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头体针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郝红艳赵瑜杨侃何霞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体针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中重度干眼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眼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体针治疗,两组治疗4周观察效果.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眼部症状评分、泪膜稳定性相关指标、临床疗效、睑板腺分泌能力、泪液中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眼表荧光染色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泪眼分泌实验、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脂质层厚度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睑板腺分泌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溶菌酶、表皮生长因子、乳铁蛋白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体针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及泪膜稳定性相关指标,增强睑板腺分泌能力,促进溶菌酶、表皮生长因子、乳铁蛋白分泌,安全可靠.

    干眼症头体针玻璃酸钠眼液中医疗效

    视觉感知训练配合0.05%环孢素A治疗对中度干眼症患者眼表及泪膜的影响

    律学彦王惠郑洪霞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视觉感知训练配合0.05%环孢素A治疗对中度干眼症患者眼表及泪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8例中度干眼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0.05%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给予视觉感知训练配合0.05%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河高度、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33,P=0.000);②观察组与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129,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眼症状评分较低,效果较好;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58,P=0.000).观察组治疗前后OSDI评分、DASS-21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FL、泪河高度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泪膜散射指数(TF-OSI)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UT、S I t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觉感知训练配合0.05%环孢素A治疗对中度干眼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干眼症状、眼表健康和视觉质量,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中度干眼症视觉感知训练0.05%环孢素A眼表泪膜

    基于列线图建立儿童双眼屈光不均衡的风险因素模型及应用价值探讨

    邱明忠邹美波赵晨皓钱汉良...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双眼屈光不均衡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视力检查的156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屈光正常组82例和屈光不均衡组74例.收集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睡眠时间、用眼时间、阅读距离、眼部家族病史等资料;采用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等仪器检测两组儿童的视力测试指标,包括眼压、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功能性光学区、球差和彗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儿童双眼屈光不均衡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屈光不均衡组儿童的用眼时间更长(P<0.05),眼部疾病家族史比例、双眼眼压、屈光力、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和瞳孔直径的差值及高阶像差均高于屈光正常组(P<0.05),而每日睡眠时间、阅读距离和功能性光学区均低于屈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眼部家族病史[(OR)=13.523(95%CI:3.358,54.461)]、睡眠时间[(OR)=0.064(95%CI:0.023,0.179]、用眼时间[(OR)=21.424(95%CI:6.121,74.983)]、阅读距离[(OR)=0.087(95%CI:0.036,0.211)]、眼压差值[(OR)=86.960(95%CI:14.687,514.897)]、角膜屈光力差值[(OR)=1.736(95%CI:1.043,2.890)]、等效球镜度差值[(OR)=12.937(95%CI:4.300,38.925)]、眼轴长度差值[(OR)=29.077(95%CI:10.166,83.170)]、瞳孔直径差值[(OR)=14.179(95%CI:4.880,41.198)]、功能性光学区差值[(OR)=0.495(95%CI:0.291,0.844)]、球差[(OR)=68.843(95%CI:16.304,290.687)]、彗差[(OR)=2.085(95%CI:1.007,4.318)]均是儿童双眼不均衡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的用眼习惯和眼部检测指标均是影响其双眼屈光不均衡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

    屈光不均衡列线图模型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等效球镜度多因素分析

    列线图构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模型及验证

    董晓敏杨建玲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3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3 389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 100眼作为研究对象.术后6个月内出现恶性青光眼的97例(42眼)作为发生组,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的3 292例(2 058眼)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相对晶状体位置(LOWE系数)、高眼压情况、房角结构、眼轴长度、青光眼类型等;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1 000次重复采样,以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组年龄<50岁、术前持续高眼压、房角结构完全关闭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晶状体厚度低于未发生组(P<0.05),眼轴长度短于未发生组(P<0.05),前房深度浅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眼压高[(OR)=24.179(95%CI:1.724,339.108)]、房角结构完全关闭[(OR)=59.427(95%CI:4.173,846.224)]、急性青光眼:[(OR)=15.507(95%CI:1.063,226.222)]是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大[(OR)=0.022(95%CI:0.001,0.692)]、晶状体厚[(OR)=0.037(95%CI:0.003,0.493)]、眼轴长度长[(OR)=0.506(95%CI:0.264,0.971)]和前房深度深[(OR)=0.0004(95%CI:0.000,0.963)]是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保护因素(P<0.05).模型评估显示,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79,约登指数为0.871,敏感性为89.3%(95%CI:0.790,0.960),特异性为97.8%(95%CI:0.850,0.980),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曲线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高精确度,Bootstrap方法显示均方误差为0.032.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是否发生的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在手术过程中应给予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特别关注,以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风险.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列线图眼轴长度高眼压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风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张敏张琳琳房琳成锴...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3例FEVR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RRD分为RRD组(41例)与非RRD组(6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FEVR合并RRD的影响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将传统Logistic与LASSO-Logistic两组回归模型对比,通过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RRD组中男性青少年更多,且合并眼部外伤史、高度近视、角膜、视网膜及颞侧玻璃体增生、嵴样改变和基因突变的概率较非RRD组更高(P<0.05).RRD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效球镜度及整体血流密度均低于非RRD组,眼压高于非RRD组(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5.257(95%CI:2.012,15.828)]、青少年[(OR)=0.887(95%CI:0.848,0.923)]、眼部外伤史[(OR)=4.750(95%CI:1.762,13.781)]、高度近视[(OR)=3.867(95%CI:1.330,11.678)]、眼压高[(OR)=1.171(95%CI:1.065,1.298)]、整体血流密度低[(OR)=0.684(95%CI:0.579,0.790)]、视网膜增生[(OR)=2.977(95%CI:1.214,7.750)]、颞侧玻璃体增生[(OR)=3.379(95%CI:1.522,7.861)]、嵴样改变[(OR)=6.715(95%CI:2.824,17.789)]、FZD4 突变[(OR)=5.430(95%CI:1.814,18.183)]、LRP5 突变[(OR)=5.057(95%CI:1.749,15.756)]的FEVR患者合并RRD的风险更高(P<0.05).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的AIC及BIC分别为212.380和263.308,精确度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基于LASSO法筛选出的变量组成的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在评估FEVR患者合并RRD方面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孔源性视网膜脱落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

    枸杞糖肽对角膜碱烧伤小鼠角膜炎症反应及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闫雅蓉刘菁华颜鑫霖井雅朋...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枸杞糖肽(LbGp)在角膜碱烧伤损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45只健康、SPF级、6~8周、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损伤对照组(PBS组)、LbGp治疗组(LbGp组),每组15只.PBS组和LbGp组小鼠右眼复制碱烧伤模型,采用点眼联合结膜下注射的方式分别给予PBS溶液或LbGp溶液(10 mg/mL)治疗.治疗后第3天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和角膜组织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角膜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磷酸化水平.治疗后的第14天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混浊程度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结果 治疗后第3天LbGp组小鼠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快于PBS组(P<0.05).N组、PBS组及LbGp组的NF-KB-p65、NLRP3、IL-1β及IL-6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均高于N组(P<0.05),LbGp组均低于PBS组(P<0.05).LbGp组角膜基质中MPO染色阳性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较PBS组减轻.治疗后第14天LbGp组小鼠角膜混浊评分低于PBS组(P<0.05).结论 LbGp治疗可以抑制小鼠角膜碱烧伤后NF-κB的激活及NLRP3、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过度的炎症反应,促进小鼠角膜上皮再生及角膜结构恢复,有助于恢复角膜的透明性和完整性.

    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枸杞糖肽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

    多模影像对糖尿病小鼠眼底特征的实验研究

    赵春林马广成陶思翰陈卓琳...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影像改变特征,为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特征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8周龄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1周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浓度,模型复制成功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组)与正常小鼠(对照组)喂养5个月,5个月后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进行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OCTA)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测,采用图湃软件和Image J软件得出眼底视网膜厚度,血管密度、形态及管径大小,以及荧光素渗漏情况等数据,最后用GraphPad Pris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内层内环视网膜厚度大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内层中、外环及外层内、中、外环厚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表层及深层内、中、外环视网膜血管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一、二级血管管径值均窄于模型组、(P<0.05).应用多模影像技术可以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具体部位及捕捉DR的病变特征,包括微血管瘤、视网膜薄变、小血管迂曲扩张,以及迂曲扩张的小血管周围毛细血管网间隙增宽和囊样暗腔样改变.结论 OCT/OCTA及FFA的多模影像相结合,可以活体监测DR小鼠视网膜早期损伤及毛细血管早期特征改变,对DR基础研究发挥一定作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鼻腔递送血管活性肠肽对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谢娟罗月含魏凌君陶杰...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视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弱视治疗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周龄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2只.采用前爪触地实验测定大鼠视敏度,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定客观视觉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BDN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VIP在视皮层中的表达水平和GFAP表达部位,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皮层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视敏度和客观视觉功能均提高(P<0.05),BDNF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GFAP阳性细胞在正常组与弱视组中主要表达在视皮层Ⅰ层和Ⅵ层,且弱视组大鼠视皮层GFAP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视皮层VIP和GFAP的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VIP对弱视大鼠有治疗作用,可能与活化视皮层星形胶质细胞释放BDNF有关.这为弱视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弱视形觉剥夺血管活性肠肽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13参与瘙痒的研究进展

    梁小玲何爽伍师坚伍冠一...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瘙痒是一种使人不愉快的搔抓感觉.各种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心理性疾病等,均可引发瘙痒,其发病机制复杂.白细胞介素-13(IL-13)属于2型细胞因子,在瘙痒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IL-13主要由辅助型T细胞2(Th2)细胞分泌,其通过与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1(IL-13Rα1)和白细胞介素-4受体α(IL-4Rα)组成的异二聚体结合引起细胞的反应,可直接引起瘙痒或者间接促进其他瘙痒因子释放.该文综述IL-13及其受体的细胞来源、信号通路及其在瘙痒中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

    白细胞介素-13瘙痒激酶抑制剂生物制剂

    Toll样受体家族在IgA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郝艳君白雅雯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Toll样受体(TLR)家族在IgA肾病(IgA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TLRs与IgAN的临床表型及肾脏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因此,TLRs可能成为新的无创性生物学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然而,TLR家族成员众多,其在IgAN发病与进展不同阶段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该文就TLRs在IgAN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作为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LRs在IgAN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IgA肾病Toll样受体免疫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