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赤芍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比较

    胡华杰求鑫瑜蒋佳燕王盈盈...
    524-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动物实验比较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赤芍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差异。方法 从TCMSP数据库和文献中检索白芍与赤芍活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潜在靶点;以Ulcerative Colitis为关键词在DisGenet、OMIM、Genecard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7。2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WIKI分析。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观察分别黄芩汤配伍使用白芍(HQT-BS)和赤芍(HQT-CS)对UC的防治作用,并比较异同。结果 HQT-BS、HQT-CS治疗UC的活性成分别有7,11个,其中共有成分5个;靶点分别有146,157个,其中共有靶点106个,HQT-BS核心靶点为SRC、HSP90AA1、PIK3R1,HQT-CS核心靶点为SRC、HSP90AA1、STAT3。WIKI富集分析显示,白芍与赤芍共有信号通路包含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Notch signaling pathway 等,EGF/EGFR signaling pathway 及 Nuclear receptors meta-pathway、Kit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分别为白芍和赤芍所特有的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HQT-BS、HQT-CS的黄芩汤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结肠缩短及组织病理学改变,但在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神经源性基因座缺口同源蛋白1表达方面,HQT-CS的黄芩汤效果较明显。结论 HQT-BS、HQT-CS的黄芩汤均具有抗UC作用,黄芩汤配伍使用赤芍抗炎作用较优。

    黄芩汤白芍赤芍网络药理学溃疡性结肠炎Notch信号通路

    海曲泊帕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刘菲黄秀娟魏小芳冯友繁...
    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7月一2022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的ITP患者4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应用小剂量泼尼松单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周,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50×109·L-1、PLT≥30×109·L-1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90%(18/20)vs 50%(10/20),P=0。006;90%(18/20)vs65%(13/20),P=0。130]。观察组 6 周治疗期内至少 1 次 PLT≥50×109·L-1 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18/20)vs 55%(11/20),P=0。147]。观察组治疗6周内第1次达到PLT≥50×109·L-1的中位时间为3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6周后中位血小板计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50(58。25~166。75)×109·L-1 vs45。50(13。25~82。50)×109·L-1,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6周中位PLT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患者对该方案耐受良好,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症治疗后很快好转。结论 海曲泊帕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既往治疗无效/复发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效率高,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不良反应可耐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海曲泊帕泼尼松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引起双手指纹消失1例

    韩冰赵璐杨文娟
    539-540页

    文拉法辛指纹消失不良反应

    "双学"定位的药学未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袁雯静黄佩芳沈丽娟梁佳...
    5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当今药学学科发展出现新趋势,体现在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基础应用研究融合、学科交叉度高、成果周期长、职业准入高等方面,当前传统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药学学科发展和新药创制的需求,进而需要探索培养药学创新人才的新路径。方法 基于分析现有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时代拔尖创新药学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新路径进行了阐述。结果 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导学机制、科教育人机制、常态化联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四方面。结论 构建学生-学者"双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药学未来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双学"定位导学机制育人机制联动机制培养机制

    肥胖影响下高血压与高血脂相关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许同丽刘钦弘王寅初崔玉琳...
    545-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几十年全球肥胖人数不断增多,并且仍然具有上升的趋势,与肥胖随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患病风险的增加。研究发现,身体质量指数增加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高血压、高血脂作为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受到肥胖影响尤为明显,引起了近年来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如此,肥胖影响下高血压与高血脂的发生是显著关联的,两者的协同作用还能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关于三者相互作用机制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分别总结肥胖影响高血压与高血脂分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肥胖影响下高血压与高血脂相关联的分子机制,指出共同作用分子,为未来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关联作用机制

    TRPV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研究进展

    吕红英侯明双贾冠军寇雨顺...
    55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通道是瞬时受体电位亚家族的一种具有多种激活机制的非选择性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RPV1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药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激活或抑制TRPV1通道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潜力。本文综述TRPV1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基于TRPV1通道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辣椒素受体心血管疾病中医药

    基于数据挖掘的抑郁动物模型及信号通路分析

    岑潇磊李敏林素素王婷...
    56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而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抑郁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对于抑郁症的研究逐渐增加,抑郁动物的造模手段也逐渐丰富。其中由于操作和成本方面的原因,对于啮齿动物的抑郁造模更为普遍和成熟。目前主流的抑郁动物模型有应激模型、药物模型、手术模型和遗传模型。各个模型各有利弊,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造模,以便后续对抑郁症进行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脑内的信号通路已经成为新的治疗抑郁症的靶点,这些信号通路与抑郁症密切相关,作用于这些靶点的药物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就近年来抑郁动物模型及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抑郁症动物模型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