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房四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

李晓坤

双月刊

1006-1843

95.cn@163.com

400 011 9501

100095

北京市朝阳区立清路7号院

中国文房四宝/Journal Chinese Four Precious Writing Articles
查看更多>>文化刊物。该刊宣传贯彻党的改革方针和文艺政策,继承和发扬文房四宝的民族文化传统,增进国内外和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日留痕》中管家的人格异化

    熊辑
    76-7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史蒂文斯作为达林顿府的管家的身份出发,分析他所强调的尊严,情感的克制,对管家工作追求尽善尽美和极度忠诚,从而导致了他个人的人格异化。通过六天离开达林顿府的心灵之旅。在反思过去的思考之后他所崇尚和追求的都不过是不堪一击的自欺欺人。他个人的人格异化导致他的悲剧,最后,他意识到了追溯往事的徒劳和乐观积极面对人生的必要。

    尊严克制忠诚自欺

    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彭思睿
    7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是推动个人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从对国内中学生的文学阅读习惯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文学素养都有待提高。本文重点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文学素养学生阅读

    浅析中西方言语交际的差别

    张译芳
    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然而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困惑、障碍和矛盾也不断凸现。要使人类社会共处共存,和谐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必须相互理解,有效交际。本文首先概述跨文化交际:给出定义,指出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和学习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然后对中西方在言语交际方面进行了比较,主要集中在称呼语、介绍语和问候语三个方面;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跨文化交际言语交际差别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emantic Change of ‘Clerk’

    张琪媛朱彬
    7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The word ‘clerk’ has experienced an evolution from ‘clergyman’ to ‘assistant’, during which its‘cleric’meaning is gradual y lost. The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emantic changes. It achieves some discoveries of the problem in the historical event, the Reformation. Besides, it has also explored dif erent meanings of ‘clerk’ in various stages.

    《论语》--先秦儒学典籍的传释导读之作

    王科
    8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是研究孔子学术思想的主要文献资料。孔子厚古薄今,他坚信有一个“百世可知”的不变东西,使周因于夏、商,也使继周者百世不改。他认为,文献典籍和礼乐制度粲然大备,所需的只是加以传释与施行而已。所以说《论语》其实是一部传释先秦儒学典籍的导读之作,是洞悉先秦古籍不可或缺的入门书目。

    论语先秦儒学典籍传释导读

    用真诚启迪真诚--后进生转化案例及感想

    李道元
    81-81页

    白发皓首耕砚田,壮心不已遨墨海--记亲民书法家郭永进专访

    杨萍
    82-82页

    重拾历史,反说曹操人物形象

    郭昊
    8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写作背景,以独具匠心的构思,以气势恢弘的笔触,逻辑严谨的表达,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那一段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战乱不断特定时期。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达到了一个无人企及的文学高度。特别是对曹操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极为经典。本文依据小说情节,对曹操的人物形象全面客观的解读,从真小人、真性情和真英雄三个方面对曹操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

    再论甲午战争中帝后党和战之争的性质

    熊雪花
    8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中帝后党争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主战,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和,两派对立,主战派是爱国的,主和派是卖国的,我认为这种区分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帝党后党都不是绝对的主战和主和,对待战争帝党没有积极抵抗,后党没有一味的求和,造成两派这种态度摇摆不定的原因,都是出于自身利益出发。帝后两党之争实属权力之争。

    甲午战争主战派主和派

    基于小组合作下的初中语文自主批注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袁友光
    85-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