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韩济生

月刊

1006-9852

pain1712@126.com

010-82801705、82801712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本刊的方针及任务是贯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交流有关疼痛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的预防治疗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使国际疼痛医学界通过每篇论文的英文摘要及时了解中国疼痛医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交流。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各科医务工作者和研究疼痛原理的科研、教学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编码circRNA的鉴定与表征

    Yang SMCao DJaijyan DK杨少敏...
    56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真核生物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重要的转录本.该研究证明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过程中可产生病毒来源的circRNA.该研究通过联合二代与三代深度circRNA测序,绘制了高分辨率的细胞和病毒circRNA图谱.接着,在VZV感染的细胞以及带状疱疹病人组织样品中,通过多种实验技术手段进一步验证VZV感染可产生大量病毒circRNA.此外,该研究发现了许多与VZV潜伏相关转录本同源的circRNA(circVLTSlytic).为了分析这些circVLTSlytic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在基因组DNA水平,对circVLT进行突变.结果发现,circVLT是VZV复制的非必需分子,但circVLTsSlytic外显子5下游的突变可导致VZV对阿昔洛韦敏感性增加.该研究首次证明了VZV感染可产生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病毒来源circRNA,这为带状疱疹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吴思杏纪运马柯
    563-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伤害性感受器敏化、传入神经元异常的异位兴奋性、脊髓后角促伤害感受的易化等有关.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本文就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机制、不同模式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经颅磁刺激神经病理性疼痛重复经颅磁刺激θ节律爆发式磁刺激

    国产脊髓电刺激系统在小尾寒羊植入的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研究

    章沿锋蔡世宏柳成江李云泽...
    568-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国产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系统的可操作性、长期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雄性小尾寒羊9只,其中3只为短期植入组(S组)即SCS电极植入2周;另6只为长期植入组(L组)即SCS电极和脉冲发生器植入长达26周.观察术前(T0)、术后1周(T1)、2周(T2)、4周(T3)、8周(T4)、12周(T5)、20周(T6)、26周(T7)实验羊的行为学改变、实验室检查、设备电阻抗值、高频低频刺激情况、电极移位等,S组和L组分别于术后2周和26周取SCS周围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性检查.结果:S组和L组植入SCS后运动正常.与术前相比,S组与L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术前相比,L组实验羊血糖水平在术后 2、4、8、12 周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及术后阻抗值正常,电极未见移位.刺激节段脊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坏死、水肿、缺血、炎症等病理改变.结论:国产植入式SCS系统可操作性良好,长期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符合临床应用需求.

    脊髓电刺激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小尾寒羊

    国内首部《疼痛外科学》正式出版

    577页

    脉冲射频治疗激惹型与混合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李富波龚格格邱玲欧册华...
    578-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治疗激惹型与混合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 19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0例,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混合型组(30例)与激惹型组(30例).所有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神经脉冲射频.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 1 周及 1、3、6 个月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并对术后 6 个月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病人NRS、PSQI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混合型组比较,激惹型组病人术后 3 个月时NRS评分较低(P<0.05);术后 1 周、1、6 个月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混合型组有效率为93.3%,激惹型组有效率为70.0%(P<0.05).结论:脉冲射频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疼痛,两组中远期疗效无差异,但混合型组有效率更高.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脉冲射频周围神经激惹型混合型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通知

    584页

    不同档位脊神经后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林鹋苗羽朱谦毛鹏...
    585-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档位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TPRA)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接受LTPRA治疗的92例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住院病人,根据LTPRA治疗的档位分为1档组(平均功率13 W,术区温度40℃左右,51例)与3档组(平均功率49 W,术区温度60℃左右,41例).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第2周、1、3、6、12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或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评估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1、3、6、12个月两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下降;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发现,术后1个月至12个月3档组NRS评分均低于1档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至术后12个月,3档组ODI评分均低于1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档组中更多比例病人出现术后短期轻度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1档、3档治疗均有效,3档的治疗效果更优、持续时间更长,术后短期可能出现轻度的并发症,但术后并发症与1档相比无明显差异.

    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不同档位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癌痛信号分子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作用

    林风池李未鹏宋鹏苏海翔...
    592-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痛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随着对癌痛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发现癌痛不仅是肿瘤的结果,同时还对肿瘤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癌痛伴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内皮素B受体(endothelin B receptor,ETBR)、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opomyosin-receptor kinase A,Trk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3(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1.3,Nav1.3)、Nav1.7、Nav1.9、P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A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1,TRPA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等多种"癌痛信号分子"的激活,可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机械强度、酸碱度、钙离子浓度以及活性氧含量等,为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也会通过释放化学信号、产生机械刺激增强癌痛信号分子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癌痛信号分子在重塑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的过程,揭示"肿瘤-癌痛-肿瘤微环境-肿瘤进展"的交互机制,为癌痛的有效管理和肿瘤治疗策略的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

    癌痛肿瘤肿瘤微环境疼痛应激疼痛感知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相关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樊玉昂栾永宋辛叶
    598-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且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现有的治疗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病人的镇痛需求.近年来,人们对于生物基因组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精准递送系统的研发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可以靶向递送抗伤害感受性分子或阻断痛觉传导.目前,已发现多种疼痛相关靶点,不同靶点介导不同类型的疼痛,为基因治疗慢性疼痛开辟了新的思路.新兴的基因疗法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总结了与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相关的离子通道靶点,为进一步寻找特异性靶点提供思路.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离子通道靶点

    中国医师协会2024年疼痛科医师年会胜利召开

    6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