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辉岁月四十载 扬帆起航谱新篇

    郑裕国
    2743页

    氢负理论与氧化还原反应

    张福利
    2744-2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制药工艺的研究中,氧化还原反应尚存在诸多含混不清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硼氢化钠的来源、还原机制和还原能力等现象进行思考,提出"氢负(H-)"的概念,进而推广至其他金属还原剂,比如LiAlH4、Red-Al、DIBAL-H、Et3SiH,分析指出其还原性都是由于硼(B)、铝(Al)、硅(Si)与氢(H)的电负性差导致氢负的产生。在传统催化氢化的自由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另外一种极性反应假说,并对生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羰基还原过程进行了详细解释,进一步证实氢负理论的合理性。同时,笔者在氢负还原剂的基础上推导出氧化剂大多是氢氧正(HO+)或活性氧(+O-),揭示了氧化剂的共性特点,还对生物酶催化氧化反应案例剖析,结果显示氧化反应总是伴随还原反应。在氢负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对多种涉及氧化还原的人名反应进行重新解读,修正或提出了更合理的机理假说,初步探讨了催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最后,本文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精准定义,把极性反应划分为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揭示了氧化还原的本质特点在于发生"极性颠倒"。

    氢负理论氧化还原反应极性反应

    肿瘤疫苗的底层逻辑和研究进展

    陈枢青
    2750-2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疫苗研究多年,一直没有关键性突破,原因是对肿瘤抗原的认识不够。肿瘤不同于病毒细菌,其抗原性来源于体细胞突变形成的新生抗原,这些抗原不受中枢免疫耐受限制,有能力激活免疫响应。但是,体细胞突变是个性化的,不同患者的肿瘤拥有不同的新生抗原,必须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分析测定,为每一个患者定制一个化学结构不同的疫苗。直到基因测序成本的下降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建立,新生抗原的分析鉴定技术才得以发展。人类对肿瘤疫苗的这个底层逻辑的新认识,迅速推动了肿瘤疫苗在全世界范围的研究。

    肿瘤疫苗新生抗原基因测序人工智能

    HPLC分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胡昌勤张夏常祎卓
    2758-2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HPLC分析方法的研发-应用-优化/再评价过程称之为全生命周期,其可分为连续的6个阶段:方法开发(选择/优化)、方法验证、方法转移、应用准备、常规应用和优化与再评价。在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不同。选择/优化HPLC分析方法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标;从应用的角度,不仅要考虑方法自身的特性,也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方法应用时,通过方法转移/确认、系统适用性试验、标准作业程序等,保证每一次实验均达到方法的设计要求;而对分析方法各验证参数的充分认知,不仅有助于使用者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HPLC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验证验证标准方法应用

    制药过程偏差调查系统性工具及应用评价浅析

    骆益曾苏
    2768-2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制药企业在偏差调查工具、偏差调查系统有效性评价模型的应用。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综述偏差调查系统研究现状,结合工作实践,阐释如何应用偏差调查工具、偏差调查系统有效性评价模型来帮助企业构建和优化偏差调查系统。结果 制药企业获得偏差调查系统构建和优化的思路。结论 定期应用偏差调查系统有效性评价工具,识别改进项,构建有效的偏差调查系统,进一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药品质量偏差调查工具人为差错有效性评价

    适用于LC-MS的衍生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刘文静陈蔚宋月林屠鹏飞...
    2777-2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衍生化技术通过将目标分析物转化为易于分离和电离的衍生物,可以显著提高复杂基质中痕量化合物检测的分离度、灵敏度和(或)选择性,目前在LC-MS分析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总结了各类衍生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势,综述了不同类型的化学衍生化反应及其在食品、药物、生命科学和环境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此外,本文还归纳了稳定同位素标记衍生化技术与酶法衍生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为衍生化LC-M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为中药、生物样品等复杂样品的精准分析提供借鉴。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药物分析化学衍生化稳定同位素标记酶法衍生化

    基于两步衍生化-HPLC-MS的体内游离脂肪酸定性分析研究

    肖雯任海慧田媛张尊建...
    2789-2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两步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生物样本中的游离脂肪酸进行定性分析,重点区分双键位置异构体。方法 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和N,N-二乙基乙二胺对6种具有不同饱和度的代表性游离脂肪酸进行两步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结果 经标准品验证,证明采用质谱裂解数据回溯游离脂肪酸结构的分析思路可行、可靠;从比格犬血浆中共鉴定出游离脂肪酸38种,其中单不饱和的13种,多不饱和的17种,饱和的8种;可区分双键位置异构体10种,并准确定位低丰度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双键位置。结论 建立的两步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为体内游离脂肪酸的定性分析,特别是区分双键位置异构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相关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撑。

    游离脂肪酸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泊沙康唑新异构体杂质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

    王伟喻承昊谭艳云潘远江...
    2799-2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泊沙康唑新发现的同分异构体杂质进行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方法 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色谱柱为Luna C18(2)(250 mm×20 mm,10 μ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纯化,成功制备了一个新异构体杂质纯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与核磁共振波谱法快速鉴定异构体杂质。结果 泊沙康唑新异构体杂质被鉴定为4-(4-(4-(4-(((3R,5R)-5-((1H-1,2,4-三唑-1-基)甲基)-5-(2,4-二氟苯基)四氢呋喃-3-基)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苯基)-1-((2S,3S)-2-羟基戊基-2-基)-1H-1,2,4-三唑-5(4H)-酮),该杂质为首次鉴定的新化合物。结论 泊沙康唑的新异构体杂质分离纯化及结构确证对该产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泊沙康唑异构体杂质结构表征

    蛋白冠形成机理及其在纳米载体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李卓婷吴宏辉张添源高建青...
    2806-2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尺寸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在药剂学领域获得极大关注。纳米粒在接触血液后,表面会迅速吸附多种类型的蛋白质,形成蛋白质包裹层,即蛋白冠。蛋白冠的存在会影响纳米粒的体内识别、分布和代谢过程,影响纳米粒的靶向递送效率。对于蛋白冠形成机理的深入解析可为纳米粒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依据。利用蛋白冠-纳米粒之间相互关系,主动调控蛋白冠以提高纳米载体的递送效率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对蛋白冠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蛋白冠对纳米载体体内循环、靶向能力和免疫识别的影响及其应用,最后提出目前蛋白冠及其应用存在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前景。

    药物靶向递送蛋白冠纳米载体纳米-生物相互作用

    胆固醇外排增效型盘状高密度脂蛋白的构建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评价

    钱佳赵炯丁杨周建平...
    2816-2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围绕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中过量的胆固醇蓄积问题,以新生盘状高密度脂蛋白(nascent discoida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pre-βHDL)为基材,引入高胆固醇亲和力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构建 HDL模拟物SM/βHDL,并探究其促胆固醇逆转运能力和抗AS疗效。方法 首先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SM/βHDL制剂并表征。利用细胞模型体外模拟AS斑块与肝脏代谢以考察SM/βHDL的胆固醇逆转运效率。以apoE-/-雄鼠为动物模型,联合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建立AS模型小鼠。通过血清脂质检测、油红O染色以及切片染色试验考察SM/βHDL对AS斑块消除的疗效。结果 制备的SM/βHDL粒径为(23。42±1。46)nm,呈圆盘状;与未引入SM的βHDL相比,SM/βHDL具有更高的胆固醇亲和力,亲和力KD值为423nmol·L-1。SM/βHDL促进了(9。88±0。66)%的胆固醇逆转运,相较于βHDL提升了 27。5%,相较于临床Ⅲ期HDL产品CSL-112提升了 56。6%。SM/βHDL显著改善血清脂质成分,降低AS斑块面积,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以提高斑块稳定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胆固醇外排增效型SM/βHDL能有效逆转并消退AS斑块,从而为βHDL治疗AS提供了新剂型和新思路。

    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密度脂蛋白鞘磷脂胆固醇逆转运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