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服固体制剂中泛昔洛韦与乳糖的美拉德反应研究

    张辉于莎莎公衍玲
    1840-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泛昔洛韦与乳糖在口服固体制剂中产生美拉德反应的条件,建立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ions,MRPs)的监测方法,指导制剂开发.方法 参照美拉德反应机制和固体制剂生产工艺,选择水分、温度和时间作为主要研究条件,采用目视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美拉德反应进行初步评价;采用HPLC和LC-MS对MRPs进行鉴别和质控.结果 在水分≤10%、温度≤90℃时,泛昔洛韦与乳糖相容性良好,且不产生美拉德反应;并可采用HPLC对MRPs进行质控.结论 泛昔洛韦在口服固体制剂处方工艺开发与乳糖联用时,应进行水分和温度的控制,降低产生美拉德反应的风险.

    口服固体制剂泛昔洛韦乳糖美拉德反应差示扫描量热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华法林服药者国际标准化比值

    毛德龙庄文芳
    1847-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YP2C9*2、CYP2C9*3、CYP4F2、VKORC1 1173C>T 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华法林服用者用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高稳定剂量预测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2021年收集的214例服用华法林达到稳定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华法林药物基因数据,分析临床因素与各基因型对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的影响;建立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采用模拟输入患者华法林剂量计算INR靶值的方式来预测稳态剂量,与直接剂量预测方法以及多元回归模型对比准确性.结果 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集中患者稳态剂量的预测最佳准确度56.4%,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输入稳态剂量预测1NR值时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40,R2为0.81,直接预测剂量时MAE为0.52,R2为0.68,在进行分组训练后误差能够降低20.4%,准确率提高7.3%.结论 通过模拟输入药物剂量预测INR的人工神经网络华法林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稳态剂量,有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促进精准医疗发展.

    华法林人工神经网络基因多态性预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心脏移植患者磺胺甲噁唑血药浓度快速检测分析方法的构建及临床应用

    王高彪张寒娟陈永妍韩文超...
    1853-1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建立心脏移植患者磺胺甲噁唑血药浓度分析方法,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柱切换技术的新型二维液相色谱仪(2D-LC-UV),使用一维色谱柱Aston SC2(3.5 mm×25 mm,5 μm)对血浆中磺胺甲噁唑进行在线固相萃取,然后经中间柱Aston SBR(3.5mm×10mm,5μm)截取保留,随后转移至第二维色谱柱Aston SNX4(4.6 mm×130 mm,5 μm)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完全分离检测.色谱条件:一维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10∶10∶70),流速0.8mL·min-1;二维流动相比例为BPI-1碱性移动相-API-3酸性移动相-甲醇(20∶40∶40),流速为1.2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 磺胺甲噁唑浓度在9.96~200.04 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6);低、中、高3个浓度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5%、相对回收率为85%~115%.对在院56例患者血药浓度进行测定,仅有30例(53.57%)患者血样磺胺甲噁唑浓度为100~150 μg·mL-1,其余均不满足浓度治疗窗;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肝脏等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为0例.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大体积进样,准确度、灵敏度高,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方法学参考.

    磺胺甲噁唑二维液相色谱大体积血药浓度检测合理用药

    基于专利信息的抗原免疫检测技术发展研究

    邹玥尤瑾乔志伟李洋...
    1858-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抗原免疫检测技术领域专利的技术信息和法律信息,为相关企业提供研发方向和专利布局的建议.方法 运用专利分析手段,结合数据可视化呈现,对雅培、万孚生物、华大基因等相关企业在免疫检测领域的研发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雅培在免疫检测领域的专利布局较为全面,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虽然中国企业的免疫检测技术各有专长,但是产业布局和专利布局的全面性较弱.结论 中国企业应加强跨学科研究,争取在多样本多病原体高通量检测、磁微粒化学发光检测、微流控芯片检测等前沿技术方向取得突破,以及考虑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专利保护策略.

    抗原检测专利分析研发策略布局策略

    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立项至启动耗时分析

    李清照石玲东梁霄黄浩...
    1869-1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缩短临床试验立项至启动的耗时.方法 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2021年期间启动的Ⅱ~Ⅲ期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项目22项,分析启动前各环节的耗时情况,比较申办方和研究机构在立项审批、伦理审查和合同审签的耗时,并比较使用不同合同模板时对合同审签耗时的影响.结果 合同审签耗时最长;立项审批、伦理审查和合同审签3个环节中申办方和研究机构各方的耗时未见明显差异;使用研究机构的合同模板,申办方和研究机构在审稿环节的耗时以及项目的合同签署耗时都更短.结论 使用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开展差异化伦理审查方式,前置药品寄送和承诺书递交,使用研究机构合同模板或签订框架合同,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都是缩短启动前耗时的有效途径.

    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立项启动审查效率合同模板

    历代本草著作降香基原植物探讨

    王樱宜石强王双宜洪舟...
    1874-1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香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课题组文献调研发现,历代本草著作记载的降香基原植物不尽相同,其对应功效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深入探讨了文献中涉及的各种降香基原植物并加以总结,即降香曾有进口品种(番降)与国产品种(广降或土降)之别.其中,前者基原植物主要涉及小花黄檀与印度黄檀,后者则涉及山油柑、两粤黄檀、斜叶黄檀、藤黄檀、红果黄檀及降香檀等.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丰富人们对降香的认识,而且对降香基原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降香基原植物番降广降降香檀

    雷公藤红素在胶质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唐科谭亲友
    1881-1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是从天然化合物雷公藤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他药理作用.随着近些年的研究发现Ce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也具有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能力,是治疗脑部肿瘤的潜力的药物,但受制于它严重的肝脏毒性,导致其临床应用前景存疑.胶质细胞瘤(glioma,GMA)是脑部高发的一种肿瘤,确诊后的存活率<5%,目前临床可以使用的药物较少,因此,探寻新的药物或是新的药物递送策略来治疗神经GMA十分迫切.有研究发现Ce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对GMA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相关机制还尚未有系统的归纳与拓展.由于Cel在临床应用于GBA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未来使用何种手段使Cel能够高效地通过BBB,并递送到GMA部位发挥靶向治疗作用的同时,又能使其肝毒性降低需要进一步思考.本文对近些年Cel在多种肿瘤及GMA中的机制和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拓展.并将近年来Cel结合纳米载体发挥增效减毒的新应用进行综述,以便更加清晰地将Cel在治疗GMA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Cel透过BBB的递送方法进行系统性地归纳,为临床治疗GMA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雷公藤红素胶质瘤纳米载体肝毒性血脑屏障

    壳聚糖衍生物作为siRNA纳米递送系统材料的研究进展

    熊峰苏峰曹俊如储晓琴...
    1889-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高效性、特异性、瞬时性等优良特性,是目前药物研发关注的焦点.但裸露的siRNA稳定性差、细胞摄取率低,难以发挥其基因沉默作用,因此需要一种优质的递送系统将其递送至靶细胞中,使其发挥作用.大部分纳米递送系统因毒性、载药问题不利于siRNA的转运,而壳聚糖衍生物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安全性、稳定性,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壳聚糖衍生物应用于siRNA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为正在进行纳米递送系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siRNA递送系统基因沉默壳聚糖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