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驻马店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脊柱侧弯的调查分析

    冯煦苑张春莉张丽丽
    493-494,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城区中小学学生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学生脊柱侧弯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2月随机选取驻马店市城区1 246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查学生的脊柱侧弯情况,分析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1 246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率为8.03%.不同学龄、家长文化程度、是否存在锻炼习惯、站立姿势和书写姿势正确与否的学生脊柱侧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不同营养状况学生脊柱侧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站立姿势和书写姿势错误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驻马店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病率较高,需引起家长的重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和书写姿势,预防和减少脊柱侧弯的发生.

    中小学学生脊柱侧弯影响因素

    血清MUC-1、TK1水平与老年直肠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史志鹏常慧秦茜董树晓...
    495-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清黏蛋白-1(MUC-1)、胸苷激酶1(TK1)水平,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对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为直肠癌组,另选取同期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炎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对比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老年直肠癌患者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直肠癌患者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结束,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血清MUC-1、TK1联合检测对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直肠癌组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高于炎性组、健康组,炎性组血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高于Ⅰ+Ⅱ期、Ⅲ期的患者,TNM分期为Ⅲ期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化患者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均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中分化患者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与低分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与老年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均呈负正相关(均P<0.05).随访结束时共90例直肠癌患者存活(存活组),其余32例患者纳入死亡组.存活组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UC-1、TK1水平联合检测预测老年直肠癌患者死亡的AUC值为0.922,敏感度为90.63%,高于血清MUC-1、TK 1水平单独检测,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入院时血清MUC-1、TK1水平在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较高评估价值.

    黏蛋白-1胸苷激酶1老年直肠癌预后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在评估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邵博
    499-50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在评估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15例,均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入选患者均在术前3 d内进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及腹腔镜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最大径,吻合方式、浸润程度、TNM分期、术后化疗方案、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情况.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复查随访,将复发、转移、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结果 根据随访结果,将20例预后不良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95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年龄、浸润程度、合并糖尿病比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预后不良组年龄、黏膜肌层M3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性别、腹腔镜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最大径、吻合方式、TNM分期、术后化疗方案、合并高血压比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均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程度、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是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对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均P<0.01);其中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营养控制状态评分联用的评估价值最高(AUC=0.962).结论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可用于早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评估,二者联用的评估价值更高.

    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营养控制状态评分预后评估

    低分子量肝素钙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郭蕊蕊李丹李金丽
    502-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治疗2 w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心肌酶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高峰流量(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头晕头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实验组出现胃肠道反应5例、头晕头痛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子肝素钙联合异丙托溴铵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低分子量肝素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酶

    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联合检测对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康团团李新秦亚飞
    505-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122(miR-122)、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27例ARDS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预后良好组8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与ARD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评估价值和危险度.结果 治疗前、治疗7 d后,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与ARDS患者预后均呈正相关(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联合预测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9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61%、87.21%;治疗7 d后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联合预测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2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61%、97.67%;不同时间点血清miR-122、sTREM-1、PTX3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单项检测.以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的截断值为界,将ARDS患者分为血清高水平者、低水平者.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miR-122、sTREM-1、PTX3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度是低水平的2.174、3.174、2.759倍(均P<0.05);治疗7 d后血清miR-122、sTREM-1、PTX3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度是低水平的2.572、4.114、3.429倍(均P<0.05).结论 ARDS预后不良患者血清miR-122、sTREM-1、PTX3水平均明显升高,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早期评估ARDS患者预后水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微小RNA-122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正五聚蛋白3

    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杜荣莲李苓徐大恒
    508-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青年结直肠癌患者(≤45岁)42例为青年组,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45岁)96例为中老年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以门诊复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两组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并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分化程度、首发症状在中老年组与青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浸润深度、神经浸润比例、低分化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青年组首发症状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的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脉管浸润情况、TNM分期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青年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青年组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经Log-rank检验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分化程度、TNM分期与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TNM分期是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青年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中老年患者,淋巴结转移、神经浸润、TNM分期影响青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结直肠癌青年中老年临床指标病理特征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血清Adropin、ProGRP、AAPR水平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关系研究

    赵春玲张治业郭双双
    51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Adropin、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白蛋白(ALB)与碱性磷酸酶(ALP)比值(AAPR)水平与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心脏毒性分为心脏毒性组和非心脏毒性组,比较两组血清Adropin、ProGRP、AAPR水平,分析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心脏毒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ropin、ProGRP、AAPR对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选患者在治疗期间共有33例(25.98%)发生心脏毒性(心脏毒性组),将其余94例纳入非心脏毒性组.心脏毒性组血清ProGRP水平高于非心脏毒性组,血清Adropin、AAPR水平低于非心脏毒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毒性组TNM分期为Ⅳ期比例、低/未分化比例、化疗持续时间≥3个月比例及糖类抗原125(CA125)、心肌酶、肌钙蛋白、脑利钠肽(BNP)水平均高于非心脏毒性组,心脏毒性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低于非心脏毒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ropin、ProGRP、AAPR、CA125水平及化疗持续时间是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脏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血清Adropin、AAPR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血清ProGRP、CA125水平升高及化疗持续时间≥3个月是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dropin、ProGRP、AAP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脏毒性的AUC分别为0.841、0.815、0.813及0.949,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Adropin、AAPR水平升高是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因素,而血清ProGRP水平升高是危险因素,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贝伐珠单抗心脏毒性Adropin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

    李彬胡晓舟张燕
    515-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MHD治疗的CRF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统计入选患者治疗期间感染情况,将感染者与未感染者分别纳入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患者医院感染整体情况,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患者中共5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组),感染率为32.22%(58/180);将其余122例患者纳入未感染组.在感染区域中,呼吸道占比最高,显著高于泌尿道、导管、循环系统、消化道以及其他感染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共检测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阴性菌总计42株,占比58.33%(42/72),其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达到40.48%(17/42);革兰阳性菌21株,占比29.17%(21/7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达到47.62%(10/21);真菌9株,占比12.50%(9/72),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构成比最高,达到55.56%(5/9).感染组患者年龄、气管插管率、留置尿管率以及糖尿病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住院时间和透析时间较未感染组更长,血红蛋白(Hb)水平较未感染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透析时间≥4个月、气管插管、留置尿管以及合并糖尿病均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Hb>90g/L是患者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受MHD治疗的CRF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CRF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影响因素

    MIF表达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

    李召龙安霞
    518-520,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高危组(25例)、中危组(25例)、低危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MIF表达水平,分析MIF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统计入选患者28 d内病死情况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SOFA)、肺炎CURB-65评分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F对重症肺炎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患者TNF-α、IL-1β、IL-6、IL-10、MIF水平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MIF与TNF-α、1L-1β、IL-6、IL-10等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均P<0.05).入选患者28 d内病死22例(死亡组),将其余68例患者纳入生存组.死亡组患者SOFA评分、CURB-65评分及MIF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内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MIF≥100 pg/ml、SOFA评分≥20分、CURB-65评分≥3分比例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MIF≥100 pg/ml、SOFA评分≥20分、CURB-65评分≥3分等均为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MIF对重症肺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4%、79.28%,截断值为100.18 pg/ml,AUC=0.855(95%CI:0.814~0.902).结论 MIF和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对患者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重症肺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因子预后情况相关性分析

    DCE、DW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翟建春陈佳佳苏斌石安斌...
    52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MR1)动态增强成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行乳腺MRI检查的乳腺病变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DCE、DW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E、DW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与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入选患者病理检查结果阳性64例、阴性64例;DCE+DW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参考"金标准"结果,不同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DCE+DWI+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DCE、DW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显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可辅助临床制订合理诊疗方案.

    核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增强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乳腺结节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