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经济
中国卫生经济

蔡仁华

月刊

1003-0743

che1982@vip.163.com

0451-87253040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中国卫生经济/Journal Chinese Health Economics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历经30年的不懈努力,在期刊影响力方面,《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不但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三大核心期刊称号于一身,而且还成为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期刊中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011年影响因子为1.261,同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读者、作者群主要为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与研究人员,基层卫生经济工作者。《中国卫生经济》杂志主要报道范围囊括卫生经济学所有研究领域,重点包括: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卫生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卫生筹资、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调查(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与市场)、疾病经济负担、健康投资效益、健康与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的卫生经济学)、医院经济运营、卫生财务管理与分析、会计与审计、成本核算、药物经济以及境外卫生经济动态等。《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和为卫生改革服务的报道原则,并一直努力做到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科技成果报告与工作实践总结以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三者统筹兼顾。在不断努力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的同时,《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2009年,由《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每年主办的以“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11届,这11届卫生经济学术研讨会不仅为我国的卫生经济工作者提供了理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起到了建言献策的作用。2010年,《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决定以中国卫生经济学术论坛为今后年会品牌,并于2010年12月以“创新卫生经济工作 适应并推动卫生改革”为主题,在海南省成功举办了第12届中国卫生经济学术论坛,本届论坛在平台搭建、推动卫生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预期效果,《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办刊30年来,在国家卫生部、黑龙江省卫生厅以及出版管理等部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下,在历届编委和采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正不断成长和壮大。展望未来,党的十七大已为进一步的医疗卫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专门研究卫生经济的权威期刊,抓住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机遇,勇敢面对学术界和期刊领域的各种挑战,相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社区脑卒中筛查性干预模式运行成效与成本效用分析

    汤华山吴依帆曹贤徐唐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社区人群脑卒中筛查性干预模式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及其成本效用.方法:本研究以3 561例参与2017年、2019年、2021年筛查性干预的40岁以上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将脑卒中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种状态,通过建立马尔科夫模型探究社区人群脑卒中筛查性干预模式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并统计一期试验期间的成本增量,根据既往研究估算质量调整生命年增量,计算得成本效果增量比,对筛查性干预模式进行评价,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干预性筛查可有效使居民状态向低危方向转移,并最终稳定在低危47.4%、中危31.0%、高危21.6%的分布状态;干预性筛查增量成本为160 245元,增量质量调整生命年为151.129,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1 060.319元/QALY,小于1倍人均GDP,干预方案完全具有成本效果.结论:筛查性干预能够在预防阶段促进社区人群整体向脑卒中低危风险状态转变,且这一方式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用表现.推荐尚不足以完全实行脑卒中社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流程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实行小成本筛查性干预.

    脑卒中成本效果分析防治马尔科夫模型

    "两种医联体"帮扶模式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的比较分析

    李晓轩田昕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帮扶模式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松散型医联体帮扶方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紧密型医联体帮扶方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定量比较分析不同帮扶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提升效果.结果:紧密型医联体和松散型医联体帮扶模式均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人次、中医诊疗人次、转诊人次.紧密型医联体帮扶模式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院人次.结论:紧密型医联体帮扶模式可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且效果优于松散型医联体帮扶模式.

    医疗联合体帮扶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重差分法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协同配置现状研究

    黎娴菁彭蓉韦旅旅蒙珊珊...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探究我国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协同配置现状,梳理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及其不足,为医学科研机构的生产要素优化及其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生产力二要素理论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析生产要素的有序度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探究各序参量协同度变化;借鉴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对促进提升医学科研机构创新主体各生产要素能力的政策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的有序度和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不协同发展趋势,2021年协同水平最差;人员数、机构数、房屋建筑面积生产要素序参量协同度较弱,处于不协同发展状态.在43份政策文本中,内部子模政策工具使用较多,外部子模政策工具使用较少,内外部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结论:人员数、机构数、房屋建筑面积生产要素配置制约医学科研机构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建议增加对医学科研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完善新型机构建设、统筹布局大科学装置及其功能性房屋;出台针对性的系统规划,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新质生产力医学科研机构生产要素配置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2012-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

    宋沙莎邵丽娜锁忠花吴晶...
    70-7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全国及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纵向变化趋势和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量2012-2021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以及分解法来测量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地区差距的大小及来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研究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纵向变化趋势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我国总体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在不断增长,地区间差距逐渐缩小,呈现集中趋势特点;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水平差距并未扩大,但发现部分地区内差距仍然显著.结论:全国医疗服务效率小幅增长,地区差距总体下降,但基尼系数显示,地区间贡献率仍是主要差距来源.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总体集中,但部分地区效率较低,内部差距明显.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空间分布地区差异

    基于岗位分类评价系数法的医院绩效分配策略

    冯大勇左一博蒋帅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疗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致力于探索一种既高效又公平的全员岗位基础奖金分配策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岗位分类评价系数法可有效解决此难题,探讨了以相对价值比率法为核心的临床与医技人员绩效管理和以岗位评估为指导的行政后勤绩效管理这两种医院绩效分配管理基础架构;总结出基础奖金岗位系数评价法的通用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医院医疗收入3年(2021-2023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5%,同期从亏损实现盈利,"国考"成绩从C跃升到B,患者满意度稳步提高到97%以上.为此,提出基于岗位分类评价系数法的医院绩效分配策略: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为绩效分配提供基础保障,医院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为绩效分配提供战略支持,绩效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持续改进医院绩效分配.

    岗位分类评价系数法医院绩效分配策略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变迁历程、演进逻辑与发展趋势

    郑大喜罗毅
    78-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保障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活动有序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经历了从试行探索到全面推进又到加强深化的3个发展阶段,随着环境和风险变化而动态调整.展望未来,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注重评价和报告,强化医院管理层责任,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并有效实施;加快数智化转型,按前置规则自动防范关键节点风险,提升控制效率与效果;拓展控制范围,在业财融合中实现公立医院经济与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全覆盖;聚焦重点业务、关键岗位,防范化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及业务活动重大风险;多部门协同,多机制联动,全方位合力督促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演进历程主题框架风险发展趋势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探索

    苏昱霖王亦冬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围绕"是什么一为什么一如何做"的逻辑思路,在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后,提出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点的理解与认识,并分析发展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探索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发展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思路,为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赋能.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基于HTA的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准入机制国际实践与启示

    张晨曦王海银刘昕金春林...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构建适用于我国的基于卫生技术评估(HTA)的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准入机制.方法:梳理目前各省份医保准入流程,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其不足之处;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英国和新加坡医保准入的经验和HTA报告包含的指标信息.结果:我国大部分地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虽然由"排除法"逐渐向"准入法"过渡,但缺乏准入评估的工具.英国和新加坡医保准入机制主要包括主题遴选、评估范围界定、实施HTA、医保准入决策等;HTA报告包含临床证据、成本证据、评估项目对卫生体系的预算影响等数据资料.结论:可以通过多准则决策分析构建循证卫生政策决策框架;通过制定国家层面指导性文件、多情境下HTA评估体系、加强对HTA的监督等途径构建基于HTA医保准入机制.

    医疗服务项目卫生技术评估医保准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