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唐佩弦

双月刊

1009-2137

jexphema@263.net

010-66930873,68215932

100039

北京太平路27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otch信号通路在成人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李彧李连香高瑛
    920-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17+Th17细胞和CD3+CD4+IL-22+Th22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h 17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核受体γt(RORγt)、Th22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包括Notch受体、Notch配体、Notch下游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4+T细胞,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刺激培养,检测GSI刺激后细胞增殖、Th17和Th22细胞比例、IL-17和IL-22分泌、转录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I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8±3.18、4.73±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0.12、1.07±0.15(均P<0.001),而Notch3和Notch4 mRNA相对表达量在I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Notch配体DLL1和Jagged1 mRNA相对表达量、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Hes5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IM患者Th17和Th22细胞比例分别为5.03%±1.15%、4.48%±1.29%,均高于对照组的4.36%±0.82%、3.83%±0.55%(均P<0.05);血浆 IL-17 和 IL-22 水平分别为(301.1±53.82)pg/ml、(101.2± 16.45)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7.2±72.18)pg/ml、(84.75±11.83)pg/ml(均 P<0.001);RORγt 和 Ah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25±0.22、1.21±0.12,均高于对照组的 0.99±0.15、1.04±0.11(均 P<0.001).CD4+T 细胞增殖水平、Th17细胞比例、IL-17分泌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无GSI刺激组和经GSI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GSI刺激后Th22细胞比例、IL-22分泌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无GSI刺激降低(均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通过AhR调控IM患者CD4+T细胞分泌IL-22,Notch-AhR-Th22细胞通路可能参与IM发病.

    Epstein-Barr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Notch信号通路Th22细胞

    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黄昭萍杨灿华
    927-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本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53例和非感染组49例.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STING基因启动子rs58777760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部位中,消化系统占43.40%,呼吸系统占26.42%,泌尿系统占20.75%,皮肤黏膜占9.43%.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14%,革兰氏阳性菌占26.98%,真菌占15.87%.感染组STING基因rs587777609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低于非感染组,TT基因型频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35 g/L、ISS分期Ⅲ期、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1.992)、血清白蛋白<35 g/L(OR=2.782)、ISS分期为Ⅲ期(OR=2.707)、机械通气(OR=3.031)、TT基因型(OR=2.401)均是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TING启动子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易感性有关,TT基因型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

    多发性骨髓瘤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化疗感染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雪鹏席亚明
    93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94例A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是否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93例)和对照组(201例),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BMI)、临床资料(疾病类型、ECOG评分、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激素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预后分层、化疗强度、原始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缺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与AL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法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94例AL患者肺部感染后30 d内死亡病例为11例.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ECOG评分、侵入性操作、激素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预后分层、化疗强度、原始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缺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空腹血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后不良、粒缺持续时间长、血小板水平低、白蛋白低是AL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吸烟、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后不良、粒缺持续时间长、血小板水平低、白蛋白低是AL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急性白血病化疗肺部感染影响因素

    HBA2基因非编码区罕见突变分子诊断及家系分析

    陈丽竹严提珍黄钧钟青燕...
    940-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1例不符合遗传规律的α-地中海贫血病例进行分子诊断及家系分析,探索新发现的罕见突变(HBA2:c.*12G>A)对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血红蛋白组分分析,常规技术(Gap-PCR、RDB-PCR)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α-及β-珠蛋白基因位点,Sanger测序法分析α-珠蛋白基因序列(HBA1、HBA2).结果:通过分析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检测结果,检出先证者基因型为-α3.7/HBA2:c.*12G>A,其父亲为罕见α-珠蛋白基因HBA2:c.*12G>A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种未报道的罕见α-珠蛋白基因突变HBA2:c.*12G>A,其杂合突变携带者表现为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HBA2:c.*12G>A3'非翻译区

    伏立康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王红春王磊李梦时磊...
    945-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 VRCZ 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防治真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VRCZ、VNO浓度及MR(CVNO/CVRCZ)的影响因素及在VRCZ防治真菌感染和发生肝肾损伤中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进行分析(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值设定为临界值),确证其临界值.结果:影响VRCZ浓度(CVRCZ)、VNO浓度(CVNO)和MR的因素为:患者体重、VRCZ每日给药量及移植类型等(均P<0.05).有效组CVRCZ和CVNO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MR则相反(P<0.001);肝、肾功能损伤组MR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ROC显示,CVRCZ、CVNO和MR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0.95 µg/ml、1.35 μg/ml、1.645(AUC分别为0.9677、0.7634、0.9564).CVRCZ和MR可以辅助提示患者肝[其临界值分别为0.65μg/ml、1.96(AUC 分别为 0.5971、0.6663)]、肾损伤[其临界值分别为 0.95 μg/ml、1.705(AUC 分别为 0.6039、0.6164)].结论:同时监测VRCZ、VNO浓度及MR对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CVRCZ预测有效的准确性高于MR及CVNO;CVRCZ升高、MR降低会增加肝肾损伤的发生风险.

    伏立康唑伏立康唑氮氧化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药物监测安全性

    双特异性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韩帆张雪鹏席亚明
    95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恶性浆细胞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抗CD38抗体、CAR-T、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明显改善了 MM患者的预后,对于传统方案治疗后复发/难治的患者,需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改善其预后.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通过结合恶性浆细胞和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T细胞/NK细胞)上的靶标产生免疫突触,导致T/NK细胞活化和恶性浆细胞裂解.多项临床前及Ⅰ期临床研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为复发/难治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与其他治疗方案联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的分类、临床前及临床实验结果,为治疗MM提供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

    原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研究进展

    陈晓君林素霞刘彦权
    957-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I-DLBCL)临床罕见,但近年来随着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逐渐成熟,其发病率、诊断率亦随之升高.由于PI-DLBCL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PI-DLBCL的最佳治疗手段目前尚无共识.为此,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旨在对PI-DLBCL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予以系统性论述和分析,以期提高血液学与肿瘤学界对罕见PI-DLBCL的认识,并为PI-DLBCL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肠道肿瘤消化系统鉴别诊断预后

    端粒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中的作用

    李丹妮温贤浩
    962-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1/3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端粒长度存在缩短,且端粒越短的患者病程越长、越易复发、总体生存率越低,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越大.端粒长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端粒酶活性、端粒酶相关基因、端粒调控蛋白等.端粒缩短导致遗传信息不稳定,使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克隆演化的概率增加.本文就端粒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中的作用及影响端粒长度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端粒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克隆演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CAR-T治疗的靶点选择

    邵若男辛红蕾施小凤
    96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淋巴系肿瘤中CD19-样有效且特异的靶点,因此,尝试多种靶点,并且使用优化策略,以增强疗效、减轻毒性,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CAR-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总结了研究中提到的优化构建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进行以及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急性髓系白血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靶向治疗

    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

    王美懿田晨
    970-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免疫治疗新方法.相对于其他疗法,CAR-T疗法在高危及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多种抗CD-19 CAR-T细胞已被FDA批准用于B-NHL的治疗,如阿基仑赛、司利弗明、利基迈仑赛、贝林妥欧单抗.除此之外,许多研究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发不同靶点的CAR-T细胞,它们在B-NHL的治疗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就CAR-T在常见B-NHL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AR-T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