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刘国权

季刊

1007-1482

tscss@mail.tsinghua.edu.cn

010-62776336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工物系(刘卿楼)211室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tereology and Image Analysi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反映中国体视学理论和图像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性综合刊物,报道国内外有关三维结构与图像的定量分析和表征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内容涉及体视学,图像分析,三维视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钢坯表面修磨的缺陷智能检测方法研究

    严俊华段智峰马博渊周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坯表面缺陷是影响钢坯强度和韧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钢坯表面进行有效修磨是消除质量问题的关键步骤.传统整料修磨方法存在修磨不充分、不精细和人工辅助打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智能缺陷检测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方法精准定位表面缺陷位置以引导修磨机定点修磨,来最终提高修磨的自动化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钢坯表面修磨的缺陷智能检测方法.采用基于Yolo的目标检测模型,并针对修磨机运动原理,设计缺陷区域聚合方法,最终提高了缺陷检测准确性和修磨效率,为钢坯表面修磨提供了先进的智能技术支撑.

    缺陷检测缺陷区域聚合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辅助优化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制备及其组件性能研究

    袁立马璐瑶王洪强陈睿豪...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其成本低、可溶液加工的明显优势已经成为前沿研究热点方向.然而,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可扩展加工困难,制约了钙钛矿太阳能组件开发及其商业化进程.发展钙钛矿薄膜的高通量制备技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研究结合机器学习高通量算法,探索刮涂参数对于空气环境中刮涂法制备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影响,并根据机器学习结果选择出最优的刮涂参数,成功地制备了 36 cm2的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空气制备的组件获得了 18.89%的光电转换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组件性能,在钙钛矿薄膜表面修饰一层碘化苯乙铵盐,减少钙钛矿薄膜界面缺陷,制备的组件效率可达19.53%.空气稳定性达480 h,仍保留初始效率的95%.

    钙钛矿薄膜空气刮涂机器学习大面积模组

    Ti2AlNb热轧板中反常轧制组织成因分析

    吴俊飞顾新福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Ti2AlNb热轧板热处理后的组织呈现出的反常取向分层状态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热轧态和热处理态样品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发现热轧态样品内低温平衡相的O相比例高于60%,呈现了类似再结晶的近等轴组织,且大部分β相与O相符合{110}β//{001}O、<111>β//<1-10>O的取向关系.而后继续高温热处理,使得O相向高温β相转变,快冷保留了高温β相,β相呈现明显取向分层现象.热处理前后β相的织构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高温β相的形成是热轧态样品中的已有β相晶粒在高温下吞噬周围O相晶粒而长大的过程,并因此而导致β相的取向分布状态保留到了相变之后,从而呈现出独特的取向分层状态.热轧板中的等轴组织是由于高温β相相变形成,低温O相的强织构是由高温β相强织构继承而来.本结果为Ti2AlNb热轧组织的理解和组织调控提供了基础.

    Ti2AlNb合金热轧组织织构相变

    固溶温度对Ti6321钛合金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范丽静王琳宋雨宸张宇轩...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Ti6321板材进行固溶处理,并对固溶处理后的组织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组织形貌及相含量的影响,分析了显微组织与显微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升高初生α相含量明显下降,Ti6321钛合金热轧板材的显微组织发生由等轴组织到双态组织,再到魏氏组织的转变;未热处理的Ti6321钛合金显微维氏硬度为317.2 HV,随固溶温度升高,显微维氏硬度先增大随后基本保持不变,在固溶温度为900℃时显微维氏硬度达到最大值338.6 HV.

    Ti6321钛合金固溶温度相含量显微硬度

    GO掺杂对TA1钛合金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涂层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张云龙董鑫焱王俊青姜涛...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掺杂氧化石墨烯(简称"GO")的硅酸盐电解液中对TA1钛合金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处理,旨在获得较高硬度的等离子体电解氧化陶瓷涂层(PEO).通过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表面与截面形貌、粗糙度、显微硬度、摩擦因数以及结合力等参数,分析了 GO浓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O参与涂层的形成过程,能够有效地减小微孔和裂纹尺寸,表面粗糙度降低.涂层厚度虽然略有降低,但致密性显著增加.与未掺杂GO的PEO涂层相比,当GO掺杂量为0.6g.L-1时掺杂GO的PEO涂层显微硬度提升18.54%,摩擦系数降低84%,临界载荷强度提高32.59%.

    TA钛合金PEO涂层GO掺杂耐磨性

    Ti6321钛合金焊接接头高温-中应变率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

    宋雨宸王琳张宇轩赵登辉...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焊接接头不同区域进行了高温-中应变率压缩试验,研究了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和应变率对其变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中应变率压缩时,热影响区强度最高,母材区较差,焊缝区强度最差.高温下(350℃和550℃),随应变率增加(1s-1和10s-1),变形主导因素由应变硬化效应转变为热软化效应.母材绝热剪切敏感性较低,在高温-中应变率压缩变形时沿剪应力最大方向发生大范围晶粒协调变形.由于热影响区组织均匀,应变率的增加相对于温度的增加,更能促进热影响区绝热剪切带的生成.焊缝区压缩时,应力易于在晶界处集中,此时温度对其压缩变形时绝热剪切带的生成更为有利.

    Ti6321钛合金焊接接头高温-中应变率绝热剪切

    3.3%Si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再结晶组织演变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彭宇凡陈天宇宋新莉张佳奇...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3.3%Si高强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组织与织构的演变及其对磁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理.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冷轧-退火在不同阶段再结晶组织与织构,利用磁性能设备测试铁损与磁感应强度,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3%Si高强无取向硅钢冷轧后组织沿轧向呈纤维状分布,主要织构是{001}<110>织构,在900℃退火30 s发生部分再结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纤维状组织消失,得到等轴状铁素体,晶粒尺寸由7.8 μm增大到25.1 μm,{111}<112>与{111}<110>织构逐渐增强,退火时间为240 s时,形成了较强的{114}<481>织构,该织构能对γ织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钢在900℃退火120s时,磁性能与力学性能均最佳,屈服强度为527 MPa,高频铁损P1.0/400为18.79 W/kg,磁感应强度B5000为1.644T.

    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再结晶磁感应强度力学性能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药物涂层球囊安全性评估:前循环与后循环的比较

    罗继昌黄凯勋宫昊志王韬...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的一种潜在方法.由于前、后循环的血管解剖结构不同,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比较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循环IC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这项研究将纳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DCB血管成形术的症状性重度ICAS患者.根据责任病变的位置,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前循环(Ac)组和后循环(Pc)组.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斑块特征和临床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共有94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纳入本次分析(Ac组53例,Pc组41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卒中或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Ac:Ac:5.7%[3/53]vs.Pc:4.9%2/41];OR 2.91,95%置信区间[CI]0.33~25.99).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后,Ac组发生医源性动脉夹层(Ac:45.3%[24/53]vs.Pc:12.2%[5/41];aOR 4.72,95%CI 1.49~14.90)和补救性支架植入(Ac:26.4%[14/53]vs.Pc:2.4%[1/41];aOR 14.71,95%CI 1.61~134.37)的风险明显高于Pc组.结论 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循环和后循环ICAS的安全性相当.但前循环中的DCB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动脉夹层和支架补救治疗.为进一步证实ICAS治疗策略,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和进一步研究.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涂层球囊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卒中

    乳腺浸润性癌中CD147和PHH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刘莹徐小艳徐宪伟牛冰...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蛋白的定量表达和PHH3阳性细胞数目,分析二者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乳腺原发浸润性癌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29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 147和PHH3的表达,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对CD147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测试,计数PHH3阳性个数和有丝分裂指数,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D 147和PHH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Spearman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147主要定位于乳腺癌细胞胞膜或膜浆,PHH3主要定位于浸润性乳腺癌有丝分裂的细胞核内,二者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和阳性数目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0).8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蛋白定量表达在肿瘤直径较大、WHO分级较高、淋巴结有转移、TNMⅢ-Ⅳ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Her-2基因无扩增阳性强度较高(P均<0.05);PHH3阳性数目和有丝分裂指数在肿瘤直径较大、WHO分级较高、淋巴结有转移状况及TNM分期Ⅲ-Ⅳ期(P均<0.05).CD147蛋白表达越高,PHH3阳性数目相应越多,有丝分裂指数越高,Spearman分析显示CD147分别与PHH3阳性数目和有丝分裂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50,r=0.706,P=0.000).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中CD147和PHH3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呈正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147蛋白定量表达、PHH3阳性数目和有丝分裂指数有助于侵袭和转移的判断,为乳腺癌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了参考价值.

    乳腺浸润性癌CD147PHH3定量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编委会名单(一至七届)

    8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