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唐佩弦

双月刊

1009-2137

jexphema@263.net

010-66930873,68215932

100039

北京太平路27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血液学,分子血液学,临床血液学,肿瘤血液学,免疫血液学,移植血液学,输血学,止血与栓塞,血液病新药和新诊疗措施等。本刊面向生物医学科研单位学者、医学院校相关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刊设“论著”,“研究报告”和“综述”三大栏目。血液学领域的中高级科技人员为本刊主要撰稿群和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在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

    郑永亮丁婷肖晓芳董思...
    1046-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8例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26例接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化疗(观察组),22例接受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年龄、性别比、三系血细胞绝对值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及客观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黏膜损害、肝肾损害、心脏毒性、胃肠道毒性等不良反应反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中位PFS及中位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在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缓解率高于常规化疗,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化疗能够减少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相关副反应的基础上延长患者缓解期及生存期.

    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术MRD检测对预后的影响

    居瑞雪孙凤强王育慧
    1051-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AML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到2022年3月确诊并规范化疗的130例成人原发AML患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Kaplan-Meier 曲线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影响患者生存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竞争风险模型进行影响患者累计复发率(CIR)的分析,Fine-Gray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CR1 81例,CR2 26例,PR 14例,NR9例.CR1组OS高于CR2、PR、NR组.CR2组OS高于PR组,但与N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R组OS与N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R1和CR2的107例患者根据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分组,第一次诱导化疗后MRD-和MRD+组患者的4年预期RFS率分别为65.3%和27.9%,4年预期OS率分别为58.7%和41.4%,4年预计CIR率分别为34.7%和69.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639,P=0.010;x2=6.131,P=0.013;x2=6.637,P=0.010);第二次化疗后MRD-和MRD+组患者的4年预期RFS率分别为50.8%和37.9%,4年预期OS率分别为49.2%和44.5%,4年预计CIR率分别为49.2%和59.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75,P=0.225;x2=2.432,P=0.119;x2=1.416,P=0.234);巩固治疗期间 MRD-和MRD+组患者的4年预期RFS率分别为51.9%和29.6%,4年预期OS率分别为67.5%和24.6%,4年预计CIR率分别为 48.1%和 70.4%,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982,P<0.001;x2=17.794,P<0.001;x2=19.879,P<0.001);3个时间点MRD均为阴性和任一时间点为阳性患者的4年预期RFS率分别为69.9%和33.3%,4年预期OS率分别为59.1%和44.7%,4年预计CIR率分别为30.1%和65.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67,P=0.007;x2=6.042,P=0.014;x2=7.662,P=0.0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染色体高危核型是影响患者RFS和OS的不利因素,诱导化疗2个疗程达CR、第一次诱导化疗后MRD-和第二次化疗MRD-是患者RFS和OS的保护因素;巩固治疗期间MRD-和3个时间点MRD-是患者RFS、OS和CIR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2个疗程达CR是患者RFS和CIR的保护因素,巩固治疗期间MRD-是RFS、OS和CIR的保护因素.结论:成人AML患者早期获得CR和MRD-,特别是巩固治疗期间的MRD-是预后良好的标志,流式细胞术是AML患者MRD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化疗微小残留病预后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赵宏斌乔佳佳贺雪花
    1058-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25例初诊APL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砷剂进行诱导治疗,以诱导治疗30 d内严重出血事件(以WHO出血评分进行评估,0级、1级、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3级、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作为观察终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25例APL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早期严重出血的患者23例,其中3级出血13例,4级出血10例;非严重出血共102例,其中0级30例,1级出血24例,2级出血48例.严重出血组的血清早幼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D-D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PLT、FIB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严重出血组治疗前、治疗后7、14和30 d的血清Ficolin-3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严重出血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证实,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血清Ficolin-3水平与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呈负相关(r值依次为-0.485、-0.397、-0.304、-0.18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图,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和14 d血清Fico-lin-3 水平对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以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初诊APL患者血清Ficolin-3水平与早期严重出血有关,且治疗前血清Ficolin-3水平在预测初诊APL患者早期严重出血时有显著优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早期严重出血

    伴PTPN1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盛丽刘亚姣周竞奋晁红颖...
    1063-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PTPN11基因突变及其伴随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由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以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初诊成人AML患者51种基因突变,采用多重PCR检测41种常见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451例初诊成人AML中,共检测出34例患者携带PTPN1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5%.34例患者中,检测出37个PTPN11突变位点,其受N-SH2(31例)和PTP(6例)结构域内的错义突变影响,且大部分聚集在第3外显子(31例).伴有PTPN11突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76.5(23.5,119.0)× 109/L,高于野生型患者的41.0(22.0,82.5)× 109/L(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PN11突变主要表现为M5亚型,其次为M2及M4亚型,较少发生于M3及M6亚型.PTPN11突变型及野生型患者的FAB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18例AML患者检测到融合基因阳性,其中,伴有PTPN11突变患者的MLL-AF6阳性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 34例PTPN11基因突变中有97.1%同时伴随其他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由高到低依次为NPM1(38.2%)、NRAS(32.4%)、FLT3-ITD(32.4%)、DNMT3A(32.4%)、KRAS(23.5%)等.结论:PTPN11 基因突变在 AML 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多见于第3号外显子,且均为错义突变.该基因突变多与NPM1基因突变同时存在,FAB分型多表现为M5亚型,具有更高的血小板水平.

    急性髓系白血病PTPN11基因突变临床特征

    多巴酚丁胺可增强奎扎替尼对FLT3-ITD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向抑制作用

    高宇昂张倩钰李欣王绅宇...
    1071-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多巴酚丁胺对人FLT3-ITD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多巴酚丁胺单药或者联合奎扎替尼治疗该型AML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FLT3-ITD突变AML细胞系MOLM13及MV4-11,实验分为对照组、多巴酚丁胺处理组、奎扎替尼处理组、多巴酚丁胺联合奎扎替尼处理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及ROS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YAP1蛋白的表达.结果:多巴酚丁胺和奎扎替尼均可抑制FLT3-ITD突变型AML细胞系MOLM13、MV4-11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多巴酚丁胺组FLT3-ITD突变AML细胞的ROS水平显著上升(P<0.01),凋亡率增加(P<0.05),其YAP1蛋白的表达减少(P<0.05);与多巴酚丁胺组相比,奎扎替尼联合多巴酚丁胺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ROS水平上升(P<0.01),YAP1表达减少(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单药可抑制FLT3-ITD突变型AML细胞的增殖,引起其凋亡,且联合奎扎替尼可增强对FLT3-ITD突变型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该型AML细胞YAP1蛋白的表达,提高ROS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急性髓系白血病fms样酪氨酸激酶3多巴酚丁胺YAP1

    Csn-B联合伊马替尼通过Nur77/Pim-1/Drp1信号通路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宫宇心杨卓婧曹济民刘慧敏...
    1078-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Nur77特异性激动剂Csn-B联合伊马替尼通过促进Nur77的表达发挥抗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活性,并探讨其信号通路的潜在作用.方法:首先应用CCK-8、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单独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对K562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K56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Nur77、Pim-1、Drp1、p-Drp1 S616、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后再分别检测Csn-B、伊马替尼以及两者联合处理K562细胞活性氧的表达水平.结果:在GSE43754数据集中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ur77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下降(P<0.001).Csn-B联合伊马替尼可以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P<0.001),诱导K562细胞凋亡(P<0.001).Csn-B可以促进K562细胞中Nur77的表达,且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后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伊马替尼的敏感性.Csn-B与伊马替尼联合处理较单药处理更能显著增强K562细胞内及线粒体内的ROS水平(均P<0.001).结论:Csn-B联合伊马替尼可通过Nur77/Pim-1/Drp1通路增强细胞活性氧的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Csn-BNur77线粒体分裂

    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Kasumi-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林璐慧高孙巧梅序桥林达义...
    1085-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Kasumi-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0、2.5、5、10 μmol/L)作用于Kasumi-1细胞不同时间点(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塞利尼索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塞利尼索在不同时间点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r24 h=0.7592,r48 h=0.9456,r72 h=0.9425);不同浓度塞利尼索均可抑制Kasumi-1细胞生长,并呈时间依赖(2.5 μmol/L组r=0.9057,5μmol/L组r=0.9897,10 μmol/L组r=0.9994).塞利尼索可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r=0.9732),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诱导Kasumi-1细胞凋亡的作用越明显.塞利尼索作用于Kasumi-1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并且随着塞利尼索药物浓度的增大,Kasumi-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合成减少.结论:塞利尼索可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核输出蛋白1塞利尼索Kasumi-1细胞增殖凋亡

    LMR和CD163+TAM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许雪叶宗媛
    1091-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D16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63例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和淋巴结组织.检测患者血常规,得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计算出LMR.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CD163+TAM数量.采用ROC曲线确定LMR和CD163+TAM的截断值,分析LMR和CD163+TAM与DLBCL患者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63例初诊DLBCL患者的LMR的水平为3.69±1.71,CD163+TAM的中位值为26/HPF.CD163+TAM与LMR呈负相关(r=-0.58),与单核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6).采用ROC曲线确定LMR和CD163+TAM临界值分别为2.95和29/HPF,并以此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以及低CD163+TAM组和高CD163+TAM组.低LMR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以及存在骨髓浸润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高LMR组(P<0.05).高CD163+TAM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LDH水平升高以及存在骨髓浸润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低CD163+TAM组(P<0.05).LMR与OS呈 正相关(r=0.43),CD163+TAM比例与OS呈负相关(r=-0.65).低LMR组和高CD163+TAM组的DLBCL患者具有更短的OS(P<0.05).结论:低LMR和高CD163+TAM可以作为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LMRCD163+TAM预后

    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陈晓君林素霞甘东辉沈建箴...
    1097-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继发性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I-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以期为血液病学领域中罕见部位继发性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S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并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对其预后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38例SI-DLBCL 患者中,男性85例(61.59%),女性53例(38.41%),中位发病年龄59.5(16-84)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以化疗(67.39%)为主,单纯接受化疗94例(68.12%),化疗联合外科治疗40例(28.98%),单纯外科治疗4例(2.90%).中位随访时间72(1-148)个月,其中存活79例(57.25%),死亡34例(24.64%),失访25 例(18.12%),1、3、5 年 PFS 率分别为 57.97%、49.28%和 32.61%,1、3、5 年 OS 率分别为 60.14%、54.35%和34.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ugano分期、IPI评分是SI-DLBCL患者OS、PF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ugano分期是影响SI-DLBC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I-DLBCL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以R-CHOP方案化疗为主,Lugano分期是影响SI-DLBCL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继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肠道消化系统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血浆循环游离DNA定量检测和完整性分析

    张岚鑫蒋艺枝邱丽君黄东平...
    1106-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筛查诊断中的作用,并探讨经化疗后患者的cf-DNA含量和完整性的变化在疾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5例初诊MM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另选取MM患者中完成规范诱导化疗3个疗程的13例患者作为随访组.以ALU247片段及ALU115片段为目的基因,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cf-DNA含量,并以ALU247/ALU115比值计算cf-DNA的完整性.结果:MM患者ALU247、ALU115片段浓度和cf-DNA完整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均P<0.05).经3个疗程诱导化疗的患者治疗后的ALU247和ALU115片段浓度以及cf-DNA的完整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治疗前后cf-DNA完整性与血清M蛋白含量及骨髓异常浆细胞比例之间均存在较强正相关关系(rM蛋白=0.703,r骨髓浆细胞=0.705).结论:cf-DNA对于MM的筛查诊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cf-DNA或许可以协同或者替代血清M蛋白含量及骨髓异常浆细胞比例评估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循环游离DNAALU247ALU115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