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兰竺霖王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90 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 30 例.A组:检查前 5 min静脉滴注 5 ml生理盐水,检查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丙泊酚 2 mg/kg;B组:检查前 5 min静脉滴注 5 ml生理盐水,检查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08 mg/kg,丙泊酚 2 mg/kg;C组:检查前 5 min静脉滴注 50 mg氟比洛芬酯,检查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06 mg/kg,丙泊酚 2 mg/kg.三组术中丙泊酚恒定输注,若术中患者体动则静脉追加丙泊酚 30~50 mg.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 5 min(T0)、用药后即刻(T1)、喉罩置入后 1 min(T2)、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后 1 min(T3)、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后 1 min(T4)、完成检查后 5 min(T5)]血流动力学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不同时间点(T0、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后3 min、T5)应激以及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不良反应(呛咳、低氧血症及喉、支气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T0、T4、T5 时,三组SBP、DBP、HR、Sp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 时,三组Sp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 时,三组SpO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三组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 时,三组NE、E、TNF-α、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后 3 min、T5 时,B组NE、E、TNF-α、IL-6 均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氧血症、呛咳及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20.00%、6.67%、3.33%,B组分别为3.33%、20.00%、6.67%,C组分别为 3.33%、3.33%、3.33%.与A组比较,B组、C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预处理对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使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物剂量减少.

    氟比洛芬酯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羟考酮丙泊酚应激反应

    对比Spencer 7步技术和关节松动术(Maintland手法)治疗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的疗效差异

    邓家丰高硕谭希贤路继科...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Spencer 7 步技术和关节松动术(Maintland手法)治疗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45 例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 例)和对照组(22 例).治疗组有 3 例,对照组有 2 例未完成 8 周的治疗,退出统计.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 20 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的物理因子治疗和Spencer 7 步技术,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物理因子治疗和关节松动术(Maintland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日常生活、肩前曲、肩外展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肩外旋、肩内旋、肩外展肌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肩外旋评分(8.20±1.28)分、肩内旋评分(7.60±1.67)分、肩外展肌力评分(17.75±2.55)分高于对照组的(6.60±1.31)、(6.00±1.30)、(15.00±2.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应用Spencer 7 步技术和关节松动术(Maintland手法)治疗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均可在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方面带来改善,但是对比肩外旋、肩内旋、肩外展肌力方面Spencer 7 步技术结合常规的物理因子治疗比关节松动术(Maintland手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Spencer7步技术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关节松动术(Maintland手法)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两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EYS新突变位点的临床表型分析

    葛佳媛孙赫男于卉卉王晓宇...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目标区域捕获技术检测两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的EYS新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类型与临床表型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集 2018 年 10 月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门诊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两个家系共 6 人纳入研究,采集所有受检者外周血 5 ml,提取DNA后,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和Sanger验证来鉴定基因变异位点,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变异的特殊临床表型.结果 在两个家系中,门诊确诊 2 例患者,4 例正常表型家庭成员.基因检测发现,1 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族中发现了EYS基因的两个错义杂合突变c.3489T>A和c.5852C>T.在另一例视网膜色素变性家族中发现了EYS基因的两个基因突变,分别是c.6557G>A和c.8153C>A,经家系共分离确认为复合杂合突变.两个家系的夜盲发病年龄提前,视力极差.结论 本研究报告了2 例中国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家系中EYS的两个新发突变位点c.8153C>A和c.5852C>T,扩充了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谱和新的临床表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有助于评估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程度,间接评估病情发展.

    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EYS基因新突变位点二代测序

    自拟安神方结合耳针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孙鹏飞高文阔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应用自拟安神方结合耳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 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自拟安神方结合耳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收缩压(122.25±12.04)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2.25±8.41)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34.41±13.56)、(89.21±9.11)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 1、3 个月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SQI评分(7.12±1.14)、(5.02±0.74)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的(9.25±1.34)、(7.22±1.07)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眩晕、头痛、胸闷、五心烦热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失眠评分(1.42±0.42)分、眩晕评分(1.62±0.41)分、头痛评分(1.55±0.38)分、胸闷评分(1.59±0.39)分、五心烦热评分(1.47±0.34)分低于对照组的(2.15±0.48)、(2.33±0.45)、(2.34±0.43)、(2.41±0.45)、(2.18±0.39)分(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5.00%高于对照组的 7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安神方联合耳针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效果满意,可有效控制血压及改善睡眠质量.

    自拟安神方耳针高血压肝阳上亢型失眠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中的效果研究

    曾慧志曾广志梅林陈海玉...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86 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治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撤机成功率、再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SaO2 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2 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PaO2(73.03±5.35)mm Hg(1 mm Hg=0.133 kPa)、SaO2(92.46±4.60)%高于对照组的(66.24±4.97)mm Hg、(85.18±3.79)%,PaCO2(41.09±0.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44.98±0.63)mm Hg(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PEF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FEV1(3.21±0.34)L、FVC(3.89±0.29)L、PEF(3.35±0.60)L/s高于对照组的(2.29±0.24)L、(2.74±0.21)L、(2.90±0.71)L/s(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07±1.21)、(8.70±1.53)、(12.33±1.82)d,比对照组的(11.46±1.77)、(11.46±1.77)、(18.64±2.35)d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应激反应指标NE、E、ATⅡ水平分别为(122.80±17.92)ng/ml、(94.52±8.52)ng/ml、(31.05±2.98)pg/ml,比对照组的(209.59±21.06)ng/ml、(164.45±11.67)ng/ml、(55.69±4.13)pg/ml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为(88.21±4.87)次/min、呼吸频率为(15.98±0.81)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5.70±6.13)、(19.59±1.25)次/min(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 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 72.09%(31/43),再次插管率 2.33%(1/4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的 18.60%(8/43)、20.93%(9/43)(P<0.05).结论 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加快患者病情康复速度,促进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改善,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升撤机成功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推广可行性较高.

    有创机械通气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血气分析指标

    腹腔镜微创修补术治疗急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庆诺付健健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应用在急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80 例急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以开放式修补术实施治疗,研究组以腹腔镜微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胃肠激素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胃肠动力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61.94±8.21)min、住院时间(3.23±0.57)d、下床活动时间(1.34±0.26)d均短于对照组的(84.36±12.67)min、(5.98±1.65)d、(2.37±0.39)d,手术切口长度(2.12±0.34)cm、失血量(41.14±3.63)ml均小于对照组的(5.14±1.13)cm、(144.82±16.4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减压解除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4.32±5.67)、(29.52±4.36)、(12.72±2.87)h,均比对照组的(33.83±7.42)、(38.51±5.75)、(18.54±3.93)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泌素(GAS)(101.93±10.41)ng/L、胃动素(MOT)(252.37±25.87)ng/L、生长抑素(SS)(23.89±6.78)ng/L比对照组的(90.76±9.67)、(226.94±26.38)、(18.26±6.32)ng/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低于对照组的 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修补术应用在急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促使患者的胃肠激素、胃肠动力情况得到改善,降低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腹腔镜微创修补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ACEI和ARB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王秀莲高真真段海玲耿明亮...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88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ACEI治疗,观察组采用ARB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肾功能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尿素氮(9.25±1.05)mmol/L、血肌酐(142.56±32.08)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2.56±5.25)mmol/L、(252.26±55.16)μmol/L,血肌酐清除率(96.41±2.08)ml/min高于对照组的(88.56±8.25)ml/min(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6.25±1.06)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26±0.36)mm小于对照组的(49.26±5.26)、(57.15±2.56)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4.89±1.08)%高于对照组的(41.26±5.6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活力状况、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44±1.54)、(64.99±2.10)、(68.48±2.15)、(62.48±1.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9.48±6.50)、(58.48±8.10)、(59.48±8.41)、(59.71±0.36)分(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 ACEI和ARB治疗慢性肾脏病均有一定疗效,但ARB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更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慢性肾脏病肾功能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第24小时的氧合指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张连江政英郭光华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第 24 小时的氧合指数(O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42 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根据第 24 小时的OI值分为A组[OI≤200 mm Hg(1 mm Hg=0.133 kPa),36 例]、B 组(200 mm Hg<OI≤300 mm Hg,46 例)、C 组(OI>300 mm Hg,60 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预后情况;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86 例)与预后良好组(56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年龄、烧伤总面积(TBSA)、机械通气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年龄(40.07±21.20)岁小于A组的(54.64±17.83)岁和B组的(51.72±17.99)岁(P<0.05);B组TBSA(60.43±29.04)%和C组TBSA(62.89±24.85)%小于A组的(74.14±21.90)%,预后不良率 54.3%、48.3%低于A组的 88.9%(P<0.05).机械通气前,A组和B组PaO2 水平显著低于C组,PaCO2 高于C组(P<0.05);B和C组SaO2高于A组(P<0.05).三组机械通气开始时间、三度烧伤面积及入院延迟复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TBSA、机械通气后第 24 小时O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前PaO2、PaCO2、Sa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筛选出P<0.05的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后第 24 小时OI≤200 mm Hg、TBSA大、老年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51、1.046、10.187,P<0.05).结论 机械通气第24小时OI≤200 mm Hg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不良,TBSA越大,机械通气前PaO2 及SaO2 越低,通气后第 24 小时的OI可能越低.

    烧伤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氧合指数预后不良

    经颅超声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亓爱芹徐海娟张海宁宋方禹...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TCS)在帕金森病(PD)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40 例PD(早期PD 20 例,晚期PD 20 例)患者,40 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P型(MSA-P)25 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15 例]患者,40 例同期健康人,分别设为PD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对照组;PD组分设两个亚组:早期PD组、晚期PD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分设两个亚组:MSA-P组、PSP组.所有受试者均行TCS[中脑黑质(SN)强回声、第三脑室宽度、豆状核(LN)强回声与中脑面积]检查,两两比较不同分组的差异;对比MSA-P组和PSP组、早期PD组和晚期PD组的TCS结果.结果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LN异常强回声比例 75.0%(30/40)高于PD组的 25.0%(10/40)及对照组的 2.5%(1/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SN异常强回声比例 82.5%(33/40)高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的 62.5%(25/40)及对照组的 7.5%(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第三脑室宽度与中脑面积分别为(7.38±3.12)mm、(4.12±0.51)cm2,PD组分别为(5.54±1.86)mm、(4.42±1.42)cm2,对照组分别为(5.91±1.93)mm、(4.81±1.01)cm2,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第三脑室宽度宽于PD组与对照组,中脑面积小于PD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LN异常强回声比例为 76.0%(19/25),PSP组LN异常强回声比例为 73.3%(11/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SN异常强回声比例 76.0%(19/25)高于PSP组的 40.0%(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组第三脑室宽度与中脑面积分别为(6.49±3.09)mm、(4.51±0.49)cm2,PSP组第三脑室宽度与中脑面积分别为(8.29±1.18)mm、(3.21±0.38)cm2,MSA-P组第三脑室宽度窄于PSP组,中脑面积大于PS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D组LN异常强回声比例、第三脑室宽度与中脑面积与晚期P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D组SN异常强回声 19 例(95.0%),晚期PD组SN异常强回声 14 例(70.0%),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异常强回声在早期PD的出现率很高.但是MSA-P的SN异常强回声比率相对于PSP更高,并伴有中脑面积偏大.PSP第三脑室增宽、中脑面积减小明显,而SN异常强回声比率较小.

    经颅超声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的疗效分析

    张重军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5 例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 例)与观察组(68 例).对照组采用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4.12%比对照组的 80.60%高(P<0.05).术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10.24±2.97)分低于对照组的(16.68±3.69)分,Barthel指数(75.98±5.73)分高于对照组的(70.25±7.16)分(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25.62±10.89)min、术中脑组织获得减压时间(42.62±5.62)min、住院时间(21.29±2.68)d比对照组的(52.34±4.81)min、(14.63±4.71)min、(18.65±2.23)d长,血肿清除率(79.84±8.56)%比对照组的(51.34±4.98)%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1%比对照组的 14.93%低(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及社会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去大骨瓣减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