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何敬文

双月刊

1008-410X

tjdxxb@sina.com

022-23679027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积极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为党校教育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研究

    刘炳香范瑜瑜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与中央国家机关两者组织功能不同,但有着共同愿景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与机关业务工作不能"两张皮"的底层逻辑,也决定了机关党建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与工作着力点.中央国家机关党组(党组性质党委)①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行动力,实现对中央国家机关的全面领导;机关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务工作者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基层党建活动载体建设,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在全部机关党建工作中,要把推进机关基层党建与机关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贯穿始终,增强机关基层党建持续高质量推进的动力;积极探索落实党组(党委)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推进机关党建常态化.

    中央国家机关机关党建深度融合主体责任落实机制

    推进顶层设计: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优化进路

    袁建伟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需从顶层设计层面推进五个机制创新优化.注重精准与严密,调整现行流动党员及组织关系转接范围,增强组织关系转接的便捷性和严肃性,塑造有准度硬度效度的组织关系管理机制.注重规范与提质,健全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规范,构建流动党员组织生活新模式,塑造有形有效有质的党组织设置和组织生活运行机制.注重尊重与引导,强化流动党员权利保障、激励关怀帮扶、作用发挥引导,塑造有力度温度向度的流动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内生动力激发机制.注重现代与集约,自上而下高水平赋能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化,统筹构建管理工作条件匹配新格局,优化流动党员管理手段和工作条件支撑机制.注重明责与聚力,因地制宜区分主辅责任方,完善纵横向责任主体共管、分类管理、督查考评机制,塑造精细周严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流动党员管理党员主体地位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队伍建设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人民的统治"再阐释

    戴激涛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方民主面临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性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论,从理论逻辑、运行机理和实践进路明晰了作为民主本质的"人民的统治"核心要义,为如何实现民主有效运转设计了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人民"概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和合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设计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建立起高效协同的"全过程协商"机制确保人民始终"在场",是以广泛协商为基本原则的参与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主体层面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最广泛的人民参与;在实践成效层面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全程制约和监督,以实现人民广泛权利和自由全面发展,是以"全过程"为鲜明特色的发展型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的统治和合型民主协商参与发展型民主

    返魅与隐忧:人机融合智能对民主政治的形塑

    张爱军曲家谊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政治现代化发展得益于科技的支撑与突破.人机融合智能实现技术返魅的同时存在技术隐忧,赋能与忧患成为融合智能形塑民主政治的两种形态.在主体维度,人机融合智能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智能体追求人本观有利于保留民主伦理、巩固主体权利、发挥主体价值,却暗含剥离主体人格、侵蚀主体地位等瓦解民主主体的风险.在情感维度,人机融合智能按照理感交织的机理运行.类人化的情感功能助于识别民情民意、引导民主情绪、维护民主法治,实现民主情感升温,但情感交互存在物化及削弱民主情感的忧患.在实践维度,人机融合智能遵守协商共识的实践理念.智能体构成新型民主实践场域,并为民主协商提供群体智能.人机交互融合具有代替民主实践过程并生成民主鸿沟的可能.

    人机融合智能民主政治智能民主

    基层形式主义困局何以发生与矫治?——基于"模糊—冲突"政策执行模型的解析

    王春城苏菲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是服务群众和政策执行的终端末梢,但陷入了形式主义困局.基层形式主义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密切相关,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及其组合对应不同的政策执行样态,背后是不同的支配性因素,反映不同的形式主义表征."行政性执行"因资源约束导致应对乏力的形式主义,"政治性执行"因权力约束导致对标对表的形式主义,"实验性执行"因信息约束导致茫然探索的形式主义,"象征性执行"因综合约束导致互惠合谋的形式主义.根源在于"基层资源"在僵化科层制中的支撑乏力,"上级权力"在高度冲突性中的刚性运行,"基层情境"在高度模糊性中的作为驱动,"地方合作"在高模糊冲突中的不当默会.矫治基层形式主义,要夯实基层资源,适配更为务实的科层运行;调适上级权力,实施低冲突化的激励约束;解析基层情境,培育低模糊化的基层空间;规范地方合作,构建清晰协同的基层生态.

    基层形式主义模糊性冲突性政策执行

    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政务服务体系重塑与治理变革

    刘祺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法定职责的政务服务供给已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政府从"做减法"提供便捷服务,转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做乘法"提供政策、人才、科技、金融等增值服务.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可以看作是治理结构、治理过程和领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与反复互动的非线性跨界治理过程,跨界领导者依托价值共创引领多元主体协作,整合涉企机构职能,重塑政务服务架构,综合集成服务场景,构建政务服务共同体.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聚焦涉企高频事项,做好部门核心业务梳理;智能精准推送服务,应用政务数据感知态势;延伸产业服务链条,打造共享服务生态环境;增值服务寓管于服,探索服管融合政务模式;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从服务创新到制度重塑.

    增值服务营商环境跨界治理新质生产力

    城市社区治理适应性变革的内在紧张与优化路径——基于多案例社区比较

    毛丹张丽新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肩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城市社区治理的场域结构、主体协同、规则供给和资本布局的差异性催生不同类型的治理适应性变革.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失衡、主体利益的非一致性及其行为边界的动态性、规则供给条件的复杂性与供给效果的局限性、治理手段的非相宜性与强行政的回归等导致城市社区治理适应性变革的内在紧张.消解结构性、主体性、制度性和技术性紧张,需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党建引领行动主体治理角色精准定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规则指引、引导社区技术资本"以人为本"有序发展,逐步实现社区治理系统的耦合互动.

    社区治理适应性变革场域中国式现代化

    社工组织与志愿组织互助建构式联动治理的逻辑及进路

    付钊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工组织和志愿组织以独特的组织效能和专业优势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生型志愿组织参与乡村治理面临情景合法性缺失、乡村融入掣肘、资源获取障碍、社会关系拓展受阻等问题,导致志愿服务失灵.社工组织和志愿组织基于共同的职业愿景和趋同的价值理念通过联合入场、主体共建、行动赋能和结构再造促进志愿创新、社工增效与乡村发展.社工组织与志愿组织以互利互信机制维护价值系统、以互构互补机制建构目标系统、以互助互动机制优化行动系统,共同构成互助建构式联动.这种联动机制解释了不同治理主体和要素之间有组织的合作行动的具体过程及因果逻辑和程序,为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模型.

    社会工作社工组织志愿组织乡村治理互助建构式联动合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