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刘梦溪

半年刊

1003-0190

010-64813409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中国文化/Journal Chinese Cultur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中国文化》杂志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北京、香港、台湾同时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以“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为办刊宗旨;确信文化与传统政治更永久,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愿成为海内外学人发表高质量论文、交流学术讯息的公开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語、女相、幻化身《維摩詰經》"天女散花"意象生成

    唐嘉
    11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女散花"事見《維摩詰經》,講述文殊携一衆菩薩與大弟子探病維摩詰居士,於其室中法集時,天女現身散花,落花不沾菩薩而綴於大弟子身,由此引出關於佛教義理"著、不著""幻化、性空"之討論.《維摩演教圖》中,盛裝天女在維摩詰身側舉花藍,拈花朵,姿態閒適,圖中唯舍利弗滿襟落花,神情茫然.各大石窟與散花天人相關圖像内,諸色花朵布列虚空,天現女相或男相,浮於雲端,游行空中,帔帛飛舞,或托花藍,或捧花笑.京劇《天女散花》改編自《維摩詰經》,梅蘭芳塑造之天女端莊典雅,若神妃仙子、散花天人,融會儒釋道經典元素,呈現超越性别之美.花朵形美香馨,通常表達贊嘆、仰慕之情,象徵佛教菩提心,表示必得佛果,也喻指幻化、無住、無纍之性空境界.經典文本、圖像與戲曲表演藝術等媒介互爲補充,共同構建天女散花意象;天女形象也與觀音菩薩三十二應中所現女身莊嚴、柔和、慈悲、親切之特點相契合.

    天女散花菩提心神仙戲曲幻化審美

    梵藏夏漢六種佛典讀書札記五則

    高山杉
    13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是與梵文、藏文、西夏文、漢文六種佛典有關的五條讀書札記,内容涉及中國梵文學者巫白慧和張保勝譯注的梵文《大乘二十頌》所據底本的來源問題,東德學者舒伯特爲寄給唐蘭《愛爾克斯紀念論文集》寫的漢文信,中西學者如沃斯特里科夫、吕澂、羅列赫、圖奇等有關工布查布的藏文著作《漢地佛法源流》的早期研究,與《五部經》或《五護陀羅尼》有關的西夏文佛典版畫的綴合及其榜題的翻譯,明代流傳的與西夏文《十二宫吉祥偈》和漢文《成道吉祥偈》内容接近的佛典,江沅在嘉慶時期參與刊刻的漢文《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以及他和汪廷楷爲黄丕烈所刻《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寫的刻經後序和跋文.

    大乘二十頌月頂舒伯特唐蘭圖奇工布查布吕澂西夏文版畫五部經五護陀羅尼十二宫吉祥偈成道吉祥偈十二因緣吉祥偈江沅黄丕烈汪廷楷

    讀《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第二册札記

    王培軍
    147-164页

    瞿蜕園先生未刊稿《讀全唐詩雜題》

    唐雪康
    16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新見瞿蜕園先生1946-1959年居上海時所作《讀<全唐詩>雜題》未刊手稿,全稿以詩人爲目次,作題詠、品評,涉及唐代詩人共162位.稿中另有潘伯鷹先生信函一通,表達讀後感想.此稿今日仍具重要學術價值,今將之依次整理,校正訛誤,以供學者研求.

    瞿蜕園潘伯鷹《全唐詩》《讀<全唐詩>雜題》舊體詩

    白晉《周易》研究與清初易學

    張西平賈海燕
    18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國來華耶穌會士白晉的《易經》研究是康熙年間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白晉的易學研究能在義理和象數兩個方面做出獨有解釋的主要原因是他對清代易學研究成果的吸收.本文從清代易學的特點、康熙對易學研究的重視以及《周易折中》的内容分析,具體介紹了白晉對清初易學研究的吸收,白晉對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易學書籍的閲 讀證明了這一點.

    白晉《易經》康熙李光地

    身份尷尬:馬氏兄弟政場受誣辨析

    李天綱
    210-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1882年至1884年期間,馬建忠、馬相伯成功地協助李鴻章處理了"壬午事變"和"中法戰争"的重大外交事務,在獲得一片贊譽之後,隨即陷入了一場針對馬氏兄弟社會身份的輿論構陷.馬氏兄弟在1850年代的上海接受"西學"教育,後又留學歐洲,出使東瀛,至1880年代成爲"早期改良派"中真正懂洋務、知公法的人物翹楚.經此身份衝突事件,馬氏兄弟不得不退出政場,轉入商界.直到"戊戌變法"時期,原"清流黨"秉政,認可了他們的學識和才幹,方加以援引.馬氏兄弟最早陷入中西、古今之間的身份尷尬,在他們身上典型地表現出中國近代各種新興群體興起,以及隨之而來的身份更替,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一個象徵.1880年代因馬氏兄弟身份問題而生的認知糾紛,對我們理解開埠以來的中國社會變遷的一個重要契機.

    馬建忠馬相伯洋務運動

    曾紀澤與"宇宙院"

    王丁
    220-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宇宙院,是本文討論的一個近代新名詞,由曾紀澤創造,他誤認爲是泰西"大學(堂)"的朔義,但這個詞本身不妨借用來作全球史時代作品的標題.本札叢收録一組讀書筆記,涉及近現代歐風美雨吹來之際中國文教科學領域的事物、事務、人物、人名、中外著作.材料或有細碎之感,但積沙或能成塔;中外語言隔膜,文獻傳承每生遮蔽,倘解讀澄清得法,真相大白,雖僅屬點滴苦勞之功,或亦有裨學術.

    曾紀澤蔡元培北京大學《張文虎日記》狄更斯《聖誕歡歌》(AChristmasCarol)陳垣史源學英國王家學會會訓(Nulliusinverba)愛因斯坦石里克馬赫洪謙

    翁同龢開缺事件中的梁鼎芬《花隨人聖庵摭憶》所收梁鼎芬致張之洞函考釋

    劉小磊
    229-231页

    潘雨廷《詩説》序解説

    張文江
    232-239页

    陳天倪先生學思述要《經文統鈔》整理本引言

    吴仰湘
    240-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