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α-萘巯基氨基酸乙酯类LSD1抑制剂的构建、活性评价与分子模拟研究

    李中华王真真秦婷婷王潘...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萘疏基氨基酸乙酯类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评价其LSD1抑制活性与选择性,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探讨结合机制。方法 基于先导化合物3a与LSD1蛋白的结合模式,在化合物结构中固定平面疏水性的萘环,同时引入具有亲水性的氨基片段,采用三组份一锅法构建α-萘巯基氨基酸乙酯小分子化合物。采用课题组自主构建的LSD1筛选平台测试化合物在5。0,1。0μmol·L-1浓度下对LSD1的抑制率,测试活性最好的化合物的IC50值及对MAO-A和MAO-B的抑制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研究其结合机制。结果 共合成13个目标化合物,均对LSD1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有9个化合物在1。0μmol·L-1浓度下对LSD1抑制率>50。0%,且化合物3l活性最佳,IC50值为0。17μmol·L-1,是阳性对照的174倍,对MAO-A和MAO-B有很好的选择性。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表明化合物3l通过多重作用与LSD1结合来抑制其活性。结论 α-萘巯基氨基酸乙酯类结构可作为先导化合物或活性片段,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进行后续LSD1抑制剂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分子对接动力学模拟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毛菊苣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杨建华耿若愚臧薇李茜...
    303-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毛菊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等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通路"作用网,STRING数据库预测毛菊苣抗肝纤维化作用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AUTODOCK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用PDGF-BB诱导活化细胞,验证秦皮甲素、秦皮乙素、菊苣酸、咖啡酸、绿原酸和异绿原酸等6个化合物对HSC-T6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成分对HSC-T6细胞中Ras、ERK1、ERK2、C-fos、JNK蛋白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到成分与肝纤维化的共同靶点239个,PPI分析显示SRC、STAT3、HSP90AA1等靶点为关键靶点,KEGG分析结果显示毛菊苣影响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代谢通路等,GO分析预测毛菊苣主要影响信号转导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成分能够良好结合的靶点蛋白为MAPK1,与蛋白能够良好结合的成分为秦皮乙素、咖啡酸和绿原酸。6种化合物对PDGF-BB诱导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模型组,且均具有逆转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其中秦皮乙素活性最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6种化合物干预后HSC-T6细胞中的Ras、ERK1、ERK2、C-fos、JNK表达量均有所下降。结论 毛菊苣中各成分均有不同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与抑制ERK/RAS通路激活的有关。

    毛菊苣肝纤维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桦褐孔菌三萜抗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机制

    邵骏菁杨颖王传功张晓平...
    313-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及体内验证实验探讨桦褐孔菌三萜成分抗宫颈癌HeLa细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结合数据库筛选桦褐孔菌三萜的主要活性成分,寻找活性成分以及HeLa细胞交集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进行验证。建立HeLa裸鼠模型,桦褐孔菌三萜灌胃给药,裸鼠处死后采用Westem blotting检测指标。结果 经过筛选得到15个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的274个相关联靶点。与2 046个HeLa细胞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104个桦褐孔菌三萜抗HeLa细胞的潜在靶点。通过"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分析,PIK3CA、MAPK3、MDM2、AR、CCND1可能是桦褐孔菌三萜纯化物抗HeLa细胞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可能是桦褐孔菌三萜抗HeLa细胞的潜在作用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强的潜在结合能力。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三萜可抑制模型小鼠肿瘤生长,调节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模型小鼠肿瘤凋亡,抑制PI3K和AKT的磷酸化。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验证方法,证明了桦褐孔菌三萜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发挥抗HeLa细胞的作用,为桦褐孔菌的进一步研发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探讨提供参考。

    桦褐孔菌三萜HeLa细胞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PI3K/Akt通路HeLa裸鼠模型

    基于转录组学探索蒸制黄精多糖防治血虚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

    王娟王芙蓉彭昕沈湛云...
    324-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探索蒸制黄精多糖防治小鼠血虚证(blood deficiency syndrome,BD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黄精多糖组(0。1,0。4g·kg-1)、当归补血口服液阳性药组。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诱导建立BDS小鼠模型。连续给药14d后,测定小鼠血常规、体质量和体温;采用RNA-seq技术对BDS小鼠肝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黄精多糖治疗BDS的相关差异基因,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筛选出黄精多糖治疗血虚的基因表达通路,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与模型组比,黄精多糖(0。4 g kg-1)可升高血虚小鼠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血常规指标(P<0。01),恢复小鼠体质量和体温(P<0。01或P<0。05)。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造血细胞系、视黄醇代谢、甾类激素生物合成、血小板激活、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白细胞穿内皮移行等通路相关。qPCR结果表明,与血虚模型组比,黄精多糖(0。4 g·kg-1)可明显促进JAK1、STAT1和GATA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结论 黄精多糖具有治疗BDS的作用,其治疗BDS的关键差异基因主要与恢复造血功能、调节激素和免疫功能等相关。黄精多糖治疗BDS可能通过干预JAK1/STAT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黄精多糖血虚转录组学JAK1/STAT1信号通路

    大血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基于GEO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的机制探讨

    徐锋余漂杜琳霖曾倩...
    33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大血藤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小鼠模型评价大血藤抗UC作用;依据中国知网和PubMed网站获取大血藤的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GEO基因芯片提取UC差异基因,构建大血藤"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后,进行蛋白互作与聚类分析、生物过程及通路富集分析,并以分子对接和文献初步验证网络分析的可靠性。结果 大血藤能显著改善UC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缩短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抗UC作用;网络分析发现大血藤抗UC核心成分包括(+)-Dihydroguaiaretic acid、Isorhapontigenin 和 Pinosylvin 等,核心靶点 EGFR、STAT1、LCK 等 63 个,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和癌症蛋白聚糖等多条免疫抗炎和抗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影响氨基酸修饰,激酶活性调节,细胞反应和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抗UC。分子对接和文献表明所构建网络可靠性较高。结论 大血藤有良好的抗UC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及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等密切相关,具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

    大血藤溃疡性结肠炎GEO芯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国产药用气雾剂辅料1,1,1,2-四氟乙烷的吸入毒理安全性评价

    赵燕君林飞仪忠勋孙会敏...
    34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国产药用气雾剂辅料1,1,1,2-四氟乙烷(hydrofluoroalkane-134a,HFA-134a)进行吸入毒理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国内2个主要生产厂家的药用吸入气雾剂HFA-134a样品进行大鼠21 d重复吸入亚慢性毒性试验和Hartley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 2个厂家的HFA-134a剂量分别为(2 140±58)g·m3和(2 129±59)g·m-3时,21 d重复吸入(每天2h),出现统计学差异的指标有:血液学部分指标(中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容积、血小板计数)、血液生化学部分指标(白蛋白、总胆红素、氯离子、钾离子)、尿液检测部分指标(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胆原、蛋白和胆红素)、部分脏器器官的脏器湿重值和脏器系数值(肾脏、胸腺、心脏、垂体、肺脏)。未见豚鼠全身致敏反应。结论 国产药用气雾剂辅料HFA-134a在相当于临床最大用量的250倍下连续染毒21 d,对大鼠部分脏器和血尿生化指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在临床正常应用中是否吸入安全还需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

    药用吸入气雾剂抛射剂1,1,1,2-四氟乙烷吸入毒理安全性评价

    多指标-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选酒蒸蛇床子炮制工艺

    袁诗农贾玉倩张亚京王少男...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酒蒸蛇床子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花椒毒酚、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异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和蛇床子素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法结合熵权法,考察加黄酒量、浸润时间和蒸制时间对酒蒸蛇床子炮制工艺的影响,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酒蒸蛇床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30g蛇床子加入黄酒4mL,浸润18。5 h,再蒸制10h。结论 优选得到的酒蒸工艺稳定可行,建立测定酒蒸蛇床子中6种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酒蒸蛇床子饮片的质量控制。

    蛇床子酒蒸香豆素类多指标-响应曲面法熵权法炮制工艺

    HL60-pNL3.2报告基因热原检查法测定疫苗热原的适用性研究

    王灿刘荔桢陈钢邵泓...
    35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L60-pNL3。2报告基因热原检查法在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热原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体外热原检查法(报告基因法)"公示稿,计算3种疫苗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aximum valid dilution,MVD),干扰实验探讨3种疫苗对该方法测定热原是否存在干扰。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9101对该方法测定3种疫苗热原进行方法学验证,用经验证的方法测定3种疫苗热原含量。结果 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MVD分别为1 000,200和1000倍。在MVD范围内,内毒素(endotoxin,LPS)在3种疫苗中的回收率在52。5%~110。1%。方法 学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用于3种疫苗热原测定,LPS浓度与其化学光强度(RLU值)相关系数(R2)均>0。98;LPS浓度在1~250 EU·mL-1,回收率结果在76。4%~192。8%。LPS浓度>5 EU·mL-1时,重复性变异度均<25%;该方法用于3种疫苗热原测定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在0。05~0。13 EU·mL-1。用建立的HL60-pNL3。2报告基因热原检查法测定3种疫苗热原含量,均低于污染物限值。结论 HL60-pNL3。2报告基因热原检查法具有不使用动物、操作简单、快速、检测热原谱广,可对热原进行定量的优点,可用于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热原测定。

    热原测定报告基因法水痘减毒活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UHPLC-MS/MS同时测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30个化学药物

    张琳琳李正杨欢郑成...
    359-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抗心绞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炎镇痛等30个化学药物的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60%甲醇超声提取,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色谱柱Phenomenex Kinetex C18(2。1 mm×100 mm,2。6 μm)分离,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0 ℃。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多反应监测的模式采集数据。结果 30个化合物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各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3~238。4 ng·g-1,平均回收率为63。7%~108。2%,RSD为1。0%~6。7%。采用该方法对90批舒筋活血片进行检测,共有3批检出对乙酰氨基酚,其余化合物均未检出。对乙酰氨基酚检出量为每片0。16~0。93 μg,远低于对应药品日服用的最小剂量,排除人为故意添加。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共线生产清洁验证不彻底引起的残留。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高选择性,可用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非法添加30个化合物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

    活血化瘀舒筋活血片非法添加抗心绞痛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炎镇痛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六味调更片10种成分的大鼠血浆药动学研究

    余琰郭玫
    3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六味调更片中10种成分(阿魏酸、山柰酚、齐墩果酸、藁本内酯、槲皮素、黄芪甲苷、甜菜碱、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茯苓酸)在大鼠中的血药浓度,并研究10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血浆样品的处理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方法,以格列苯脲为内标。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色谱柱(2。1 mm×100 mm,1。9 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40℃;进样体积2μL;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离子源);平行离子检测模式进行正负离子检测。灌胃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10种成分的浓度,并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10种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1),各成分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4%,血浆中各待测成分低、中、高3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为79。41%~93。63%,基质效应为83。29%~106。29%,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大鼠灌胃六味调更片后,10种成分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0。25~4。96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为 12。19~3 488。29 ng·mL-1·h,血药达峰浓度(Cmax)为 0。81~143。33 ng·mL-1。结论 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调更片10种成分的大鼠血浆药动学研究。

    六味调更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有机酸黄酮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