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动学模型联合蒙特卡罗模拟优化老年类鼻疽患者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陈建寿林红满谭德敏
    1723-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药动学模型联合蒙特卡罗模拟来完善老年类鼻疽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案.方法 以美罗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为基础,通过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各种不同剂量美罗培南的临床用药方法,根据模拟结果明确最为理想的给药方式.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发现,初步预测AUC0-24 h/MIC>400的百分比随着美罗培南剂量的增大而上升.当MIC的值为0.5 mg·L-1,且美罗培南的使用剂量为25 mg·kg 1·d-1时,AUC0-24 h/MIC>400的比例为99.43%.而MIC的值为1 mg·L-1,且美罗培南的剂量为35 mg·kg-1·d-1时,AUC0-24 h/MIC>400的比例为97.57%.当MIC值≥2 mg·L-1时,美罗培南的剂量均无法满足AUC0-24hMIC>400标准.结论 当MIC达到0.5 mg·L-1时,临床使用美罗培南的给药剂量应>25 mg·kg-1·d-1,而当MIC达到1 mg·L-1时,美罗培南的使用剂量应>35 mg·kg-1 ·d-1.

    鼻疽药动学蒙特卡罗美罗培南用药方案优化

    基于FAERS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不良反应的分析研究

    陈琪莹李毅敏张吟
    1729-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DA Adverse Events Reporting System,FAERS)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的不良反应进行信号挖掘,探讨该抑制剂重要不良反应信号的强弱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从2013年第2季度—2019年第4季度共27个季度关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6个重要不良反应.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进行信号检测,并进一步对最强的警戒信号进行研究,分别从性别、年龄、剂量、适应证和用药时间这5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信号值计算,在低血压方面,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在急性肾损伤/肾损伤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在生殖器真菌感染方面,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在尿路感染方面,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方面,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结论 利用挖掘FAERS数据可较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上市后的重要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地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不良反应数据挖掘比例失衡法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

    仇晨峰吴伟林冯学问王琳琳...
    1734-1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1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戊酸钠组(n=64)和左乙拉西坦组(n=93),分别给予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偏头痛程度,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MIDAS)评分,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以年龄±3岁匹配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后合格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磁共振波谱检查测定患者和健康人群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丙戊酸钠组和左乙拉西坦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且左乙拉西坦组效果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MIDAS评分显著降低,且左乙拉西坦组效果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GABA含量明显升高,丙戊酸钠组治疗3个月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丙戊酸钠组治疗3个月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GABA含量显著升高,左乙拉西坦组治疗3个月后扣带回GABA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3个月左乙拉西坦组前扣带回和后扣带回GABA含量显著低于丙戊酸钠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1,2,3个月血清5-HT、DA和NE水平显著升高,且左乙拉西坦组效果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与传统抗癫痫药物比较,其机制可能并不是增加脑内GABA含量,而是通过增加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但GABA有可能成为预测左乙拉西坦治疗偏头痛效果的指标.

    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偏头痛γ-氨基丁酸单胺类神经递质

    老年结核病患者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探讨

    杨少杰夏玉朝陈裕任鹏飞...
    1739-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老年结核病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 收集整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在老年结核病科的用药监护记录,通过具体病例介绍药学监护的内容与方法,包括药学问诊、药物重整、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强化用药教育等.结果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药品不良反应得以及时判定和处置,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得到保障.结论 药学监护体现了临床药师服务的价值,临床药师可运用循证药学方法寻找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

    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结核病

    基于基因多态性的术后舒芬太尼个体化镇痛给药剂量预测方程的构建

    承华薇曾蓉孙言才
    1745-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个体化给药剂量的预测方程.方法 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色素P4503A4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CYP450)* 1G、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Val 158Met、阿片受体编码基因1 (opioid receptor mu-1,OPRM1)A118G和多药耐药性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1,ABCB1)C3435T进行基因测序,并结合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建立胃癌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个体化给药预测方程,并代入肺癌手术患者信息进行验证.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给药剂量y=4.104-0.222×[性别]+0.021×[OPRM1 A118G]+0.249×[ABCB1 C3435T],将肺癌手术患者信息代入得出的预测方程,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构建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镇痛个体化给药预测方程有效,可供临床借鉴.

    舒芬太尼基因多态性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从西医医师视角看中成药合理应用的主要问题

    张泰陈灿辉王广燕
    1750-1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处方中成药的主要医师群体之一——非中医系列医师视角分析中成药合理应用中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典型报道为线索,结合工作现状探求非中医系列医师不合理应用中成药的真实原因.结果 非中医系列医师对中成药乃至中医药的理解不够准确,是其出现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中成药处方权培训势在必行,可考虑采取专业分科培训等措施,以获得更佳效果.

    中医药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用药安全

    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与思路分析

    孙强王小营李忠东
    1754-1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前后肺部感染的策略与思路,为临床相似病例的抗感染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多次会诊、全程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院细菌流行特点、临床指南和出现的可疑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动学、药效学特点,协助医师、护士制定与优化抗感染方案.结果 医师、护士采纳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调整抗感染方案,在积极治疗及药物监护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平稳,感染及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制定并优化抗感染方案,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功融入以医师护士为核心的治疗团体.

    肺炎感染主动脉夹层临床药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文献病例分析

    谢诚夏凡缪丽燕
    1763-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血小板计数异常(减少或增多)的发生特点,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7日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关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病例报道共计11例,均发生在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期间,其中男性8例(72.7%),女性3例(27.3%);年龄4 d~75岁(39.5±24.9)岁;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有7例(63.6%),引起血小板计数增多的有4例(36.4%);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72.7%),以血栓和出血事件居多;所有病例经停药、减量和对症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改善且并发症消退.结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血小板计数异常较为罕见,其中以血小板减少相对多见.临床在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期间应加强对血小板计数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停药和对症处理,减少血栓或出血事件的发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计数异常药品不良反应文献病例分析

    洛芬待因缓释片致急性肾损伤1例

    许西西郑英何伟康
    1767-1768页

    洛芬待因缓释片布洛芬急性肾损伤不良反应

    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溶液致胸闷、气喘1例

    张明惠张亚坤张云琛
    1769页

    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溶液胸闷气喘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