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耻》中的“替罪羊”形象

    马君怡方宝琼
    52-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替罪羊”模式,是世界各国小说用于表达主题的常见文学表现形式。《耻》是南非作家 J.M 库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相关研究中,学者多从后殖民文化角度或种族冲突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而本文试图以“替罪羊”这一原型形象为视角,分析小说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梅拉尼、露茜,并由此得出在后种族隔离时代不可避免地女性成为“替罪羊”的结论。

    “替罪羊”女性形象后种族隔离时代

    浅析宫崎骏动漫中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构建

    任惠芹郝伶闪卢志伟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的影视作品中有许多借鉴自然元素,创作人将对自然的感情注入作品之中,其中蜚声世界影坛的宫崎骏动漫最为凸显。宫崎骏的作品与西方的动漫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其主要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故事内容大多以现实为基础,并结合日本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将宫崎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以动漫形式来展现,表达了作者追求人与自然共存,共生于同一片天空下的美好愿望。本文将对宫崎骏的动漫进行分析,从思想根源表达方式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动漫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的构建,从而给中国现代动漫发展以启示。

    宫崎骏人与自然动漫和谐理念

    从格律诗《登高》看帖子《中文之美》中的“格律诗”

    李瑞芬
    5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出现了大量的格律诗,杜甫《登高》就是其中一篇。本文尝试从韵脚的古今韵变化、古今声调变化、平仄和对仗四个方面论述该诗的格律特色,并通过《登高》的格律特色来判断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帖子《中文之美》中的七言绝句和七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绝句和律诗。

    《登高》格律特色七言绝句七律压轴

    现阶段日语专业的就业形势及对策

    司趁云倪立萍
    5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中日的历史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日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提出了促进就业能力提高的途径。要增强对日语的浓厚兴趣,打好日语语言学习的基拙,多学习日本国家人文地理历史,掌握应聘技能,培养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中日关系日语专业就业形势对策

    《诗经》中的“尸祭”与清代“萨满祭”比较

    谢旺弟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中有不少与祭祀有关的诗,在祭祖诗中多次出现了“尸”,本文在解释“尸”和“尸祭”的基础上,罗列了《诗经》中的“尸”字,并把“尸祭”和“萨满”祭祀进行对比,指出“尸祭”和“萨满”祭祀的共通之处,分析二者的传承关系。

    《诗经》尸祭萨满祭比较

    《左传》谣谚研究

    黄锦石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谣谚是比诗歌更为古老的文学形式,在民众中口耳相传却鲜见于文字。《左传》中记载了很多当时广为流传的谣谚,并对谣谚的产生背景有所记述,本文旨在通过对《左传》中谣谚的特点,思想观念,作用和影响进行考察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早期谣谚并觇知当时的社会政治,风俗民情及思维方式。

    《左传》谣谚思想观念

    浅论《周易·蒙》的教育思想

    杨倩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思想丰富的著作。《周易·蒙》卦的位序、取象及义理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蒙》卦位于六十四卦之第四,紧随《屯》卦之后,喻示着初生事物脆弱宜教的内涵。“上艮下坎”的取,譬喻“蒙稚”渐起,“二五相应”,“阴阳失位”,则如师者屈尊谦和处下,学生“虚心柔顺、承教于师”,喻指师生和谐。而《蒙》卦卦辞还从义理上引申出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启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周易·蒙》卦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一是对《周易·蒙》卦思想的整体把握,二是从教育的地位,刑人正身的教学目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和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以及尊师敬学的学习态度与以严施教的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具体分析《周易·蒙》蕴含的教育思想。《蒙》卦体现的某些教育思想与后人孔子、孟子、韩愈等人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而恰恰是这些教育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我们也受益匪浅。《蒙》卦的卦辞仅二十多个字,却反映着该卦象中六爻之间灵活多变的客观内容,蕴涵着无比丰富的道理。

    《周易·蒙》教育思想

    庄子的生命意识

    余敏琦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意识是人关于生命的体验,最直接的就是对生与死的体验。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对为什么会有生死进行了解释,也阐释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意识有了生死的必然性认识而成熟,经过儒家和道家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与深入的程度。

    庄子生死儒家道家

    从“下手”一词看中日同形异义词

    刘珊珊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对汉日同形异义词“下手”的语素的音义和词进行对比分析,并证实这一中日同形异义词有本质区别。从而使汉语、日语习得者及对外汉语教师能更加认识到区别对待中日同形异义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同形异义比较语言学语素音义

    试论剧目《龙儿》中剑舞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杨月晴
    67-67,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剑--被奉为百兵之君,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武士侠客随身佩带的最重要的器物。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剑在不同时期赋予不同人物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于文人来说,舞剑能寄情抒怀、陶冶情志;对于侠客而言,武剑能防身御敌、强身健体;对于帝王将相来说,剑则是权势威严和不可征服的力量的象征;对于舞者来说,剑则是表达舞蹈情感的最好工具。本文结合我国古今的剑舞经典,分析了剑舞在我国舞蹈中的地位,特别是在《龙儿》中的重要作用。

    剑舞人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