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髋部肌肉面积、内脏脂肪面积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DXA骨强度参数的关系及对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

    梁译文刘敏刘愉勤高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髋部肌肉面积、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双能X射线测定法(DXA)骨强度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收治的41例老年骨量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DXA骨强度参数、髋部肌肉面积、VFA.随访2年,根据老年OP患者是否发生髋部骨折,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臀中小肌肌肉截面面积(CSA)、臀大肌CSA、VFA及三者联合对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骨密度(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FA高于对照组(P<0.05).臀中小肌CSA与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BMD均呈正相关(r=0.567、0.575、0.671、0.634和0.465,均P<0.05),臀大肌CSA与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BMD均呈正相关(r=0.589、0.667、0.532、0.479和0.586,均P<0.05),VFA与股骨干皮质比率、矩骨皮质比率、股骨颈皮质比率、截面模数、全髋BMD均呈负相关(r=-0.614、-0.652、-0.437、-0.483和-0.564,均P<0.05).发生组年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率、缺乏阳光照射例数占比、VFA均高于非发生组(P<0.05),全髋BMD、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均低于非发生组(P<0.05).全髋BMD[(OR)=0.385(95%CI:0.125,0.648)]、臀中小肌CSA[(OR)=0.252(95%CI:0.111,0.573)]、臀大肌CSA[(OR)=0.232(95%CI:0.101,0.527)]是老年OP 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VFA[(OR)=3.732(95%CI:1.641,8.490)]是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VFA及三者联合预测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敏感性分别为77.78%(95%CI:0.519,0.926)、83.33%(95%CI:0.577,0.956)、88.89%(95%CI:0.639,0.981)、88.89%(95%CI:0.639,0.981),特异性分别为 85.51%(95%CI:0.745,0.925)、82.61%(95%CI:0.712,0.903)、73.91%(95%CI:0.617,0.834)、92.75%(95%CI:0.832,0.973).结论 臀中小肌CSA、臀大肌CSA与老年OP患者DXA骨强度参数呈正相关,而VFA与老年OP患者DXA骨强度参数呈负相关,且三者联合预测老年OP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价值更高.

    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骨强度参数髋部肌肉面积内脏脂肪面积老年影响因素预测价值

    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及与早期预后的关系

    王宇铖俞鹏飞梅俊褚金杰...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及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和太仓市中医医院行PKP术治疗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X射线片、MRI、CT检查统计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依据骨水泥渗漏是否发生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以及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因素.结合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状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及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状况的因素.结果 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骨水泥渗漏25例,渗漏率26.60%;PKP术后早期预后不良有20例,不良率为21.28%.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受伤原因、AO分型、伤椎位置、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骨水泥量≥ 6 mL、椎体周壁破坏、椎体压缩程度≥50%和椎基静脉孔相通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 6 mL[(OR)=3.333(95%CI:1.282,8.664)]、有椎体周壁破坏[(OR)=3.893(95%CI:1.489,10.177)]、椎体压缩程度≥ 50%[(OR)=3.606(95%CI:1.387,9.373)]、椎基静脉孔相通[(OR)=3.900(95%CI:1.477,0.298)]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6 mL、有椎体周壁破坏、椎体压缩程度≥ 50%、椎基静脉孔相通、联合预测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敏感性分别为64.0%(95%CI:0.530,0.750)、56.0%(95%CI:0.449,0.671)、56.00%(95%CI:0.450,0.670)、52.0%(95%CI:0.410,0.630)、80.00%(95%CI:0.723,0.877);特异性分别为 65.2%(95%CI:0.543,0.763)、75.4%(95%CI:0.644,0.874)、73.90%(95%CI:0.629,0.849)、78.3%(95%CI:0.673,0.893)、97.1%(95%CI:0.821,1.000),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性别构成、高血压、糖尿病、受伤原因、AO分型、伤椎位置、BMI、椎体周壁破坏、椎基静脉孔相通、病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年龄、骨水泥量≥6mL、骨水泥渗漏、椎体压缩程度≥50%均高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 6 mL[(OR)=3.333(95%CI:1.282,8.664)]、年龄较高[(OR)=1.323(95%CI:1.105,1.584)]、椎体压缩程度≥ 50%[(OR)=3.893(95%CI:1.489,10.177)]、有骨水泥渗漏[(OR)=7.125(95%CI:2.585,19.637)]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量≥ 6 mL、年龄较大、椎体压缩程度≥ 50%、有骨水泥渗漏、联合预测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 66.2%(95%CI:0.562,0.762)、73.0%(95%CI:0.620,0.840)、75.7%(95%CI:0.647,0.867)、82.4%(95%CI:0.714,0.934)、89.2%(95%CI:0.728,0.971);特异性分别为 75.0%(95%CI:0.650,0.850)、70.0%(95%CI:0.590,0.811)、65.0%(95%CI:0.581,0.729)、70.0%(95%CI:0.627,0.774)、90.0%(95%CI:0.829,0.971).且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5,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骨水泥量≥6mL、有椎体周壁破坏、椎体压缩程度≥50%、椎基静脉孔相通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且骨水泥量≥6mL、年龄较大、椎体压缩程度≥50%、有骨水泥渗漏是胸腰椎骨折患者PKP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早期识别和纠正可逆因素有助于改善PKP术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水泥渗漏和预后状况.

    胸腰椎骨折PKP术骨水泥渗漏早期预后

    三维CT引导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效果分析

    吴波刘志祥顾宝荣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CT引导下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7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ORIF治疗,观察组采取三维CT引导下OR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当天与出院后6个月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移位的Salter-Harris 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采取三维CT引导下ORIF治疗,可显著提高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胫骨远端骨骺骨折Salter-HarrisⅡ型旋前-外翻外旋型三维CT引导切开复位内固定青少年移位

    CD2AP在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董毅马丹丹李中虎付航玮...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D2相关蛋白(CD2AP)在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对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组织-基因型表达数据库及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的GSE62452、GSE183795数据集分析CD2A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基于TCGA中胰腺癌表达谱数据结合基因富集分析算法分析CD2AP与代谢通路的相关性,使用TIMER 2.0软件分析CD2AP与胰腺癌突变基因、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的关系.采用EdU免疫荧光染色、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研究CD2AP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TCGA、GSE62452、GSE183795数据集肿瘤组织中CD2AP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CD2AP高表达组预后均较CD2AP低表达组差(P<0.05).在CD2AP高表达组中,显著上调的有皮质激素合成、卟啉代谢及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信号通路,而钙离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则显著下调.突变型TP53、KRAS、CDKN2A基因的CD2AP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P<0.05).突变型与野生型SMAD4基因的CD2AP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2AP的表达与CD8+T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丰度呈正相关(rs=0.363、0.280、0.363和0.237,均P<0.05),而与CD4+T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丰度无相关性(rs=-0.117和0.101,均P>0.05).CD2AP-OE组CD2AP相对表达量高于 Control 组(P<0.05),CD2AP-siRNA 组 CD2AP 相对表达量低于 NC-siRNA 组(P<0.05).CD2AP-OE组细胞增殖率较Control组高(P<0.05),CD2AP-siRNA组细胞增值率较NC-siRNA组低(P<0.05).CD2AP-OE组细胞侵袭数较Contro l组多(P<0.05),CD2AP-siRNA组细胞侵袭数较NC-siRNA组少(P<0.05).CD2AP-OE 组细胞迁移率较 Control 组高(P<0.05),CD2AP-siRNA 组较NC-siRNA 组低(P<0.05).结论 CD2AP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是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胰腺癌CD2AP功能临床意义预后

    LY294002干预对哮喘小鼠M2巨噬细胞极化及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李丽蔚陈慧雯胡芳茴梁伯灯...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Y294002干预对哮喘小鼠M2巨噬细胞极化及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方法 将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小鼠肺组织中气道炎症、杯状细胞增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IL-25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IL-4、IL-13、IL-25R及M2标志物 ARG-1、Ym-1 mRNA 表达,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肺组织 PI3K、p-PI3K、Akt、p-Akt 及 M2 标志物CD206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模型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巨噬细胞较空白对照组低(P<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0.05),巨噬细胞较哮喘模型组高(P<0.05).哮喘模型组血清IgE、IL-4和IL-25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血清IgE、IL-4和IL-25水平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0.05).哮喘模型组ARG-1、YM-1、IL-4、IL-13、IL-25R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ARG-1、YM-1、IL-4、IL-13、IL-25R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0.05).哮喘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CD2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LY294002组、地塞米松组p-PI3K/PI3K、p-Akt/Akt、CD2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哮喘模型组低(P<0.05).结论 LY294002可显著减低哮喘小鼠肺部组织的M2极化,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哮喘LY294002M2巨噬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

    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何治宏张丰川杨顶权黄储涵...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纤维细胞作为主要的结缔组织细胞,通过过度生产细胞外基质(ECM)、抑制ECM降解、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以及与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等,在瘢痕疙瘩的形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总结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关键过程中的角色,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发病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外基质

    物理疗法干预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王雪晴王超杰王轩闫慈爱...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障碍是一类以持续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是社会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物理疗法是干预抑郁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可显著增加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耐受性,多用于抑郁症的辅助治疗.该综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物理疗法干预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抑郁障碍物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抑郁障碍物理疗法研究进展临床应用

    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中的应用——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病例对照研究

    吴迅刘思杰李凤卫辛兴...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实施肺段切除术的108例患者,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试验组(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3例,对照组(三维重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淋巴结清扫数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百分比(MVV%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d FVC%pred、FEV1%pred、MVV%pred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3D打印肺血管-气管-结节-切缘球模型联合荧光胸腔镜,安全有效,可准确定位,快速识别段间平面,值得推广应用.

    肺段切除术3D打印三维重建荧光胸腔镜

    喉罩下两种不同浓度七氟烷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刘如玉王文辉付瑶张盼盼...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喉罩下两种不同浓度七氟烷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105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给予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1%七氟烷麻醉,C组给予3%七氟烷麻醉.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C组(P<0.05).各组患者诱导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15 min(T,)、30 min(T2)、45 min(T3)、拔管后的MAP、H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T3时间点MAP低于A组和B组,在T1、T2时间点HR低于A组和B组;③各组患者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1、6和12 h的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S评分较A组、B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各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前后SOD、MDA、T-AOC的差值低于A组、B组(P<0.05).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3 h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术后1、3 h的MMSE评分高于A组、B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组、B组;③各组患者MMSE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下1%浓度七氟烷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但3%浓度的七氟烷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用药安全性有保障.

    腹腔镜胆囊手术七氟烷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肥胖患者无痛肠镜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

    王杰孙建良程远周玉梅...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肥胖患者无痛肠镜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肥胖患者92例,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单纯环泊酚组),每组4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环泊酚0.3 mg/kg+2%利多卡因1.5 mg/kg,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环泊酚0.3 mg/kg.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苏醒、定向力恢复等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5min(T0)、诱导后(T1)、置入胃镜后即刻(T2)、操作结束时(T3)、离开恢复室前(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评分状况[术后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苏醒质量评分(OAA/S)、内镜医师和患者满意度、离院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体动反应、低血压、肠痉挛、呼吸抑制、呛咳呃逆).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0、T1、T2、T3、T4时HR、MAP、SpO2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HR、MAP和SpO2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msay评分、OAA/S评分和离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内镜医师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动反应、低血压、呼吸抑制、呛咳呃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肠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肠镜检查中,相比单纯环泊酚麻醉,不仅能显著改善麻醉效果,缩短恢复时间,还能提高患者与医师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环泊酚利多卡因老年肥胖无痛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