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物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物价
中国物价

陈东琪

月刊

1003-398X

010-63908263 63908250

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1213室

中国物价/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物价研究专业期刊。宣传国家物价政策,刊登有关物价改革与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的论文,以及物价法规和调价信息、国内外重要工农业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动态、市场调查、预测、基层物价工作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研究

    杨祥雪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构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应然之举.本文首先基于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及其在新发展阶段下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在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跨境投资经营服务体系、区域协同开放机制、开放经济安全审查制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等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次,根据对问题的剖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及相关对策建议.

    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体系

    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改善的影响研究

    牛秀红王亚男徐忠文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改善资源错配,但存在区域异质性;(2)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资本和劳动力错配的重要作用机制;(3)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在数字经济改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的过程中会形成两个门槛点,均表现出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实行差异化区域发展策略;健全治理体系、引导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适当管制数字经济平台并优化要素分配等政策建议.

    监管数字经济资源错配市场化程度专业化分工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居民消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陈艺丹周慧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取2011-2022 年31 个省份省级数据构建面板模型,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居民消费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正向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影响显著,基础设施与环境状况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中作用明显;(2)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基本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消费结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3)七大地理分区中,基本公共服务对我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五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本公共服务居民消费产业转型升级

    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租房消费的影响研究

    王祎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11-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探讨了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本地租房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缴纳住房公积金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租房能力,使其能够选择更高质量的住房,进而改善了居住条件.特别是在2014年后,随着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的条件逐步放宽,这一影响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本文通过使用样本所在群组的平均公积金缴存率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且所在城市行政级别较高的流动人口中更为显著.

    住房公积金租房消费流动人口租购并举

    全面创新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徐达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党中央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首先,本文在理论维度上总结了全面创新的三重基本内涵:第一,理论创新与全面创新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全面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从而构成了全面创新的逻辑起点;第二,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是推进全面创新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当下推进全面创新的核心环节;第三,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是全面创新的重要内容,具有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随后,本文从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社会价值、世界价值等四个角度分析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价值意蕴.最后,在实践进路方面,本文结合上述分析从三个维度展开:微观维度,以劳动过程视角考察支持创新主体开展全面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中观维度,围绕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考察创新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宏观维度,围绕市场与政府探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引进来"联动"走出去"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庞磊胡宇宸
    100-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各省统计年鉴以及Zephyr数据库2000-2022 年双向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来"联动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研究发现:一是"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有效地推动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推动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鞍点"状态,当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约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1.2716倍时,"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推动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最优;三是双向直接投资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技术创新承担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高质量"引进来"联动高效率"走出去"助力我国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对策建议.

    引进来走出去产业新旧动能技术创新水平

    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影响研究

    李飒金杉高梦柯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有助于平衡发展与减排.本文基于2013-2022 年我国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作用机制为促进绿色创新;以绿色金融作为门槛变量,发现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呈现单门槛效应,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提升作用大幅增加;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东部地区绿色金融的空间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本文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强绿色创新能力、发挥绿色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绿色金融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

    推动绿色算力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路径研究

    刘薇何砚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算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基础,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绿色算力发展方面的实践,包括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实践,以及面临的技术与管理挑战.最后,提出绿色算力发展三个阶段的路径,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绿色数据中心和构建绿色算力生态体系,并提出了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建设和运营、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和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推动绿色算力产业的健康发展等政策建议.

    绿色算力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关系研究

    高雅李凯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关系,本文从抵抗力、恢复力与竞争力3 个维度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 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在农业发展为主的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的驱动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作用,进一步完善农业数字金融环境,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业产业链人才建设,从而为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提供重要支撑,加快实现农业强国战略目标.

    农业产业链韧性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升级

    农文旅融合视角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研究

    王琪延杜治仙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新闻网关于乡村旅游的新闻,得出乡村旅游正朝着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但多数地区的发展依赖市场需求驱动,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也缺少对乡村产业和现代科技的利用.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文旅融合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省份融合程度偏低.大部分省份的农文旅融合程度与其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其中"双低"型占比较高.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融合程度明显高于东北、大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我国农文旅融合的可行路径,强调需要从组织、场所和业态三个层面推动乡村旅游、农业、文化的融合,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全面提升.

    乡村旅游农文旅融合耦合协调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