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司徒绛曲坚赞的改革措施

    杜娟娟
    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司徒绛曲坚赞是西藏帕竹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在他担任万户长期间,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来增强帕竹的实力,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司徒绛曲坚赞改革措施

    浅析活用细节描写之传神刻画人物

    杨苏苏
    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节描写作为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富有立体感,从而全面、真实地展现人物的风貌。然而,许多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用细节描写来生动刻画人物深感困惑。本文从细节描写的特点出发,探讨三步写活人物的方法:即以简代繁写“准”,由快变慢写“活”,由小变大写传“神”。

    记叙文细节描写人物刻画

    探讨海子的悲剧意识

    付亚玲
    6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子,被评为中国当代诗坛中“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年仅25岁,这位孤独落寞的诗人,便在山海关的铁轨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关于海子的悲剧意识,在其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简单阐述了悲剧意识的概念,分析了海子悲剧意识的形成因素,并对海子的悲剧意识进行了探讨。

    海子悲剧意识概念形成因素

    半隐性隐喻与隐性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董春苗
    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根据其难易程度,可以分为简易隐喻,半隐性隐喻,隐性隐喻,复杂隐喻。本文从翻译的视角,对半隐性隐喻与隐性隐喻的理解做出了阐释,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翻译半隐性隐喻与隐性隐喻应采取的方法。

    半隐性隐喻翻译理解

    《颜氏家训·书证篇》略论

    高志如
    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氏家训》篇幅虽短,内容却非常广泛,《书证篇》是专门讲述考据学的篇章,颜之推发现并纠正了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对于文献校勘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思考,在考证方面仍然有很多价值和不足。

    《颜氏家训》《书证篇》考证

    北宋文人技道观念来源探微

    张文晔
    6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初期书坛百废待兴,经过欧阳修的倡导与影响,出现了一批主张“尚意”的书法家。他们的思想中体现出的以道进技的技道观念是当时政治社会影响的产物,其背后有其多重来源,本文从其主要的三个来源解析北宋文人的技道观念,以助于理解当时书家的书学观念。

    北宋技道观念来源

    《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曹萌
    6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弗洛伊德对人类意识领域的探索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文学领域也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他所写的《(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从作品中人物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作品。(1)而在中国作家曹禺的《雷雨》中,俄狄浦斯情结贯穿始终,主人公也有着和哈姆雷特一样的悲剧命运。

    俄狄浦斯情结《雷雨》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男性气质解读

    李津竹
    6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男性气质的研究古已有之。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影视娱乐节目的新时代为男性气质多元化创造了土壤。通过浅析热播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可以看出,当下的男性不仅要保持原有的男性气质优良传统,还要融入女性气质中独有的性别观念。多元化的男性气质已然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新概念。

    隐喻翻译的认知取向

    董春苗
    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不但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隐喻的基本特性,即是认知性。隐喻翻译也理应以认知为取向。隐喻翻译的认知策略包括隐喻概念域的对等映射,在目的语中的归化映射和隐喻概念域映射的移植。

    隐喻翻译认知取向

    浅谈中国英语

    高云薇
    6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不已再同于往昔,英语的不断国际化必然引起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本土化,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中国英语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均表现出其独有特征。

    本土化英语变体中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