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何敬文

双月刊

1008-410X

tjdxxb@sina.com

022-23679027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积极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为党校教育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李军鹏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其战略目标就是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高标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品质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全面普及,从而实现民生"七有"制度体系向民生"七优"制度体系的深刻转变。进一步完善基本生育服务制度体系、基本教育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就业服务制度体系与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与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养老保障与服务制度体系、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健全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升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民生"七有"制度体系民生"七优"制度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利益机制研究

    邓伯军刘伊林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益机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利益需求、利益表达、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利益机制体系。对利益需求的激活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力,从生存需求到探索需求,到幸福需求,到优越需求,再到成功需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体系。对利益表达的序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聚力,从利益表达信息之"真"到利益表达渠道之"效",到利益表达成本之"低",到利益表达行为之"范",再到利益表达方式之"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聚合系统。对利益冲突的把控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控制力,从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权衡,到发展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共赢,到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平衡,再到劳动利益与资本利益的斗争,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耗散结构。对利益矛盾的协调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整合力,从共建到共生,到共赢,到共富,再到共享,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系统。

    中国式现代化利益需求利益表达利益冲突利益协调

    基层党组织维护党中央权威论析

    朱益飞邵潇萧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归根结底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坚决落实,要重视基层党组织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向来重视党中央权威问题,基层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体系的"战斗堡垒",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层组织要维护好党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是我们党能够始终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经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做到维护党中央权威,要深入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和组织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进一步服务好基层群众,只有把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政治要求在基层党组织中落实、落细,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全面领导。

    维护党中央权威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政治纪律

    城市居民自治制度的演变逻辑与现代化转型路径

    刘华云原珂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民自治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形态,对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推进与完善,历经了萌芽与探索、规范与确立和创新与发展三个阶段,始终以满足党和国家治理的需求为核心,展现了自我发展和持续改革的特征。面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任务,城市居民自治制度的转型关键在于保障党建逻辑、治理逻辑和自治逻辑的良性互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培育和塑造积极的居民主体,探索合理设置自治单元的新路径,借助数智新技术赋能以推动制度的现代化建设。

    居民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基层治理

    嵌入与转型: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逻辑与治理之策

    王译李嘉飞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是数字时代深入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构建的现实目标,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系统演进逻辑体现为三重维度,即从个案监察到系统治理的价值转向,从人力监察到智能监察的动力转换及从电子监察系统到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进步。在助推纪检监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时,监察实践面临技术依赖、数据壁垒、数据泄露及算法技术缺陷等技术应用风险。在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与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理性之间,立法应寻求相对平衡的规制进路。化解人工智能赋能国家监察的技术和观念风险,以人工智能的辅助性定位为基础,考量建立健全监察数据共享机制,夯实监察数据全流程管理保障机制,增强人工智能生成结果的可接受性等规制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人工智能国家监察能动监察数据壁垒

    社区公共服务的拼凑式创新及其共生效应研究——基于F省近邻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

    李德国陈伊晴韩佳宁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区嵌入多样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是我国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的关键性议题。社区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可通过特殊的拼凑机制将不同的资源元素、主体和活动连接起来,并与外部环境保持着复杂的互动,具有引发公共服务创新行动的自主性策略。社区以实体资源、人力资源、技能资源拼凑实现资源扩展,创造了资源内部、资源之间动态适应的共进共生,以市场化、制度化、网络化拼凑提高组织密度,创造了服务主体之间的互惠共生。拼凑机制能够引发社区生态系统变化,推动社区公共服务共生势能的释放,有助于营造社区层面的高品质生活。

    拼凑式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共生效应近邻社区

    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谭英俊吴欢欢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向往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从外在赋能与内在聚合两个维度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结构支持和情感维系。"合作共产"与"价值共创"以公共服务合作共产为媒介,通过合作共产中各类社会主体的结构共嵌、合作共治和互利互惠,整合各方参与主体,缔结多方社会关系,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创造基于信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公共价值的情感理性,促进治理结构的稳定性、治理过程的参与性和治理成果的公共性,维护并持续发展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合作共产价值共创可持续发展

    从"数字堆叠"到"智化一体":整体性智治政府建设的范式转型

    曾凡军商丽萍李伟红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性智治政府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政府高效智治的重要一步。政府数字化建设是数智技术的简单运用,蕴含着技术与内部组织结构、制度框架和治理模式等的互动过程。地方数字政府的整体性智治建设面临整体理念互斥、治理结构碎片、数治制度割裂、数技资源阙如等问题,导致政府治理重陷数字形式窠臼、数治悬浮化窘境,制约数智效能释放。整体性智治政府建设要以整体性智治为模型架构体系,以数据资源整合与价值要素统合为路径,以数字技术与整体协同为基础,重构政府的职责边界和治理模式,形成"主体-组织-技术"三维一体的整体性智治构成物,发展数智化所需新质生产力,发挥数据的乘数效应,提升整体智治效能,实现高质量的政府治理。

    数字政府政府数字化整体性智治智慧化治理数据治理

    技术赋能民主实践:数字政务平台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以杭州1+X民意互动平台为例

    程晟沈费伟王江红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为民主实践活动提供多种实现路径。数字政务平台通过搭建民主活动的新空间,开拓了民主实践新场域;赋予民主活动参与者新身份,建构民主实践新关系;重塑民主活动的新流程,生成了民主实践新理念。数字政务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可视化的民情搜集、可互动的主体协商、数据支撑公共决策、数媒联动多元监督,是技术赋能民主实践的有益探索。由于平台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协调机制不畅、用户与议题范围有限、数字服务与创新能力不高等原因,数字政务平台民主应用潜能有待挖掘、民主实践效能仍需提升,要通过扩大民主实践主体、丰富民主实践形式、拓展民主实践范围、提高民主实践质量、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等手段,促进民主实践绩效的优化升级。

    技术赋能民主实践数字政务平台1+X民意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