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零度写作》中写作的“形式伦理”探讨

    密婕
    47-4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兰·巴尔特作为结构主义五巨头之一,以《写作的零度》奠定了自己的文论观,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结构包括着全部的文学创作”的著名论断。在《写作的零度》中,巴尔特将批判的触角伸向历史与当下存在的若干种写作方式,希冀通过对其进行“形式伦理”的研究进而巩固自己的中性文论观。

    零度写作“形式伦理”乌托邦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吴亚媛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一个满怀“兼济之志”的政治家,到“独善其身”的吏隐者,他的诗作中流露出的是对整个时代的哀婉感伤之音,实际上这种风格的形成有着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和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

    感伤诗创作分期诗歌类型

    割不断的文学血缘--谈鲁迅小说创作对萧红的影响

    杨瑞晓
    50-5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命运多舛的萧红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她的出色的才情和思想却是众所周知的,而这与一直被她奉为“导师”的鲁迅是息息相关的。鲁迅的小说以具有社会功利性的“启蒙主义”为创作目的。萧红的小说创作观师承鲁迅,她认为“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小说创作观必然会影响小说内容的创作,因此,本文对又她的小说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索,对社会风俗画的描写,对于人们身上深重的历史惰性的揭示,都与鲁迅的小说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由此,鲁迅小说创作对萧红的影响可见一斑。

    萧红鲁迅社会功利性社会风俗画历史惰性

    从《翼教丛编》看叶德辉的孔教观

    狄攀博
    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提出以儒学为国教,并建立起各种孔教组织,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声势浩大的孔教运动,由此引发各界人士围绕孔教问题展开争论。叶德辉是清末民初的文化名人,也是新派人士眼中顽固守旧的典型,他反对维新、抨击新政,还将守旧人士的反对维新的文章、言论,假王先谦的先生、平江苏舆之名发布刊行,题名《翼教丛编》。其中,他自己发表了多篇文章从多个方面对康氏的孔教理论进行批判,对孔教运动进行攻击。但他与康梁派人士争论的焦点不是孔教是不是宗教的问题、不是孔教的是与非的问题,而是如何认识孔子、如何理解孔教教义的问题。由此可知,守旧派人士对康梁等人孔教理论的批判仍可以看做在如何对待西学问题上在儒家内部所产生的争论,是双方对何为孔教之真义的理解出现了差异。维护孔教之存亡、捍卫孔教之真义也是他们共同的目的。

    叶德辉翼教丛编孔教运动

    日本假名书法与中国草书之比较

    李斐
    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日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日本文字大多取自于中国。书法艺术作为文字传承的载体之一,将中日两国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本文试从比较日本假名书法和中国草书的角度,对中日书法的渊源和现状进行分析。

    日本假名书法中国草书文化比较

    关于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音律的初探

    丁洁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其中有大量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除了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编钟,还有一件叫做均钟的器物,这件器物是古代调音用的音准器,它的发现,为中国古代的音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曾侯乙墓均钟音律音准器

    小议“六书”

    姜睿
    5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古代的文字学“六书”理论,对后代影响颇大。但从“六书”理论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六书”的争论一直都没有断绝过,致使“六书”的理论众说纷纭,因此再次论述“六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古代诗词山水田园诗中的思想探索

    范淼
    5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诗词,在经历了改朝换代之后,形成了好多诗词的流派,比如: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塞外派、山水田园派等诗词的流派。由于各朝各代的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诗词的发展风格迥然不同。山水田园诗派发展的兴盛时期,也是唐朝的全盛发展时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山水田园诗派在其艺术形式与艺术内涵上的突出表现,在其思想上的淡泊、宁静与安贫乐道的精神。

    古代诗词山水田园诗诗词思想探索

    Contrast and Contact:A Patterning of Alienation and Connection Embodiment in Pangs of Love

    李新颖
    5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The profound meaning of a text is usually expressed by unique linguistic mea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language patter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pi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her and sons in Pangs of Love. Through analysis of language patterning which features four groups of contrast and contact in this story,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relationship of both alienation and connection. This study illuminates a new way to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hinese American generations.

    漂泊于伤怀之路中,心存透明的境界--评迟子建的散文集《伤怀之美》

    汪孙英
    5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有独特价值和魅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关注和评论者的研究。她的作品因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长久以来广受文坛关注。这种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但存在于她的小说创作中,同样也存在于她的散文创作中。

    迟子建散文温情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