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部

沈中阳

月刊

2095-4352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Journal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9年1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以各级、各专业从事危重病急救医学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及医学教学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涉及各学科疾病导致的非手术及手术后的急性危重病单一器官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或衰竭发病机制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救治方法研究及救治经验。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指南、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综述、讲座、理论探讨、基层园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CCCM论坛、科研新闻速递、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脓毒症基础研究——进展与挑战

    吴淼白镓玮严颜解鑫宇...
    56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人们对脓毒症的认知从"脓毒症 1.0"提高到了"脓毒症 3.0",脓毒症的临床管理共识也不断更新,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深入探明脓毒症发病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揭示脓毒症本质、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脓毒症基础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并就脓毒症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微生物、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内皮功能障碍、免疫治疗及生物标志物等方面,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脓毒症基因多态性微生物内皮功能障碍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

    北京地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病率、临床特征和结局

    高娜王美平姜利朱波...
    567-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后,分析危重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北京急性肾损伤课题组(BAKIT)数据库,收集2012 年 3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北京地区 28 家三级医院 30 个ICU连续收治的 9 049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AKI或脓毒症将患者分为无AKI无脓毒症组、有AKI无脓毒症组、无AKI有脓毒症组、有AKI有脓毒症组.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入ICU主要原因、伴随疾病、入ICU 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生理学与实验室指标、ICU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基于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分期,以及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和院内病死率等预后指标.观察终点为出院或院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CU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CU患者住院期间累积生存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 3 107 例重症患者,其中无AKI无脓毒症组 1 259 例、有AKI无脓毒症组 931 例、无AKI有脓毒症组 264 例、有AKI有脓毒症组653 例.与其他 3 组比较,有AKI有脓毒症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MAP)更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及接受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肾脏替代治疗(RRT)的比例更高(均P<0.01).3 107 例患者中有 1 584 例(51.0%)诊断为AKI,且脓毒症患者AKI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脓毒症患者[71.2%(653/917)比 42.5%(931/2 190),P<0.01].无脓毒症患者中KDIGO 0 期人群占比最高(57.5%),脓毒症患者中,KDIGO 3 期人群占比最高(32.2%).在同一KDIGO分期中,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脓毒症患者[0 期:17.8%比 3.1%,1 期:36.3%比 7.4%,2 期:42.7%比 17.1%,3 期:54.6%比 28.6%,AKI:46.1%比 14.2%,均P<0.01].有AKI有脓毒症组患者的ICU病死率(38.7%)和院内病死率(46.1%)明显高于其他3 组(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显示,有AKI有脓毒症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无AKI无脓毒症组、有AKI无脓毒症组和无AKI有脓毒症组(53.9%比 96.9%、85.8%、82.2%,Log-Rank:χ2=379.901,P<0.001).亚组分析显示,存活患者中,有AKI有脓毒症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其他 3 组(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冠心病、AKI、脓毒症、脓毒症合并AKI是ICU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校正协变量后,AKI、脓毒症、脓毒症合并AKI均与较高的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显著相关,而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ICU病死率[校正优势比(OR)=14.82,95%可信区间(95%CI)为 8.10~27.12;Hosmer-Lemeshow检验:P=0.816]和院内病死率(校正OR=7.40,95%CI为 4.94~11.08;Hosmer-Lemeshow检验:P=0.708)均最高.结论 脓毒症患者的AKI发病率高,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疾病负担更高,生理学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更多,且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明显增高.存活患者中,脓毒症合并AKI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也更长.年龄、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冠心病、AKI及脓毒症是ICU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急性肾损伤脓毒症病死率

    中国西南地区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脓毒症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付晶张瑞鹏许美馨王新...
    574-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 2 年间脓毒症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脓毒症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 2021 年 9 月 1 日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并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出院诊断、出院科室、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预后;比较住院期间不同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住院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 3 568 例脓毒症患者,中位年龄 58(35,74)岁,男性 2 147 例(占 60.17%),中位住院时间 13(8,24)d,中位住院费用 3.98(1.87,8.83)万元.2 年间脓毒症病例数超 100 例的住院科室分别为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科、肾内科、急诊内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新生儿监护室和急诊外科,其中ICU(包括中心ICU和EICU)患者 1 210 例(占 33.91%).ICU患者住院费用较高[6.7(3.1,15.5)万元],住院时间较长[9(3,17)d],病死率较高[35.29%(427/1 210)].3 568 例脓毒症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 448 例,存活 3120 例.死亡组脓毒症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年龄(岁):75(60,86)比 57(30,71),男性比例:67.86%(304/448)比 59.07%(1 843/3 120),住院费用(万元):6.7(3.0,16.9)比 3.7(1.8,8.1)],合并糖尿病比例明显低于生存组[4.91%(22/448)比 10.45%(326/3120)],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生存组[d:10.0(3.0,19.0)比13.0(8.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OR)=0.75,95%可信区间(95%CI)为0.59~0.96]、高龄(OR=1.04,95%CI为 1.03~1.05)及合并糖尿病(OR=0.32,95%CI为 0.19~0.54)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住院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中国西南地区脓毒症疾病负担较重,尤其是ICU患者病死率高、住院费用高,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重.男性、高龄及合并糖尿病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住院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西南地区脓毒症流行病学死亡风险

    关于经过广告审批后的广告中存在不规范医学名词术语未予更改的声明

    577页

    预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王桐李军郝迪齐安龙...
    578-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预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 28d病死率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方法 基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急诊医学科病案机构数据库,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急诊收治的91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信息,包括人口基线资料和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主要结局(28d病死率).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训练集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所有重要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 28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860例符合标准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训练集472例,验证集388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28d病死率分别为 52.5%(248/472)、54.1%(210/388).在训练集中,死亡组的年龄、呼吸频率(R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碱剩余(BE)、淋巴细胞计数(LYM)、血红蛋白(Hb)水平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比例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优势比(OR)=0.023 0,95%可信区间(95%CI)为-0.2044~0.1130]、MPV(OR=0.1798,95%CI为-0.8776~0.1727)、Hb(OR=0.0078,95%CI为 0.010 3~0.040 8)、降钙素原(PCT;OR=1.957 0,95%CI为 1.2430~3.081 0)和D-二聚体(OR=0.000 1,95%CI为-0.000 4~0.000 1)是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 28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基于上述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列线图模型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 28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907(95%CI为0.864~0.940)、0.822(95%CI为 0.781~0.863).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及验证集的预测结果与观察结果之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NLR、MPV、Hb、PCT和D-二聚体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 28d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列线图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

    mROX指数预测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结局的价值

    王雪婷张志明曹雯
    585-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ROX(mROX)指数预测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结局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致ARDS且需要HFNC治疗的 57 例患者.根据是否成功撤机将患者分为HFNC失败组和HFNC成功组.记录两组患者入ICU后实验室检查、入ICU首个24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HFNC治疗即刻和 6h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治疗方案、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电话随访患者 28d和 90d结局.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HFNC失败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FNC失败组和HFNC成功组患者 28d和 90d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 6 h mROX指数和 6hROX指数预测患者HFNC成功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 57 例新冠病毒感染致ARDS患者,其中HFNC成功组 34 例,HFNC失败组 23 例.与HFNC成功组比较,HFNC失败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乳酸(Lac)水平及使用升压药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治疗即刻和 6h呼吸频率(RR)均明显升高,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治疗即刻氧合指数(PaO2/FiO2)及治疗即刻和 6 h SpO2、PaO2、ROX指数、mROX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HFNC成功组患者28d累积生存率(100%比26.1%)和90d累积生存率(85.3%比21.7%)均明显高于HFNC失败组(均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c[优势比(OR)=0.129,95%可信区间(95%CI)为0.020~0.824]、SOFA评分(OR=0.382,95%CI为0.158~0.925)、6 h ROX指数(OR=0.099,95%CI为0.011~0.920)、6 h mROX指数(OR=23.703,95%CI为1.415~396.947)与HFNC治疗结局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 h mROX指数和 6hROX指数预测患者HFNC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分别为 0.809、0.714),其中 6 h mROX指数AUC明显高于 6hROX指数(P<0.01),当6 h mROX指数截断值为 4.5 时,敏感度为 88.2%,特异度为 52.2%.结论 6 h mROX指数对HFNC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致ARDS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高于 6hROX指数,当 6 h mROX指数>4.5 时,预测HFNC治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新冠病毒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OX指数mROX指数经鼻高流量氧疗

    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许华赵洋朱辰林许力井...
    59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不同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探讨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3年3月至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2012 年欧洲重症医学协会AGI定义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AGI 0~Ⅳ级组.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 28d临床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 92 例脓毒症ARDS患者,其中AGI 0 级组 7 例、AGIⅠ级组 20 例、AGIⅡ级组 38 例、AGIⅢ级组 23 例、AGIⅣ级组 4 例,AGI发生率为 92.39%.随AGI分级增加,ARDS分级越高,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腹内压(IA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28 d病死率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氧合指数(PaO2/FiO2)呈明显降低趋势(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ARDS分级与患者AGI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指数分别为0.386、0.473、0.372,均P<0.001),PaO2/FiO2 与患者AGI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指数为-0.425,P<0.001).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中,28 d存活 68 例,28 d死亡 17 例.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ARDS分级、AGI分级、PaO2/FiO2、IAP、AGI 7 d最差值、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优势比(OR)=1.350,95%可信区间(95%CI)为 1.071~1.702,P=0.011]、PaO2/FiO2(OR=0.964,95%CI为 0.933~0.996,P=0.027)和AGI7d最差值(OR=2.103,95%CI为 1.194~3.702,P=0.010)是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 28d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OR=1.384,95%CI为1.153~1.661,P<0.001)、PaO2/FiO2(OR=0.983,95%CI为 0.968~0.999,P=0.035)和AGI7d最差值(OR=1.992,95%CI为 1.141~3.478,P=0.015)是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 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PaO2/FiO2 和AGI7d最差值对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 28d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24(95%CI为0.697~0.950)、0.760(95%CI为 0.642~0.877)和 0.721(95%CI为 0.586~0.857),均P<0.01;当上述指标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5.50 分、163.45 mmHg(1 mmHg≈0.133 kPa)、2.50 级时,敏感度分别为 94.1%、94.1%、31.9%,特异度分别为 80.9%、67.6%、88.2%.结论 脓毒症ARDS患者AGI的发生率约为 90%,AGI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SOFA评分、PaO2/FiO2 和AGI7d最差值对脓毒症ARDS合并AGI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OFA评分和AGI7d最差值越大、PaO2/FiO2 越小,患者病死率越高.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预后

    盐酸小檗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凌颖沈琪王剑袁玉凡...
    597-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48 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am组,6 只)、脓毒症模型组(LPS组,14 只)、盐酸小檗碱干预组(Ber组,14 只)和Notch信号通路抑制组(DAPT组,14 只).DAPT组于制模前 2h腹腔注射 5 mg/kg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采用向大鼠腹腔注射 10 mg/kg脂多糖(LPS)的方式复制脓毒症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 mL.Ber组和DAPT组于制模 2h后灌胃 50 mg/kg盐酸小檗碱;Sham组和LPS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制模0、6、12、24 h观察大鼠体温、体质量、行为学和存活情况.制模24h后麻醉取腹主动脉血,处死大鼠后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 1(Claudin1)]、Notch1 及其下游靶信号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制模后 24 h,与Sham组比较,LPS组、Ber组和DAPT组大鼠体质量均下降,体温均有所升高,其中LPS组变化最明显,DAPT组次之,Ber组改变最轻;LPS组、Ber组和DAPT组存活率均较Sham组下降[42.9%(6/14)、57.1%(8/14)、57.1%(8/14)比 100%(6/6)],故每组取 6 只用于后续检测.肠道大体观察显示,LPS组大鼠回肠组织水肿及腹腔渗血情况最为严重,Ber组情况明显改善,DAPT组次之.光镜下显示,LPS组大鼠回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Ber组明显改善;DAPT组差于Ber组.电镜下显示,LPS组大鼠回肠微绒毛大量脱落,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结构严重损伤;Ber组情况明显改善,DAPT组差于Ber组.LPS组大鼠血清DAO、iFABP、TNF-α、IL-6 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Ber组上述指标较LPS组明显降低[DAO(μg/L):4.94±0.44 比 6.53±0.49,iFABP(ng/L):709.67±176.97 比 1 417.71±431.44,TNF-α(ng/L):74.70±8.15 比 110.36±3.51,IL-6(ng/L):77.34±9.80 比 101.65±6.92,均P<0.01],而DAPT组上述指标较Ber组明显升高.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PS组大鼠回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Notch1及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降低;Ber组上述指标均较LPS组明显升高[mRNA表达:Occludin mRNA(2-ΔΔCt):1.61±0.74 比 0.30±0.12,Claudin1 mRNA(2-ΔΔCt):1.97±0.37 比 0.58±0.14,Notch1 mRNA(2-ΔΔCt):1.29±0.29 比 0.36±0.10,Hes1 mRNA(2-ΔΔCt):1.22±0.39 比 0.27±0.04;蛋白表达:Occludin/GAPDH:1.17±0.14比0.74±0.04,Claudin1/GAPDH:1.14±0.06比0.58±0.10,Notch1/GAPDH:0.87±0.11比0.56±0.09,Hes1/GAPDH:1.02±0.13 比 0.62±0.01;均P<0.05],DAPT组上述指标较Ber组降低.结论 盐酸小檗碱早期使用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其机制考虑与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及经Notch1 信号通路调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关.

    盐酸小檗碱脓毒症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Notch1信号通路

    槲皮素对敌草快中毒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黄山王建红欧仁阳饶国胜...
    604-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槲皮素(QR)对敌草快(DQ)中毒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0 只SPF级健康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Q模型组、QR治疗组和QR对照组,每组 20 只.采用一次性腹膜腔注射 40 mg/kg DQ溶液 1mL的方法建立DQ中毒模型;正常对照组和QR对照组腹膜腔注射等量纯水.制模 4h后,QR治疗组和QR对照组灌胃 50 mg/kg QR溶液 0.5 mL;正常对照组和DQ模型组灌胃等量纯水;均每日 1 次,连续 7d.7d后麻醉小鼠取眼球血,处死后收集肝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1 比色法(WST-1)、硫代巴比妥酸法(TBA)和酶促反应法检测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Kelch样ECH相关蛋白 1(Keap1)、活化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9(caspase-9)的蛋白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下显示,DQ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线粒体严重损伤,QR治疗组线粒体损伤情况较DQ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Q模型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GSH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与DQ模型组比较,QR治疗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水平均显著降低[ALT(U/L):52.60±6.44 比 95.70±8.00,AST(U/L):170.45±19.33 比 251.10±13.09,MDA(nmol/mg):12.63±3.41 比 18.04±3.72],肝组织GSH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GSH(μmol/mg):39.49±6.33 比 20.26±3.96,SOD(U/mg):121.40±11.75 比 81.67±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Q模型组肝组织Nrf2 和HO-1 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Keap1 和活化caspase-9 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与DQ模型组比较,QR治疗组肝组织Nrf2、HO-1 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Nrf2/β-actin:1.17±0.08 比 0.92±0.45,HO-1/β-actin:1.53±0.17 比 0.84±0.09],Keap1和活化caspase-9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Keap1/β-actin:0.48±0.06比1.22±0.09,活化caspase-9/β-actin:1.17±0.12 比 1.59±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QR可通过激活Keap1/Nrf2 信号通路减轻DQ中毒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

    槲皮素敌草快急性中毒急性肝损伤氧化应激保护作用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辜习卯叶海军徐承雷林杼颖...
    609-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 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 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 18 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 6 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 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 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5 d.2 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 4(TLR4)的蛋白表达.③ 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8 g/L西维来司钠 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7 g/L西维来司钠 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6 g/L西维来司钠 1mL).培养 48h后收集细胞,行 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结果 ① 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 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A值):5.23±2.02 比 116.67±23.06,MUC5AC(A值):5.40±3.09比23.81±7.09,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 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 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 比 0.93±0.15,均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 比 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 比 1.75±0.10,均P<0.05].结论 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西维来司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黏蛋白5AC肝内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