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血管造影成像特征及UA、LTB4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刘春光
    703-70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特征及尿酸(UA)、白三烯B4(LTB4)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UA及LTB4水平,之后行CTA扫描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发病90 d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各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UA和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TA灌注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UA和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CTA灌注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患者UA和LTB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患者CTA灌注异常情况和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和LTB4水平及CTA临床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01).经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UA和LTB4水平及CTA临床特征联合应用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的模型为Log(P)=0.617xUA+0.604×LTB4+0.599xCTA+0.61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A和LTB4水平及CTA临床特征联合应用评估患者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评估价值最高.结论 CTA成像特征及UA、LTB4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各指标联合应用对预后水平有较高评估价值.

    CT血管造影成像特征尿酸白三烯B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质量

    外周血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HPV检测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王君王爱华
    706-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宫颈癌组),另收集同期健康女性3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取其中少量血液标本均匀涂片,使用检测试剂盒以及生物显微镜、图像传感器、肿瘤异常蛋白监测系统检测异常糖链糖蛋白聚物面积;剩余血液标本离心后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常规收集两组阴道分泌物,检测高危型HPV阳性情况.术后对宫颈癌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宫颈癌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 宫颈癌组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期间共18例患者宫颈癌复发(复发组),将其余82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TNM分期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宫颈癌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宫颈癌患者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宫颈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高危型HPV阳性率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均P<0.01);其中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高危型HPV阳性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35).结论 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联合高危型HPV阳性率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宫颈癌异常糖链糖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乳头瘤病毒术后复发预测

    脑苷肌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NSE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

    王亚敏王慧
    709-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脑梗死(C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2例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FABP、NSE、双侧大脑中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血清H-FABP和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脑动脉各分支平均脑血流速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PO、MD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脑苷肌肽治疗CI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脑梗死脑苷肌肽低分子肝素钙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

    陈新乐张涛黄淑君
    712-713,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B型利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18例,根据合并肺动脉高压情况分为COPD组6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组53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在COPD患者安静状态下测定其肺动脉收缩压,以36 mmHg为临界值,分为非肺动脉高压以及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采集各组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预后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COPD组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在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肺动脉血压升高,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与肺动脉压均呈正相关(均P<0.05).随访过程中,12例患者预后不良,41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患者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B型利钠肽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均P<0.05);其中血清IL-6、B型利钠肽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最高(AUC=0.935),灵敏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IL-6、B型利钠肽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预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白细胞介素-6B型利钠肽

    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孙敬敏王秀清刘冰凌韩波...
    714-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冠心病(C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CHD合并A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接受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接受华法林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6、12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皮肤瘙痒、头痛、恶心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在CHD合并AF患者抗凝治疗方面的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利伐沙班华法林抗凝治疗冠心病心房颤动凝血功能

    炭疽芽孢杆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王岙张炜煜张立夫王艳秋...
    717-720页

    炭疽芽孢杆菌生物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