和98.8%~10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3个阳性样品与已知PRV变异株同属于一个分支,而另外2个样品与已知PRV经典株聚为同一个分支.病毒分离获得1株PRV变异株,该毒株可引起Vero细胞出现典型病变,病毒最高滴度为108.2TCID50/mL.本研究揭示出PRV在湖南省各地区广泛流行,且流行基因型包括PRV变异株和经典株,其中变异株为优势流行亚型,为探究湖南省PR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猪伪狂犬病病毒血清学调查分子流行病学调查gC基因序列分析病毒分离与鉴定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

    李中元薛美冯力
    1362-1366,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引起不同年龄的猪呕吐、腹泻和脱水,对2周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高,其致病性与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密切相关.而紧密连接蛋白对肠黏膜屏障的维持和修复至关重要,本试验旨在探究TGEV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和Claudin-5表达的影响.通过检测Claudin-4和Claudin-5在SPF猪小肠组织和大肠组织的分布情况,以及采用RT-qPCR法检测TGEV感染后仔猪肠道组织及体外细胞中Claudin-4和Claudin-5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Claudin-4和Claudin-5在十二指肠中含量最高,在盲肠中含量最低,且TGEV感染后仔猪肠道组织及体外细胞中Claudin-4和Claudin-5 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综上所述,研究发现了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和Claudin-5在猪肠道组织内的分布情况,验证了 TGEV可以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和Claudin-5的表达,为深入探讨Claudin-4和Claudin-5与TGEV间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制定TGEV新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思路.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Claudin-4Claudin-5

    母猪血清PEDV S1 IgG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潘垚垚王俊博谢诗晴林美婷...
    1367-1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母猪血清中的猪流行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1 IgG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收集免疫背景清晰的PEDV感染场、未感染场和免疫背景不清晰的感染场各5个场的血清和返饲后备猪血清,共计716份,分别测定PEDV S1 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母猪血清的PEDV S1 IgG和中和抗体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92(P<0.000 1).而已往研究表明母猪血清PEDV中和抗体水平的高低与仔猪母源抗体抗PEDV感染的能力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母猪血清中的PEDV S1 IgG抗体来评估仔猪的母源抗体抗PEDV的能力.在10个PEDV感染场中,母猪在免疫后血清中的PEDV中和抗体普遍偏高,S1 IgG抗体也高,其S/P值高于3.5的占66.9%(347/519),并且其中没有PED发生的4个猪场抗体水平最高,而在5个PEDV未感染场中,免疫母猪的中和抗体普遍偏低,其S1 IgG抗体也低,其S/P值高于3.5的仅有8.1%(13/161).结果表明,PEDV感染场的猪群通过免疫后,大部分母猪可以给仔猪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而PEDV未感染场的猪群如需要达到较高的免疫保护水平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免疫.本研究为使用PEDV S1 IgG抗体水平评估猪群中PEDV抗体保护效果提供了临床检测依据.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蛋白IgG中和抗体

    禽呼肠孤病毒σ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杨冰怡谢芝勋谢志勤任红玉...
    1373-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制备禽呼肠孤病毒(ARV)σA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建立一种夹心ELISA方法检测ARV病原.以原核表达ARV σA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筛选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基于单克隆抗体的σA-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检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σA,并在大肠杆菌中良好表达.通过杂交瘤细胞筛选,获得了 2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B3和8E11,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天然ARV反应.选择其中1株6B3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ARV阳性鸡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ARV的σA-夹心ELISA方法.特异性检测显示该法只检出ARV病原,没有检出其他常见鸡病病原;敏感性试验显示其能检出7.72 × 102 EID50/mL的ARV;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和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0%,重复性好.用σA-夹心ELISA方法与PCR方法同时对30份样品进行检测,两者检测结果相符.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基于ARVσ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夹心ELISA方法用于ARV的鉴别检测,为准确快速检测ARV提供技术手段.

    禽呼肠孤病毒σA蛋白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

    清远麻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特点及其受体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郑小雪舒雪利王红梅高明超...
    1380-1386,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目前不同清远麻鸡规模化种鸡场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特点及其受体基因Tva、Tvb及NHE1序列多态性,本研究对5个清远麻鸡种鸡场进行外源性ALV病毒分离鉴定和受体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病毒分离及亚群鉴定结果显示:A、B、C 3个场的外源性ALV病毒分离阳性率均低于5%,其中A场存在ALV-J单独感染,B场存在ALV-J和ALV-K混合感染,C场存在ALV-K单独感染,而D场和E场未检测出外源性ALV感染.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A~E场均存在不同频率的Tvar3、Tvar4和Tvbr3抗性等位基因,Tvar3的分布频率为0.2~0.6,Tvar4的分布频率为0.3~0.7,Tvbr3的分布频率为0.1~0.7.此外,B场和D场还存在Tvar5抗性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为0.2.NHE1受体基因序列发生18个SNP突变,其中1 279、1 361、1 369、1 406、1 442、1 912位为非同义突变,可引起氨基酸发生改变.结果表明,5个清远麻鸡规模化种鸡场外源性ALV感染率和亚群有差异,各场应该有更针对性的独特净化策略;不同频率的Tva和Tvb抗性等位基因分布以及NHE1基因发生的6个非同义突变使清远麻鸡具有一定的遗传抗性选育的潜力.

    清远麻鸡禽白血病病毒TvaTvbNHE1

    血清11型禽腺病毒Fibe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刘帅峰马一凡王相芹郭笑然...
    1387-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血清11型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11,F AdV-11)纤突(Fibe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研究其对不同血清型FAdV Fiber蛋白的交叉反应特性,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F AdV-11 Fiber蛋白的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后,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通过 Western blot和IF A鉴定该多克隆抗体与不同血清型FAdV Fiber蛋白的交叉反应性.结果表明,His-FAdV-11-Fiber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且表达良好,Western blot和IFA结果均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FAdV-8a、FAdV-8b和FAdV-11的Fiber蛋白反应,而不能与FAdV-4的2个Fiber(Fiber 1和Fiber 2)蛋白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兔抗FAdV-11 Fiber的多克隆抗体,并验证其能特异性识别FAdV-8a、FAdV-8b和FAdV-11的Fiber蛋白,为进一步建立FAdV-11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血清11型禽腺病毒(FAdV-11)Fiber蛋白多克隆抗体交叉反应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全基因组克隆与序列分析

    柳佳佳梁海英曾智勇汤德元...
    1394-1400,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致贵州省某鸡场幼鸡死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GZGY2022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遗传变异及毒株类型,本试验设计引物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扩增、克隆、测序,遗传演化和毒株类型分析.结果显示,扩增IBDV全基因组的A、B片段分别为3 260、2 827 bp,分别编码VP2~VP5、VP1基因.该毒株A、B片段与VvIBDV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2%~98.7%、87.7%~98.9%,均与NN1172株同源性最高,与其他毒株同源性分别为83.1%~94.7%、90.1%~91.0%.遗传演化及毒株类型结果显示,IBDV毒株按抗原及毒力主要分为6个分支,该毒株A、B片段均聚类在VvIBDV分支,根据新基因型分类方法,该毒株为A3B3基因型.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A、B片段分别有3、7处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变异,全基因组编码区与超强毒株有13处一致且独有的特征性氨基酸位点.A片段的VP2序列与超强毒株有19处相同的特征氨基酸,其中高变区222A、242I、253Q、256I、279D、284A、294I、299S是超强毒株的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七肽区序列SWSASGS与强毒株一致;B片段的VP1序列与超强毒株有10处相同的特征氨基酸,其中61I、145T、287A是超强毒株的特征性的氨基酸位点,777~782核苷酸序列为GGTGCC,未能形成Kpn 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结合三联体位点145/146/147(TEG),则B片段与NN1172株一致,其毒力稍弱于B2型VvIBDV毒株.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序列无断裂和重组位点,未发生重组事件.结果表明,GZGY2022株属于A3B3型非重组超强毒株,特殊氨基酸位点均与VvIBDV分子特征相符.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全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新疆地区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肖海侠张凌王燕马万鹏...
    1401-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的感染情况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无菌采集和田县、于田县和皮山县3个鹅场死亡雏鹅的内脏及肛拭子,通过RT-PCR对GAstV进行检测;应用LMH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GAstV在上述地区的总阳性率为11.25%(65/578);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出2株GAstV,命名为GAstV/XJHT-1和GAstV/XJHT-2.序列测定显示2株病毒的基因组长为7 190、7 125 bp;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显示2个分离株均与GAstV-1和GAstV-2的同源性均高于95%,与其他来源(鸡、鸭、火鸡)的同源性为54.1%~61.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的GAstV与河南和安徽的GAstV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近,表明分离株GAstV可能源于上述两地引进的雏鹅苗或鹅蛋.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制疫苗或防控产品提供了依据.

    鹅星状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组测序同源性遗传进化

    异绿原酸A通过PERK信号通路缓解小反刍兽疫病毒诱导的内质网应激

    穆芸孙甜甜邝永胜袁书艺...
    1408-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毒感染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ERS)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导致内质网稳态失衡.为了探讨异绿原酸A(IAA)在调节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诱导的ERS和UPR中的作用机制,采用MTT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 Western blot评估IA A的抗PPRV活性;采用 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IA A对PPRV诱导的ERS及PER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IAA能显著抑制PPRV在LDG-2细胞中的复制及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显著提高病毒感染细胞的存活率;与病毒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的PPRV感染细胞中GRP78和PPRV表达水平、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比值均显著降低;GADD153表达水平则在病毒感染24、36 h显著降低,在48、60 h显著升高.用4-PBA阻断PPRV诱导的ERS,IAA和4-PBA+IAA处理PPRV感染细胞中GRP78、PPRV-N蛋白、GADD153的表达水平及p-eIF2α/eIF2α、p-PERK/PERK比值均显著降低.由此可见,IAA可通过抑制PERK-eIF2 α-GADD1 53信号通路的激活缓解PPRV感染诱导的ERS,从而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复制.

    异绿原酸A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内质网应激(ERS)PERK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