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吡咯烷-查尔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杨争刘正叶木合布力·阿布力孜艾孜提艾力·艾海提...
    439-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新型氮杂查尔酮类衍生物并研究其抗宫颈癌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甘草查尔酮为先导化合物,以VEGFR-2和P-gp为靶点,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查尔酮类衍生物,利用1H-NMR、13C-NMR和HR-MS对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ELISA、联合顺铂用药、Western blotting和分子对接试验,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宫颈癌和顺铂耐药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 化合物7h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逆转顺铂耐药作用,对VEGFR-2及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在0。5,1。0,1。5 μmol·L-1浓度内对P-gp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化合物7h的抗宫颈癌活性和逆转顺铂耐药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了 VEGFR-2和P-gp靶点有关。

    先导化合物查尔酮类衍生物宫颈癌顺铂耐药宫颈癌新型分子靶向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定量分析的中药制剂洁泽洗液质量评价

    巴宇姮汪秋兰万青王文清...
    452-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洁泽洗液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同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HPLC-DAD指纹图谱,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10个成分,测定并分别计算其含量。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1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9。70%~106。0%,RSD为1。52%~3。41%;该方法的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良好。10个共有峰(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新绿原酸、单咖啡酰酒石酸、5-O-阿魏酰奎宁酸、绿原酸、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4-O-阿魏酰奎宁酸、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 40。103~55。841,2。347~6。179,8。336~23。810,7。084~21。956,33。098~53。833,24。597~49。610,21。587~31。188,5。915~13。162,115。381~189。702,31。378~112。686 μg·mL-1。化学计量学结果显示 11 批样品可分为4类,用以区分各批次样品的强特征峰为盐酸小檗碱、4-O-阿魏酰奎宁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和5-O-阿魏酰奎宁酸。结论 所建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洁泽洗液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洁泽洗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多指标成分测定化学计量学质量评价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柠檬苦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肖玉洪安祯祥王芳王锦雯...
    460-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柠檬苦素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首先,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和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柠檬苦素和肝纤维化的靶点,并运用微生信网站获得柠檬苦素与肝纤维化的共同靶点。然后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预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柠檬苦素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预测结果表明柠檬苦素可能作用于AKT1、VEGFA、HIF1A等86个靶点,参与激素应答、蛋白磷酸化、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和PI3K/AKT通路、HIF-1通路、VEGF通路等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包括AKT1、VEGFA、HIF1A、PIK3CA等11个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柠檬苦素与AKT1、VEGFA、HIF1A 3个核心靶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和稳定的结合构象。动物实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柠檬苦素高剂量(high-dose group of limonin,LH)组、柠檬苦素低剂量(low-dose group of limonin,LL)组中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dase,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含量(LL组中LN除外)均下降(P<0。01或P<0。05),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显示LH、LL组肝组织中AKT、HIF-1α、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LL组中VEGF除外)均下调(P<0。01或P<0。05)。结论 柠檬苦素主要作用于AKT1、VEGFA、HIF1A等核心靶点来干预肝纤维化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柠檬苦素肝纤维化血管新生

    藏药亚吉玛(长梗金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任刚蒲超伟温静静蒋伟...
    469-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对藏药亚吉玛(长梗金腰)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其药材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药材的粉末特征进行描述;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5-O-去甲基阿朴黄酮和羟基阿亚黄素A为对照品,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参照四部通则方法检测长梗金腰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建立长梗金腰药材的特征图谱,并以chrysosplenoside I(CI)和chrysosplenoside A(CA)为质控指标成分建立长梗金腰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多产地10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为水分9。17%~12。52%,总灰分14。11%~16。74%,酸不溶性灰分1。50%~4。72%,醇溶性浸出物32。77%~40。30%,CI质量分数0。30%~0。99%,CA质量分数0。28%~0。88%。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亚吉玛(长梗金腰)的药材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易于操作,专属性较强,对准确评价药材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长梗金腰质量标准薄层色谱特征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中33种禁用农药残留检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刘丹丹印晓红黄婷丁楠...
    476-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银杏叶及其提取物中33种禁用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136批银杏叶及58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检测,采用点评估方式计算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急性和慢性摄入风险,采用英国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计算各农药的风险得分。结果 136批银杏叶中共检出6种禁用农药,总检出率为35。29%,农药检出量为0。002~0。210mg·kg-1;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18%~0。62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0 1%~0。014 0%,表明银杏叶中农药的膳食暴露风险处于较低水平。58批银杏叶提取物中共检出2种禁用农药,检出率为55。17%,农药检出量为0。002~1。788mg·kg-1;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3%~0。143%,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2 4%,其膳食暴露风险也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银杏叶中甲拌磷风险最高,应在生产和安全监管中重点关注。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银杏叶及其提取物中33种禁用农药的检测。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叶及其提取物中禁用农药残留量极低,无重大健康风险。

    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禁用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风险排序

    基于UHPLC-MS/MS的食凉茶2种基原植物不同部位中26个成分的含量对比分析

    毛菊华潘俊杰陈张金吴查青...
    48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测定和对比食凉茶2种基原植物(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 S。Y。Hu 和浙江蜡梅 Chimonanthus zhejiangensis M。C。Liu)不同部位根、茎、叶中 26 个成分的含量,以筛选不同部位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UHPLC采用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C18(2。1mm×50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柱温35℃,进样量0。5 μL;三重四级杆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通过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对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不同部位中26个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6个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5%~111。7%,RSD为3。4%~9。8%。食凉茶2种基原植物中各成分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将叶和根、茎分为两大类,表明两者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叶均以黄酮类成分为主,以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最高,达12。902mg·g-1;茎和根均以香豆素类成分为主,根的生物碱含量相对更高;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蜡梅碱、芦丁、秦皮苷、异秦皮啶-7-O-β-D-葡萄糖苷、东莨菪苷、新绿原酸7个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食凉茶2种基原植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柳叶蜡梅和浙江蜡梅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依据,同时为其全资源利用提供了参考。

    食凉茶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不同部位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郑芳昊赵婷婷范华娜陈艳芬...
    496-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疗效差异,为医院制剂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给药不同,分别设立空白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扶他林组)、原散剂生品组、原散剂制品组、新型贴膏剂组,通过小鼠扭体试验、甲醛致痛试验、电刺激试验和热板试验测定扭体抑制率、舔足时间、镇痛率及痛阈值比较镇痛作用的药效差异;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测定肿胀度、肿胀抑制率和渗出抑制率比较抗炎作用的药效差异;建立大鼠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通过大鼠小腿周长变化、软组织损伤外观评分、血液流变学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和炎性因子含量变化比较处方及剂型改革前后的药效差异。结果 新型活血贴膏对醋酸和甲醛导致的小鼠炎性疼痛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原散剂相比无明显差异;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其中给药后60 min的镇痛效果优于给药后90 min和120 min的效果,与原散剂相比无明显差异;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对热板痛阈值均无明显作用。新型活血贴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减少醋酸致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且与原散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活血贴膏能显著减少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肿胀小腿的周长和损伤症候指数,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形态学,显著减少损伤软组织中PGE2、TNF-α、IL-1β 的含量,且与原散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活血贴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药物疗效与原散剂基本一致。

    活血贴膏活血散抗炎镇痛慢性软组织损伤

    新型SOAT1蛋白靶向抑制剂的筛选与体外活性考察

    刘雨溪张聪颖张红
    504-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新型甾醇O-酰基转移酶1(sterol O-acyltransferase,SOAT1)靶向抑制剂,并对其活性进行考察。方法 通过CCLE数据库筛选SOAT1高表达肝癌细胞系,选择相应细胞系作为实验细胞模型。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Interbioscreen数据库中61 742个化合物与SO AT1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检测结合能。筛选结合力强的8个化合物,在细胞模型上用CCK8法检测其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在细胞模型上活性最强的2个化合物进一步研究,并测定其IC50。划痕试验及结晶紫染色法进一步检测筛选出的2个化合物对肝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化合物对肝癌细胞中SOAT1蛋白的影响。转染siRNA构建SOAT1沉默的肝癌细胞模型,并检测化合物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从CCLE数据库中筛选出SOAT1蛋白高表达的Hep3B和PLC/PRF/5肝癌细胞系作为模型细胞。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的结合力前8的化合物中,化合物1和化合物7对上述2种肝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此外,这2个化合物还能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及克隆形成,并降低肝癌细胞中SOAT1蛋白表达。在SOAT1沉默的肝癌细胞中,2个化合物对肝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减弱。结论 化合物1和化合物7在细胞水平上能通过抑制SOAT1蛋白表达发挥抗肝癌作用,有潜力开发为治疗肝癌的SOAT1抑制剂。

    肝癌SOAT1分子对接抑制剂天然产物

    山乌桕质量标准及急性毒性研究

    吕芳许啸吴晓鹏游燕...
    512-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山乌桕药材的质量标准并进行急性毒性研究。方法 对10批山乌桕药材进行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研究,并采用HPLC建立特征图谱;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镉(Cd)、铅(Pb)、砷(As)、铜(Cu)、汞(Hg)5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最大给药量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 山乌桕药材外皮深褐色,内表面浅黄棕色,纤维性强。其粉末呈棕黄色,晶鞘纤维常见,草酸钙簇晶排列成行。供试品TLC图中,在对照品(东莨菪内酯、异秦皮啶)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特征图谱中共标定5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特征峰(东莨菪内酯、异秦皮啶、白蜡树素)。所测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测定方法学考察其线性相关系数R2>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0%~120%,RSD<10%。急性毒性试验最大给药量为184。09 g·kg-1,14d内体质量、进食量、脏体比,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未见明显毒性。结论 所建标准可为山乌桕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10批药材重金属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山乌桕药材口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剂量范围大,为山乌桕药材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山乌桕质量标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重金属急性毒性

    UHPLC-MS/MS测定不同产地市售南五味子药材中8种木脂素成分

    高连灏李宏伟王俊玲李秀萍...
    520-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12个产地市售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安五脂素、五味子酚的含量差异。方法 样品用96孔蛋白沉淀微孔板进行前处理,采用ACE EXCEL 1。7C18-AMIDE(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扫描。考察该方法的线性、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结果 12个产地中10个产地的五味子酯甲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南五味子规定的≥0。2%的标准。结论 UHPLC-MS/MS适宜南五味子中多成分的同时定量检测;市场所售南五味子品种基本符合国家法定标准。

    南五味子木脂素安五脂素北五味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