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寿楠海

月刊

1009-9905

puwai@sdu.edu.cn,puwaijinzhan@126.com

0531-82169203

250012

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卫生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被确定为外科学类,肿瘤学类,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以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工作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普通外科领域内最新学术动态和进展、临床实践经验和原创性科研成果,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唐海啸龚航军韩刚曹羽...
    892-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印戒细胞癌(SRCC)是一种少见的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绝大多数的结直肠SRCC位于右半结肠,发病时患者较年轻,诊断时临床或病理分期较高,其预后显著差于腺癌等其他结直肠癌病理学亚型.目前,结直肠SRCC发生的分子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且尚有争议,其分子机制可能包括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突变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AS/RAF/MAPK信号通路、PIK3CA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SMAD4和TGF-β信号通路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CpG岛甲基化表型和染色体不稳定性.故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结直肠SRCC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以期为未来结直肠SRCC的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结直肠癌印戒细胞癌分子机制信号通路

    51例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行TEP的阶梯性手术程序化探讨

    汤晓飞汤志杰朱云祥
    896-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经实践体会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最佳程序化手术路径.总结笔者团队TEP治疗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路径的程序化操作,第一阶段为2016年3—11月,完全遵循陈双教授7步法实施TEP;第二阶段为2016年12月—2020年1月,改良陈双教授7步法TEP中的部分操作技巧;第三阶段为2020年2—12月,实施笔者团队TEP操作路径.以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指标,从而评估其阶梯性手术程序化的优势进展.三阶段以来,所实施的程序化手术,所用手术时间渐短(P<0.05),且并发症无显著增加(P>0.05).不断优化的TEP的手术路径的程序化,更便于手术者学习操作.

    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疝修补术程序化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田志帅贾明洋陈帅帅黄振东...
    899-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症患者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高,PONV与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息息相关.探索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减少LSG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LSG的61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术前接受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准备(ERAS组),35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围手术期准备(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0~<6 h、6~<24 h、24~72 h的PONV评分、次数及VAS疼痛评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6 h、6~<24 h、24~72 h内,ERAS组PONV的评分、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0~<6 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4 h、24~72 h ERAS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ERAS在LSG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ERAS可降低患者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加速康复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肥胖症

    腹膜前引流与疝环关闭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陶俊王贵和江世芳
    903-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分析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TAPP)术中行腹膜前引流与疝环关闭的预后差异,评估不同方案对血清肿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TAPP手术的98例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组51例,疝环关闭组47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腹膜前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疝环关闭组,但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损伤、急性尿潴留、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补片感染、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腹膜前引流组血清肿发生率5.9%(3/51),明显低于疝环关闭组的2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腹膜前引流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疝环关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GilbertⅢ型腹股沟斜疝这类特殊患者,为降低腹腔镜疝术后早期血清肿的发生,腹膜前引流相较于疝环关闭更值得推荐.

    腹股沟斜疝GilbertⅢ型腹膜前引流疝环关闭血清肿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腔镜经肛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

    郗琦李国翠赵晓琼
    906-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经肛改良Soave根治术)和观察组(腹腔镜下改良Soave根治术),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3个月的排便功能.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前肠道准备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能够缩短术前肠道准备、术后肠道恢复、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改善术后排便功能.

    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改良Soave根治术排便功能

    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王庆生陈汉蕊陈苗苗
    909-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不同手术途径的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行经辅助切口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行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小肠传输能力(曲线下面积、峰值浓度)、血清透明质酸降解酶1(HYAL1)、1-磷酸鞘氨醇(S1P)、术后并发症与预后情况.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9.52±20.21)min、(11.89±1.64)d、(1.21±0.22)d、(1.43±0.68)d,均短于对照组的(158.47±22.13)min、(13.51±1.77)d、(1.32±0.24)d、(2.18±0.71)d;术中出血量(93.93±12.47)mL,低于对照组的(108.84±14.2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研究组曲线下面积、峰值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血清SIP、HYAL1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拖出式和经辅助切口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案,而前者能优化手术步骤,减轻损伤,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低位直肠癌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小肠传输能力T淋巴细胞并发症

    胃周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杨迎新毛伟征
    912-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胃癌的761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胃周癌结节(TD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761例患者中122例存在胃周TDs,阳性率为16.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分期、远处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术中腹水状态与TDs阳性相关(均P<0.001);与性别、年龄、术前CA19-9、Lauren分型、肿瘤位置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升高、神经浸润、高N分期和远处转移是胃周TD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远处转移(P=0.049)是多发胃周TDs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每个胃周TDs计入转移淋巴结,按转移淋巴结数量与癌结节阴性组1:1匹配后,两组在腹水状态、神经浸润、远处转移及pTNM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胃周TDs与胃癌术前CEA升高、神经浸润、高N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胃周TDs不同于淋巴结转移,比同等数量的转移淋巴结有着更高侵袭性,更接近于局限性腹膜转移(P1a).

    胃肿瘤癌结节淋巴结肿瘤转移危险因素

    三维重建技术在胆管肿瘤教学中的应用

    张朋飞俎雪玲
    916-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三维重建技术在胆管肿瘤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肝胆外科实习的学生30名,进修医师10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法、研究组选择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开展临床教学工作,观察并比较教学质量.研究组的考试成绩、学生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胆管肿瘤相关外科知识的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胆管肿瘤三维重建案例教学法效果

    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及防治

    王国辉王赞邢扩牛波波...
    920-922页

    先天性巨结肠巨结肠根治术吻合口瘘回肠末端造瘘营养干预防治

    肝移植术后十二指肠淤滞症1例

    白志清马建明庄卓男赵洪强...
    923-924页

    十二指肠淤滞症肝移植动脉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