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线动态列线图可视化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应用研究

    李静孟润祺郭鲁恒谷琳琳...
    1069-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性急性肾损伤(sAKI)的危险影响,构建sAKI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价值,开发动态列线图,帮助临床医生及早且更容易识别sAKI高风险患者。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23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24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KI分为sAKI组和非s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将两组间不均衡变量纳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sAKI预测模型。通过5折交叉验证、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sAKI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并开发模型的在线动态列线图。结果 24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110例(44。9%)在ICU住院期间发生sAKI,135例(55。1%)未发生sAKI。与非sAKI组比较,sAKI组患者女性、高血压、有创机械通气(IMV)、肾脏替代治疗(RRT)、使用血管加压药比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Na+、K+、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更高;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优势比(OR)=2。208,95%可信区间(95%CI)为1。073~4。323,P=0。020]、高血压(OR=2。422,95%CI为1。255~5。073,P=0。012)、使用血管加压药(OR=2。888,95%CI为1。380~6。679,P=0。002)和SCr(OR=1。015,95%CI为1。009~1。024,P<0。001)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sAKI预测模型:ln[P/(1+P)]=-4。665+0。792×女性+0。885×高血压+1。060×使用血管加压药+0。015×SCr。5折交叉验证显示,每次验证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平均值为0。860,说明sAKI预测模型的效能较好;校准曲线分析显示,sAKI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好;DCA显示,sAKI预测模型的净收益较高。分别制作sAKI预测模型的静态列线图和在线动态列线图;与静态列线图相比,动态列线图可手动选择患者的相应特征,直接查看对应的sAKI发生风险。结论 女性、高血压、使用血管加压药和SCr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AKI的主要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sAKI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尽早识别高危患者,并及时干预,提高预防效果;与常用的静态列线图相比,在线动态列线图使预测模型更清晰、更直观、更容易使用。

    在线动态列线图可视化分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

    莱菔硫烷通过AMPK信号调节线粒体稳态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损伤

    岳傲春宋慧平周栩栋韩伟...
    1075-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SFN)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135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COP模型组和SFN干预组,每组45只。采用高压氧舱吸入一氧化碳(CO)法建立ACOP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自由呼吸新鲜空气。SFN干预组大鼠于成功染毒2 h内腹腔注射SFN 20 mg/kg,每日1次,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和ACOP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干预后1 d取3只大鼠脑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干预后7 d取6只大鼠,通过神经行为学评估检测认知功能;干预后1、3、7 d取6只大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的表达,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认知功能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方面均未出现异常;ACOP能够引起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神经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SFN可明显改善中毒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随染毒时间延长,ACOP大鼠脑组织p-AMPK、MFN2表达逐渐降低,DRP1表达逐渐升高,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N干预后,上述蛋白表达均得到明显逆转,SFN干预组脑组织p-AMPK、MFN2表达较ACOP模型组明显增加[p-AMPK阳性表达(A值):0。226±0。003比0。177±0。033,p-AMPK蛋白(p-AMPK/GAPDH):1。41±0。05比0。89±0。05,MFN2阳性表达(A值):0。241±0。004比0。165±0。007,MFN2蛋白(MFN2/GAPDH):1。33±0。04比0。79±0。03,均P<0。05],DRP1表达显著降低[DRP1阳性表达(A值):0。103±0。002比0。214±0。011,DRP1蛋白(DRP1/GAPDH):1。00±0。03比1。50±0。03,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鼠脑组织DRP1蛋白表达与MFN2、p-AMPK蛋白表达均呈线性负相关(R2值分别为0。977、0。971,均P<0。01),p-AMPK蛋白表达与MFN2蛋白表达则呈线性正相关(R2=0。985,P<0。01)。结论 SFN可以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来维持神经元线粒体稳态,从而减轻ACOP所致神经元损伤。

    莱菔硫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线粒体稳态

    中性粒细胞游离脂肪酸受体3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

    肖敏汪鹏李百强李维勤...
    1082-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游离脂肪酸受体3(FFAR3)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①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相关公共微阵列数据集(GSE194331),该数据集包含32例健康成人、5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0例SAP患者数据。下载GSE194331数据集原始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修剪、定量、注释和差异性分析,获取差异性基因。②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5例SAP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1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取各组受试者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FFAR3 mRNA表达量。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SAP患者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与继发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是否为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对SAP患者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GSE194331数据集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健康对照者与胰腺炎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呈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共有301个;生物功能分析获得8个涉及免疫反应的生物功能,且这8个生物功能共富集了44个差异表达基因;细胞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有21个差异表达基因在中性粒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细胞,其中与脂代谢相关的基因是FFAR3。说明FFAR3表达与S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②临床研究结果:45例SAP患者中,有24例在ICU住院期间继发感染,21例未继发感染;感染组SAP患者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非感染组S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2-ΔΔCt:3。8(3。0,4。2)比1。4(1。1,2。7)、1。0(0。8,1。1),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AP患者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与继发感染呈显著正相关(r=0。79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FAR3 mRNA表达量增加是SAP患者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7。212,95%可信区间(95%CI)为3。004~98。61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预测SAP患者继发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为0。750~0。981,P<0。001);当最佳截断值为2。37时,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76。19%。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的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最佳截断值2。37,将45例SAP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FFAR3 mRNA表达量≥2。37的SAP患者继发感染率显著高于FFAR3 mRNA表达量<2。37的患者[82。14%(23/28)比5。88%(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FFAR3 mRNA表达量与SAP患者继发感染密切相关,监测其水平能够有效预测SAP患者继发感染情况。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中性粒细胞游离脂肪酸受体3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是病因复杂危重患者28d昏迷或谵妄及死亡的预测因素

    支海君崔晓雅张凤伟王淑娟...
    1088-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视神经鞘直径(ONSD)是否为病因复杂危重患者28 d昏迷或谵妄及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ICU收治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ICU 24 h内行ONSD床旁超声测量,并于ICU住院期间每日评估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或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4分或-5分定义为昏迷,对声音有反应但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阳性(即存在意识状态急剧改变或波动+注意力障碍+意识水平改变/思维紊乱)定义为谵妄。使用X-tile软件分析ONSD与28 d昏迷或谵妄及死亡的关系,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将ONSD≥X-tile最佳临界值定义为ONSD增宽,纳入ONSD增宽及相关指标,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不同病因危重患者28 d昏迷或谵妄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1例危重患者,其中原发性脑损伤49例,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HIBI)54例,急性心力衰竭70例,脓毒症73例,其他病因75例;184例(57。3%)发生昏迷,173例(53。9%)发生谵妄。28 d随访时,100例死亡,16例仍存在昏迷,20例仍存在谵妄。在全体患者中,随入ICU时GCS评分降低,ONSD呈逐渐升高趋势[GCS评分15分组为5。20(4。93,5。43)mm,10~14分组为5。30(4。90,5。65)mm,6~9分组为5。40(5。10,5。80)mm,<6分组为5。70(5。20,5。96)mm,P<0。05]。X-tile软件分析显示,在全体患者和5种病因患者中,ONSD均为28 d昏迷或谵妄的预测因素,并得出最佳临界值(全体患者为5。60 mm,原发性脑损伤为4。90 mm,HIBI为5。75 mm,急性心力衰竭为5。40 mm,脓毒症为5。90 mm,其他病因为5。75 mm);根据最佳临界值分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在上述患者人群中,ONSD越大,28 d昏迷或谵妄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X-tile软件分析显示,ONSD仅在全体患者及心搏骤停后HIBI、脓毒症和其他病因患者中是28 d死亡预测因素,并得出最佳临界值(全体患者为6。20 mm,心搏骤停后HIBI为5。85 mm,脓毒症为5。35 mm,其他病因为6。10 mm);根据最佳临界值分组,Kaplan-Meier曲线显示,在上述患者人群中,ONSD越大,28 d累积存活率越低,生存时间越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全体患者和原发性脑损伤患者中,ONSD增宽均是28 d昏迷或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全体患者:风险比(HR)=1。513,95%可信区间(95%CI)为1。093~2。095,P=0。013;原发性脑损伤:HR=5。739,95%CI为2。112~15。590,P=0。001];然而,ONSD增宽在全体患者及5种病因患者中均不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ICU 24 h内ONSD是病因复杂危重患者28 d昏迷或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脑损伤、心搏骤停后HIBI、急性心力衰竭、脓毒症及其他病因5种患者人群中,ONSD均是28 d昏迷或谵妄的预测因素,但并非28 d死亡的预测因素。

    急性脑功能障碍床旁超声视神经鞘直径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与循证实践

    刘海迎张越李欣王丹华...
    1095-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并通过循证实践为临床针对此类人群实施早期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①最佳证据总结:系统检索UpToDate临床顾问、Ovid数据库、美国国立临床实践指南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护理和辅助医学文献累积索引(CINAHL)、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医脉通指南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与ICU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相关的文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和原始研究[类实验和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4日。由2名具备循证医学方法学能力的研究人员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②循证实践:选择2024年1月至4月在ICU住院时间超过7 d的老年肌少症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组根据最佳证据总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运动干预,并进行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及7 d、14 d证据应用效果评价。结果 ①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4篇、原始研究6篇(类实验1篇、RCT 5篇);经过文献质量评价,19篇文献均予纳入。最终从评估与诊断、多学科合作、适应证、干预前准备、干预方案、安全监测、干预后评价、特殊任务8个方面形成了31条最佳证据。②最终共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其中17例完成14 d康复锻炼,13例完成7 d康复锻炼;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17例完成14 d监测,10例完成7 d监测。临床证据应用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均未发生心率加快、脱管、身体不适等不良事件;两组患者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均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但干预组7 d时SMI显著高于对照组(kg/m2:8。61±2。66比6。65±1。50,P<0。01)。结论 通过总结ICU老年肌少症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及循证实践,证实开展ICU老年肌少症患者早期运动干预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肌少症运动干预循证护理

    基于eCASH理念成人心脏手术后患者身体约束缩减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吕珊珊郑静刘先锋郭绪英...
    1102-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eCASH理念(即包括合理镇痛、最小化镇静剂使用及最大化人文关怀的早期舒适照护策略),构建成人心脏手术后患者身体约束缩减方案,并进行干预应用,探讨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10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6例心脏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身体约束缩减方案实施的时间节点,将7月至8月收治的2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9月至10月收治的2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身体约束护理流程,包括根据患者病情及意识遵医嘱选取适宜的约束器具,并按时检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实施以eCASH理念为基础的身体约束缩减方案,包括术前访视、术后依据约束决策轮及身体约束流程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身体约束,并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约束比例、约束时间、约束相关并发症(肢端水肿、约束区域皮肤红肿、皮肤破溃等)发生率、约束器具使用规范率、谵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外循环、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及手术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约束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6。95%(40/236)比84。40%(211/250),P<0。01],约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0(0,1。0)比7。0(5。5,10。0),P<0。01],且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约束相关并发症:0。85%(2/236)比1。60%(4/250),谵妄:0%(0/236)比2。80%(7/250),均P<0。05],约束器具使用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40/40)比90。52%(191/211),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结论 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成人心脏手术后患者身体约束缩减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约束比例及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约束时间,同时降低谵妄发生率,提升约束器具使用的规范化程度,且不增加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eCASH理念心脏手术后身体约束

    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新发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凌秀雯杨建中
    1108-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上脓毒症新发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病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目前针对脓毒症新发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脓毒症和房颤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均存在密切联系。NLRP3炎症小体既可以诱导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随后释放细胞促炎因子,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可以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推断NLRP3炎症小体极可能参与了脓毒症新发房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和作用、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中的作用、NLRP3炎症小体促进房颤发生的机制、NLRP3炎症小体与脓毒症新发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脓毒症新发房颤的可行性、脓毒症新发房颤可能的治疗靶点6个方面,总结归纳了目前有关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其促进房颤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研究NLRP3炎症小体促进脓毒症新发房颤的机制及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NLRP3炎症小体脓毒症新发心房颤动发病机制

    Maresin-1调节免疫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刘苹祝光燕夏海发
    1113-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反应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抗原和微生物侵害的宿主防御机制,炎症反应加剧会导致组织损伤并发展为全身炎症性疾病。Maresin-1作为具有代表性的ω-3脂肪酸衍生物,在急性炎症性疾病中对先天性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具有调节作用,其促进感染性炎症消退的作用已被广泛探索。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aresin-1对适应性免疫系统也有直接作用,能防止急性炎症向慢性炎症过渡。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Maresin-1对炎症调控作用的相关文献,总结各种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Maresin-1对各类免疫细胞的调节机制,以期深入了解Maresin-1调节免疫细胞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从而为Maresin-1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Maresin-1免疫细胞炎症性疾病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竹唐立丽张杰何东蕊...
    1117-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控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不明确。线粒体动力学是维持线粒体形态、数量正常及线粒体功能正常运行的关键,是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线粒体动力学紊乱通过调节肾小管功能参与SA-AKI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深入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在SA-AK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SA-AK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脓毒症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线粒体动力学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