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术期3M患者升温系统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蔡德辉陈守坚容青霖钟巧婵...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剖宫产患者发生低体温状态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体温保护措施.方法 80 例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M)和试验组(N).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温措施,试验组采取3M患者升温系统加强保温.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核心温度、体表温度及围术期低体温、寒颤发生率.结果 入室前、麻醉前及术后第 2 小时,两组患者核心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手术第 1 小时、手术第 2 小时、术后第 1 小时,试验组患者核心温度分别为(36.16±0.35)、(36.24±0.38)、(36.37±0.44)、(36.43±0.46)℃,高于对照组的(35.43±0.55)、(35.51±0.58)、(35.58±0.67)、(35.67±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麻醉前及术后第 1、2 小时,两组患者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手术第 1 小时、手术第 2 小时,试验组患者体表温度分别为(34.63±0.56)、(34.55±0.58)、(34.49±0.64)℃,高于对照组的(33.83±0.59)、(33.76±0.71)、(33.60±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体温、寒颤发生率分别为 12.5%、5.0%,低于对照组的 52.5%、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剖宫产患者加强体温监测,同时采取 3M患者升温系统进行体温保护,对防范低体温、寒颤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患者舒适化医疗也有临床价值.

    围术期剖宫产患者低体温3M患者升温系统

    机器人胃癌手术研究进展

    路新玉韩中博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GC)的微创手术治疗发展过程中机器人胃癌手术是其重要发展趋势,自从该技术问世以来,机器人胃癌手术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推广,使其得到快速发展,这种现象与其良好的临床结果息息相关.本文旨在将国内外机器人胃癌手术发展相关文献加以归纳、总结.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胃癌

    脂联素对乳腺癌肥胖患者的相关研究进展

    刘俊杰朱娟英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联素是一种脂肪因子,在人血浆中含量最为丰富,并且是由白色脂肪组织(WAT)产生的一种分泌性蛋白,血清中脂联素的表达水平与一些代谢相关的慢性炎症息息相关,其中包括 2 型糖尿病和肥胖.肥胖是目前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与慢性轻微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而肥胖又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乳腺肿瘤的炎性脂肪微环境包括 600 多种富含脂肪细胞的分泌因子,这是一些具有一系列促炎和抗炎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这些脂肪因子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联.本次研究进一步探究脂联素与乳腺癌肥胖患者之间的关系.

    脂联素肥胖乳腺癌

    基于基因集合本身筛选铜死亡关键基因和构建宫颈癌预后模型

    宫英丽冯运王雷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TCGA数据库,研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预后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对基因数据来源进行预处理、基因相关性和差异基因的筛选.采用Lasso函数和Cox进行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计算风险得分,进行独立预后分析.最后,针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药物靶点预测.结果 ①K-M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风险组(P<0.05).②患者 1、3、5 年生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30、0.675 和 0.686.③多因素Cox回归显示DBT可能是宫颈癌的风险因子(P<0.05).④得到 2 种化合物可能是宫颈癌潜在药物活性成分.结论 基于TCGA数据库成功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模型,能较为准确评估患者预后,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宫颈癌铜死亡基因模型预后微环境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通过IL-17a诱导EMT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吴共发刘钰君姚雨江曾宇婷...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通过白细胞介素-17a(IL-17a)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促进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新鲜结肠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刺激从健康供体分离出的外周血多叶核中性粒细胞并和HCT116 细胞培养为观察组一,观察组一加抗IL-17a受体抗体处理为观察组二,对照组为单纯HCT116细胞.采用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分析比较三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细胞迁移数为(52.00±4.35)个,观察组一为(113.67±5.81)个,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细胞迁移数显著增多(t=8.488,P=0.001<0.05).加入中和抗体阻断IL-17a后,观察组二细胞迁移数为(54.33±3.97)个,较观察组一显著减低(t=8.457,P=0.001<0.05).对照组侵袭细胞数量为(43.00±2.65)个,观察组一为(95.00±4.04)个,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细胞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多(t=10.770,P=0.000<0.05).加入中和抗体阻断IL-17a后,观察组二细胞侵袭数为(45.33±3.28)个,较观察组一显著减低(t=9.542,P=0.000<0.05).对照组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30±0.020),观察组一为(0.003±0.00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的E-cadherin表达显著减低(t=11.351,P=0.000<0.05).加入中和抗体阻断IL-17a后,观察组二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00±0.003),较观察组一的表达显著增加(t=-11.548,P=0.000<0.05).对照组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70±0.030),观察组一为(0.890±0.06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Vimentin表达显著增多(t=-4.081,P=0.015<0.05).加入中和抗体阻断IL-17a后,观察组二Viment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003±0.001),较观察组一显著减低(t=26.566,P=0.000<0.05).结论 TANs通过IL-17a诱导结肠癌细胞发生EMT而促进迁移和侵袭能力,阻断IL-17a可抑制TANs刺激诱导效应,靶向IL-17a可能具有治疗结肠癌的潜能.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17a上皮-间质转化迁移侵袭

    子宫内膜癌铜死亡相关基因和PD-1预后模型构建及免疫浸润分析

    冯运宫英丽王婧王雷...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寻找子宫内膜癌(UCEC)预后标志物与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免疫基因的相关性,为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 545 例子宫内膜癌样本和 177 例正常样本中铜死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选取其中与PD-1 相关的高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相关性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并构建其预后风险模型.结果 铜死亡基因当中,有 4 个基因(ATP7B、SLC31A1、CDKN2A、PDHA1)在子宫内膜癌中上调,有4 个基因(GLS、MTF1、LIPT1、LIAS)在子宫内膜癌中下调(P<0.01).PD-1 与 3 个铜死亡基因(ATP7B、CDKN2A、PDHB)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DLAT、DLD、FDX1、MTF1、PDHA1 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P<0.05),与其他铜死亡基因无相关.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在子宫内膜癌中呈显著高表达.CDKN2A的表达水平在晚期癌症组中明显高于早期癌症组.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CDKN2A高表达组和CDKN2A低表达组的预后差异,CDKN2A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比CDKN2A低表达组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CDKN2A表达预测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4、0.670、0.682.采用Cox分析法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DKN2A表达与总生存期的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3446,P=0.00061)、pTNM 分期(HR=1.998,P<0.0001)、肿瘤分级(HR=1.87393,P=0.00016)和CDKN2A表达(HR=1.26224,P<0.0001)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DKN2A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214<0.05).结论 铜死亡相关基因CDKN2A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CDKN2A在子宫内膜癌中与免疫检查点基因PD-1 的表达密切相关,CDKN2A有望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铜死亡子宫内膜癌CDKN2A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浸润预后模型治疗靶点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稿约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社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