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吴国敬
    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英语,由于与汉语言的迥然不同,学生们通常都觉得与授课的老师很陌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注入情感,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这是初中英语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每一个初中英语教师的大任。

    初中英语情感教育策略

    制约中职德育教育实效的企业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

    蓝达科
    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期待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应该重点抓起孩子们的德育教育。虽然很多学校将德育教学作为计划的教学的重点,但是实际施行过程中却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衡量德育工作的实效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德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在很多学校,老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但是过于关怀的形式,使得德育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一些企业对于招进的实习生,有着很大的意见,很难实现本企业的管理。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应该加强企业和学校两个实效性因素研究。

    中职德育教育企业因素对策

    试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因素

    卢玥
    7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8世纪初发表了一本风靡当代的小说,其作者为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笛福在五十九岁的高龄时创作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此部小说可以说是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在之后的岁月中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从该本小说发表至如今,一直在学术界中受人关注,在不同时期中的不同国家学者都对其褒贬不一。本文将以后殖民主义理论来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全面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后殖民主义因素

    英美文学与华文文学意识流语言的关联

    乔雅南
    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对英美文学以及华文文学意识流语言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阐述。文学世界缤纷多彩,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意识流文学是文学世界中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认识意识流文学对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美文学华文文学意识流语言

    从《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看英国荒岛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林桐
    77-7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了英国荒岛文学的出现。在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中都是以荒岛为题材,作品的主人公往往是因为某种原因流落岛上,在此基础上展开之后或离奇或神秘、刺激的故事情节。《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是这类小说中的代表。这两部小说中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发生的故事实际上都是在折射时代的特征,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从这两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要借荒岛逃避现实,而是要用荒岛来阐述自己对时代的思索。

    荒岛文学《鲁滨逊漂流记》《蝇王》现实主义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神”的“人化”

    邵敏敏
    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研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神话故事中“神”的形象的“人化”现象进行了解读,认为这是随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崛起而发生变化的,神话人物的隐喻依照着人的意志,藉由变形转化为更具现实感、更理性的形式,反映了原始先民有将自己部族的长老、英雄或领导者美化为神或接近神的存在的习惯。

    古代文学神话人化女娲黄帝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尕松求忠
    79-7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深受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国内外专家仔细研读这部著作,不断发掘其内涵。海明威成功塑造了著作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灵魂世界,他在面对沉重压力时表现出的美好品格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着重对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展开描述,剖析他不畏艰难的生活态度、永不言败的坚韧个性,并深度探究他的性格成因,借助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阐述作者海明威的创作灵感来源和意图。

    老人与海人物分析

    马山县壮族壮语语音系统分析

    覃玉兰
    8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对广西马山县壮族语言--壮语语音系统进行简单描写。第一部分,先对马山县的人文风情做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壮语语音系统进行描写。

    马山县壮语语音系统声母母声调舒声调塞声调

    虚空境地的抉择--以《伤逝》和《影的告别》为例

    郭双红
    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的虚无主义是他对一时代国民精神的思考所得,他通过对国民精神的剖析而沉入虚无的存在状态,寂寞与虚空成为其思想的原点。历史消解了鲁迅的个体意义而使其成为时代的旗帜,本文将以《伤逝》和《影的告别》为例,尝试从中理解鲁迅对虚空境地的抉择以及他对于时代的意义。

    鲁迅国民精神虚空

    丁玲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郭晓玲
    8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玲跟张爱玲都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现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但是她们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个作家对女性的态度以及文本塑造的形象等方面进行比较,来粗略对比两个作家女性意识的差异。

    丁玲张爱玲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