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旬刊

1005-8982

zgxdyx@cen-cn.com

0731-84327993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相关的科技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等研究论文和医学管理方面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炎消方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细胞自噬的影响

    高小凤王宝娟才贺郑曙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究骨炎消方对骨关节细胞自噬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软骨细胞炎症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兔软骨细胞+完全培养基)、模型组(兔软骨细胞+10 μg/mL LPS培养基)、阳性组(兔软骨细胞+LPS+D-氨基葡萄糖150 μmol/L)、骨炎消低剂量组(兔软骨细胞+ LPS+1 μg/mL骨炎消)、骨炎消中剂量组(兔软骨细胞+LPS+10 μg/mL骨炎消)、骨炎消高剂量组(兔软骨细胞+ LPS+100 μg/mL骨炎消).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自噬因子ATG5、ATG1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PI3K、Akt、mTOR基因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及不同浓度组软骨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组及骨炎消高、中、低组软骨细胞ATG5和ATG12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骨炎消高、中、低组软骨细胞ATG5和ATG12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骨炎消高、中、低组软骨细胞中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中PI3K、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骨炎消高、中剂量组的PI3K、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降低(P<0.05),阳性组和骨炎消高、中、低组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骨炎消方可有效防治骨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引起自噬在一定程度上调,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骨关节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细胞自噬骨炎消

    血清Dickkopf-1蛋白、ESR、VEGF-A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及发生脊柱骨折的关系

    于翱瑞高坤张少群曹亚飞...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Dickkopf-1蛋白、血沉(ES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及发生脊柱骨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54例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骨折组,并选取未发生脊柱骨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Dickkopf-1蛋白、ESR、VEGF-A、腰椎骨密度T值、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地距离.采用Pearson法分析Dickkopf-1蛋白、ESR、VEGF-A与BASDAI、BASF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折组与对照组的腰椎骨密度T值、BASDAI、BASFI、血清CRP、指-地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的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组患者BASDAI评分与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呈正相关(r =0.577、0.596和0.714,均P =0.000);骨折组患者BASFI评分与Dickkopf-1蛋白、ESR、VEGF-A均呈正相关(r =0.502、0.586和0.686,均P =0.000).腰椎骨密度T值降低[O^R =1.770(95%CI:1.150,2.724)]、BASDAI评分升高[O^R =1.168(95%CI:1.008,1.353)]、BASFI评分升高[O^R =1.202(95%CI:1.302,1.401)]、Dickkopf-1蛋白升高[O^R =1.486(95%CI:1.034,2.135)]、VEGF-A升高[O^R =1.857(95%CI:1.077,3.202)]均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ickkopf-1蛋白、VEGF-A及ESR水平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有关,与患者发生脊柱骨折关系密切.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Dickkopf-1蛋白血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周才盛郑德攀张国如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高龄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并发症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Pro-kin平衡系统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临床观察

    杨晓娇王骏刘柯文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Pro-kin平衡系统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68例行ACL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Pro-kin平衡系统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屈曲及伸展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伸肌峰力矩(EPT)、屈肌峰力矩(FPT)、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H/Q)]、膝关节功能[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恐动症Tampa评分(TSK)]评估及下肢平衡功能[人体压力中心(COP)时间稳定性、闭眼压力中心速度(COPS)、单腿COPS、稳定极限面积(COPA)和膝关节反应时间]评估.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屈曲及伸展关节活动度、EPT、FPT、H/Q、FAC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TSK评分、COP时间稳定性、闭眼COPS、单腿COPS、COPA、膝关节反应时间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上述各指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Pro-kin平衡系统用于ACL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下肢平衡能力,恢复下肢肌群肌力.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等速肌力训练Pro-kin平衡系统临床效果

    基于RANKL/RANK/OPG信号轴探讨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方祥周正新朱磊芮仞...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痹通消颗粒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信号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腹腔注射脂多糖和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复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ONFH)动物模型,经核磁共振鉴定后,将模型复制成功的60只小鼠分成模型(MC)组、骨痹通消颗粒(GBTX)组及通络生骨胶囊(PC)组,每组20只,另设12只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NC)组.分别予以对应组灌胃相应药物12周后麻醉状态下取材,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的一般行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I型氨基端延长肽(PINP)含量;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qPCR)检测各组RANK、RANKL、OPG、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γ2(PLCγ2)、组织蛋白酶K(CTS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核磁共振显示,模型复制成功后的小鼠左侧髋部呈高信号状态.与NC组比较,MC组BALP、PINP水平,以及OPG蛋白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RANK、RANKL、PLCγ2、CTSK、TRAP蛋白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MC组比较,GBTX组和PC组BALP、PINP水平,以及OPG蛋白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RANK、RANKL、PLCγ2、CTSK、TRAP蛋白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GBTX组比较,PC组OPG、RANK、RANKL、CTSK、TRAP蛋白和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PLCγ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组PLCγ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GBTX组下降(P<0.05).结论 骨痹通消颗粒可能通过上调OPG表达,抑制RANK、RANKL、PLCγ2、CTSK和TRAP表达,从而改善股骨头坏死情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痹通消颗粒RANKL/RANK/OPG信号轴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H亚型微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向炜邱成张小敏王念武...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模型中对H亚型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法复制SONFH模型.将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0.88、0.43、0.21 mL/kg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尾静脉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4周时Micro-CT断层扫描和HE染色观察股骨头外形、骨小梁结构及囊性变情况;治疗8周后,采用HE染色观察检测股骨头软骨表面光滑度和骨小梁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检测股骨头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内皮黏蛋白(Emcn)表达.结果 4周后Micro-CT断层扫描可见大鼠股骨头变形,骨小梁稀疏;HE染色结果可见骨小梁稀疏、断裂、股骨头坏死,Micro-CT断层扫描与HE染色结果一致,表明大鼠SONFH模型复制成功.8周后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但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骨小梁相对密集,股骨头坏死减少.各组大鼠CD31及Emcn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31和Emcn阳性率较空白组及银杏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降低(P<0.05),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CD31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mcn阳性率高于空白组(P<0.05),银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CD31和Emcn阳性率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剂量与低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大鼠SONFH模型中H亚型微血管形成,改善股骨头周围血循,促进血管成骨耦合,延缓疾病进程.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银杏叶提取物H型血管血管形成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遗传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张旭升周明旺柳海平高向明...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影响双下肢肌肉、骨骼、结缔组织和血管或神经结构的先天性足畸形,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其主要与基因突变(HOXA和D、PITX1、TBX4、肌肉收缩基因)、环境因素等有关.该文综述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遗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的预防及治疗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遗传基因环境危险因素

    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刘晨旭郜娜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思路.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和总结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要工具,未来有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解.

    类风湿关节炎质谱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

    男性雄激素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邹和德陈文康赵家有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雄激素是体内决定男性特征的最重要物质,其生理作用贯穿男性生命周期的全部生理活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心血管、男性生殖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雄激素主要通过结合雄激素受体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亦可转化为雌激素发挥部分作用,其主要途径是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及血脂代谢.生理量雄激素具有保护作用,其水平异常则表现损害作用.该文综述雄激素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以期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雄激素血管内皮细胞机制

    FGF2和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罗雪峰易知非谢增如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5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按不同治疗预后分为疗效好组75例(71.4%)和疗效差组30例(28.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炎症因子、FGF2及BMP-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FGF2及BMP-2与预后的关系;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FGF2、BMP-2及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 疗效差组Ⅳ型Cierny-Mader分型及窦道形成患者占比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FGF2及BMP-2水平均低于疗效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O^R =5.036(95%CI:1.369,9.894)]、窦道形成[O^R =2.987(95%CI:1.156,7.247)]、FGF2[O^R =0.446(95%CI:0.129,0.735)]和BMP-2[O^R =0.485(95%CI:0.212,0.738)]为影响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FGF2、BMP-2构建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疗效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十分接近;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54,0.875)、0.752(95%CI:0.761,0.893)、0.823(95%CI:0.789,0.885)及0.811(95%CI:0.797,0.875),FGF2及BMP-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ng/L和113.5 ng/L,4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896,0.99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预测预后均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率,并且联合预测的总体净收益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基于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 4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准确预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

    慢性骨髓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