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图书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詹福瑞

双月刊

1001-8867

tsgxb@nlc.gov.cn

010-88545141

100034

北京文津街7号

中国图书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发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成果,开展学术探讨,提高学术水平,发现和培养人才,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以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领域的专题论文为主,适当介绍相邻的学科知识。读者对象:国内、国外图书情报工作者及本专业科研、教学人员,偏重于科研教学人员,及相关企业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新时代面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智慧数据生成路径探析

    范炜曾蕾
    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爆AI新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迭代更新,AI技术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局面.借助AI发展东风,智慧数据的生成进入了高效、深化、多模态集成的新阶段,提升了数据驱动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创新手段和创新形式的丰富度与可行性.本文旨在探索面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智慧数据生成路径.首先,从AI技术视角,对文化遗产智慧数据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回顾并知新;其次,系统分析从多元异构数据资源中生成智慧数据的典型做法;再次,以羌年为例,探讨非遗活态文化的智慧数据生成思路.最后,总结归纳AI赋能文化遗产智慧数据生成路径的四点参考策略:①抓住AI赋能机遇,补齐数据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②尽快开展馆藏数据资源的"大语言模型+知识库"结合工作,实现智能分析与计算增强;③鼓励更广泛的文化遗产数据开放与共享,支持活化利用的创新应用;④确保可信的智慧数据.图3.表1.参考文献68.

    人工智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智慧数据生成路径

    文化遗产数字叙事信任模型:概念与框架

    王晓光赵珂
    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任是数字环境下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基础.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是一种具有重构和演绎特质的叙事方式,在数字化、数据化和艺术化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任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文化遗产数字叙事的人机交互特征体现出系统、信息和用户之间的相互连通和协同影响,系统叙事的可信度和用户体验的信任感构成了信任模型的双向动态互动,涉及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叙事性架构、数字化呈现、系统本身的功能建设和知识服务,以及用户的意图和行动.文化遗产数字叙事信任模型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利用水平,促进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叙事内容的创意演绎、文化内涵的有效阐释与呈现,而且有望为可信的文化遗产数字叙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发展.图3.参考文献46.

    文化遗产数字人文数字叙事信任模型可信度

    Web 3.0环境下文化遗产价值重构研究

    祝蕊刘炜付雅明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精神或物质产品的沉淀和遗存,在正在到来的Web 3.0时代,文化遗产将会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和应用方式,相关技术也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产生颠覆性影响,并对其价值实现起到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本文梳理总结文化遗产价值认识和价值构成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文化遗产价值建构在新技术革命中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Web 3.0环境下文化遗产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与可能方式,探讨通过数据化、资产化和虚拟化,使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和外化,促进文化遗产价值的全面实现.图2.表2.参考文献40.

    文化遗产价值重构Web3.0资产化

    智慧图书馆建设视角下馆员元数据核心能力构建

    贾君枝张贵香
    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相适配、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的馆员核心能力体系,能够有效促进馆员的专业化发展,对于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家级战略规划以及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挖掘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元数据管理需求,确定战略目标;参考元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分析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项元数据活动;基于已有馆员核心能力标准,梳理馆员元数据核心能力要素.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核心能力分为三类:能懂(记忆与理解)、能做(分析与应用)和能创新(评价与创造),构建馆员元数据核心能力框架,该框架可以作为评估馆员元数据能力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培养元数据管理人才,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图1.表5.参考文献28.

    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员元数据核心能力

    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标准化难题及疏解路径

    任运月赵媛
    7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资源禀赋等内生性限制,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在标准化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标准化难题及其产生原因,本研究实地调研西部某省的七所基层图书馆,收集一手资料,自下而上开展探索性编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标准化受到区域环境、图书馆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标准自身及相关制度等多重因素制约,在标准化建设上存在实践偏差,且这些偏差与标准化影响因素相互掣肘,致使标准实施遭遇阻碍,标准内容难以落地.为解决基层图书馆标准化难题,建议围绕标准的有效实施,创新地方性标准设计与实施考核方案,因地制宜,取长补短,以评促建,通过标准化推动基层图书馆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图5.表7.参考文献17.

    基层图书馆标准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西部地区

    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

    张斌尹鑫杨文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档案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经基本成型期(1952-1996年)、转型发展期(1997-2011年)、创新发展期(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完整丰富学科体系的跨越发展.环顾当下,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对立足中国国情与深耕中国实践的重视、对学科体系和内容彰显中国特色的重视、对创造性地转化国外理论和经验的重视.面向未来,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仍需扎根中国大地,进一步提炼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中国元素;立足专业内涵,进一步发掘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特色元素;放眼国际社会,回应学科体系建设的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参考文献18.

    档案学学科体系历史发展学科建设

    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的内涵、边界与划分原则分析

    夏义堃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的内涵、边界是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概念解析、比较研究与归纳推演,本文揭示了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内涵、边界问题的表征、成因,并从责任边界、运行边界、价值边界三个维度搭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公共数据内涵认知与边界划分的不确定性反映出数据治理理念、秩序、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理解公共数据问题的关键应把握其数据属性与公共属性两大主线.同时,概念理解的相对性、数据主张的兼容性、责任主体的多元性与价值认知的主观性直接影响公共数据边界的划分.因此,数字环境下公共数据边界划分的不确定性是对以往简单的、固化的数据边界的扬弃,应进一步理清公共数据与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开放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明确其边界判断应秉持公共性原则、基于可信生态原则、弥补市场失灵原则与保持适度张力原则.图4.表2.参考文献38.

    公共数据数据内涵数据边界公共数据治理数字环境

    开放科学环境下负责任评价实现路径研究

    宋丽萍王建芳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科学的发展正在改变学术交流生态,同时对传统科研评价产生挑战,对于科研评价创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负责任评价(RRA)应时而生并成为开放科学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实现RRA成为关键问题.本文解析开放科学环境下的RRA内涵,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RRA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破四唯"指导下的我国科研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以典型内容文本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提取和共现分析得出结论,即以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为主维度,以知情同行评议为主基调,构成国际RRA改革的主要思路.在分析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学术交流新业态与RRA的基础上,提出我国RRA的三层结构框架.其中以识别科研新范式为情境,以改善宏观政策为支撑,以改革评价方式为实操,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对象精准化、评价方法循证化为路径,建立有利于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我国科研评价制度,并回答科研评价改革的必答题:"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评""怎么用".研究认为,建立质量意识、培育"影响素养"、达成评价系统变革的国际共识,从而提高RRA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避免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碎片化是保证RRA顺利实施的关键;将负责任评价理念与实现路径本土化,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发展的学术交流环境,将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新使命.图2.参考文献43.

    开放科学负责任评价研究质量社会影响力

    书讯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