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七总皂苷调控HIF-1α/PDHK1通路介导的CD4+T细胞有氧氧化促进Treg分化的机制

    王福荣颜星宇葛玉包宇杰...
    1015-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调控HIF-1α/PDHK1通路介导的有氧氧化,探讨其对促进NaiveCD4+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 磁珠分选C57BL/6小鼠脾脏Naive CD4+T细胞,诱导其向Treg细胞分化并进行体外培养,将Naive CD4+T细胞分为PNS处理组(5、10、20 μg·mL-1)、PNS联合HIF-1α抑制剂(PX-478)组,并设置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分化比例,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PDHK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PDHK1、FOXP3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结果 PNS可显著增加Treg细胞比例,并增加其IL-10的分泌水平,使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增加;同时抑制HIF-1α、PDHK1蛋白及mRNA的表达。10 μmol·L-1的PX-478处理细胞后再以10 μg·mL-1的PNS干预细胞,其对PDHK1、FOXP3的表达及Treg细胞的分化比例的调控作用与单独使用10μmol·L-1的PX-478处理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PNS通过HIF-1α抑制PDHK1的表达而增强Naive CD4+T细胞的有氧氧化,促进其向Treg细胞分化。

    三七总皂苷HIF-1αPDHK1TregCD4+TFOXP3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瑞舒伐他汀口服吸收及饮食影响分析

    孙烨文屈昱晨潘杰俞蕴莉...
    1021-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空腹状态下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并探究其可能的食物效应机制,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药物吸收。方法 根据文献和已有研究获得瑞舒伐他汀建模的理化参数、生物药剂学参数以及药动学参数,利用GastroPlusTM软件建立瑞舒伐他汀餐后给药的PBPK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的血药浓度数据验证模型,判断是否可以准确预测出瑞舒伐他汀餐后的药物吸收结果,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吸收,计算得到模型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平均折叠误差和绝对平均折叠误差<2,结合模型验证的拟合相关系数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参数敏感性分析提示高热量饮食、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LogD)和渗透性对瑞舒伐他汀的吸收影响较大。结论 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瑞舒伐他汀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为服用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包括适当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比重、减少脂肪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占比等,可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肠道吸收。

    生理药动学模型瑞舒伐他汀饮食影响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动物实验探究百合地黄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贾铷周小如陈燕张淑玲...
    1027-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动物实验探究百合地黄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百合地黄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在GeneCards、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阿尔茨海默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建立交集靶点网络,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咯利普兰组和百合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14 d后各组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脑组织内相关蛋白表达,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关键基因cAMP、PKA、p-CREB、BDNF的蛋白表达。最后通过呕吐实验观察百合地黄汤的不良反应。结果 获得百合地黄汤活性成分13种,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靶点39个,与PRKACA关系密切。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对新物体的辨认率明显下降,新位置的物体辨认率有下降趋势,Y迷宫中自主交替的反应率明显下降,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和经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且脑中cAMP、PKA、p-CREB、BDNF蛋白表达下降,而百合地黄汤组与咯利普兰组能够逆转上述行为学以及蛋白指标的变化。在呕吐实验中,咯利普兰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延长,百合地黄汤组无明显影响。结论 百合地黄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cAMP-PKA以及调控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有关,且不良反应较咯利普兰轻。

    百合地黄汤东莨菪碱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学试验网络药理学

    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p38MAPK信号通路及其关键分子的影响

    李丹杜雪洋王思农
    1038-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p38MAPK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将62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与造模组。造模组复制痤疮实验动物模型(耳廓涂抹100%油酸+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菌液),21 d后随机抽取2只做HE染色,剩余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A酸乳膏1。48 g·d-1)和三黄凝胶高、中、低(1。1、0。568、0。3 g·d-1)剂量组,连续用药28 d,并在治疗第7,14,28天对各组大鼠耳廓外观进行观察评价;取右侧耳廓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p38MAPK、MKK3、MKK6mRNA的表达,IHC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耳廓组织中MCP-1、HMGB1、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廓组织表皮角化严重,炎细胞浸润明显,p38MAPK、MKK3、MKK6 mRNA水平,MCP-1、HMGB1、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表观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三黄凝胶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38MAPK、MKK3、MKK6 mRNA及MCP-1、HMGB1、α-SMA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三黄凝胶低剂量组MKK3 mRNA和MCP-1、HMGB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p38MAPK、MKK6mRNA和α-SMA蛋白表达改变不明显。结论 三黄凝胶缓解痤疮丙酸杆菌菌液诱导的炎症反应状态,减少组织炎症损伤,可能与其干预p38MAPK蛋白反馈调节信号通路,抑制MCP-1、HMGB1、α-SMA表达有关。

    三黄凝胶痤疮p38MAPK信号通路MCP-1HMGB1α-SMA

    尿石素A通过调控有氧糖酵解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胡红柳何志龙王专蒋利和...
    1047-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石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尿石素A(uro[ithin A,Uro-A)处理肝癌Huh-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并计算IC50,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评估细胞迁移率,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摄取量和乳酸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浓度Uro-A对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1、糖酵解关键酶(HK2、PKM2、LDHA)、p53、p-p38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Uro-A能明显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IC50为(48。54±1。21)μmol·L-1。Uro-A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量减少,迁移率降低。不同浓度Uro-A作用后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乳酸水平和ATP生成减少,糖酵解相关蛋白GLUT1、PKM2、LDHA和HK2表达量下降;Western blotting显示p53和p-p38被激活,Bcl-2表达降低;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显示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 Uro-A可抑制Huh-7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53、p-p38和Bcl-2抑制糖酵解,使细胞生长受阻,诱导细胞凋亡。

    尿石素肝癌糖酵解细胞生长

    冠心宁片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大鼠早期心衰

    张燕黄宇马全鑫徐松涛...
    1056-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宁片(Guanxinning tablets,GXN)对早期心衰模型大鼠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GXN对心衰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取6只SD大鼠行假手术,另取80只SD大鼠行主动脉弓狭窄术,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存活的大鼠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片12。5 mg·kg-1)和GXN高、低剂量组(1 200、600 mg·kg-1),连续给药8周。每隔4周进行心动超声检查,检测血清NT-proBNP、hs-CRP、IL-6和TNF-α浓度及SOD与MDA水平;取大鼠结肠内容物,基于16S肠道微生物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观察GXN对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予不同剂量的GXN后大鼠存活率均有提高,心室壁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鼠心脏质量及脏器系数均有改善。GXN还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大鼠NT-proBNP水平升高,提高血清SOD活性。另外,GXN干预后能显著提高心衰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可能的作用菌属靶点为Akkermansia属、Phascolarctobacterium属和Oxalobacter属。GXN对心衰大鼠肠道菌群功能的影响可能集中在非同源末端连接、流感A、类胡萝卜素合成、吲哚生物碱、贝他林生物合成、肾素-紧张素系统等生物途径。结论 GXN对早期心衰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途径有关。

    冠心宁片早期心衰肠道菌群

    基于UHPLC-ELSD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比较不同产地羊胆汁质量及抗氧化活性

    周旭香朱芊芊张丹丹罗心遥...
    1066-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HPLC-ELSD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羊胆汁的差异,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为羊胆汁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HPLC-ELSD建立21批不同产地羊胆汁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测定6个成分含量、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并进行熵权TOPSIS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21批羊胆汁指纹图谱共确定11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GCA)、牛磺鹅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牛磺脱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DCA)、甘氨脱氧胆酸(glycodeoxycholic acid,GDCA)、胆酸(cholic acid,CA)6个成分,除4批样品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21批羊胆汁冻干粉中6个成分的总含量范围为55。34%~86。08%,含量最高的TCA含量范围为34。74%~60。86%,显示6个成分含量在不同产地样品中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产地羊胆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样也存在一定差异。以6个成分含量为变量的熵权TOPSIS分析结果显示,得分排名位于前十的为S2、S18、S16、S9、S8、S21、S1、S10、S20、S15,表明其质量较好,且来自北方地区绵羊的羊胆汁质量略优;对6个成分含量与3个抗氧化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6个成分与各抗氧化指标均具有关联性,且TCA、TDCA、TCDCA关联度最高,可能是羊胆汁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成分。结论 采用熵权TOPSIS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能有效分析不同产地羊胆汁的质量差异及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羊胆汁指纹图谱含量测定抗氧化活性熵权TOPSIS灰色关联度质量控制

    基于QbD的二冬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袁袁阮佳詹雁徐超群...
    1075-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对二冬汤颗粒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 设计L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指标成分转移率、总多糖为评价指标,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选二冬汤最佳提取工艺;以成型率、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二冬汤颗粒成型工艺;以相对均齐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丝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颗粒质量一致性。结果 二冬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不浸泡,提取3次,每次30 min。3批重复验证试验综合评分均数为54。24,RSD为1。09%。二冬汤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干膏粉与辅料比为1:0。6,润湿剂体积分数87%,润湿剂用量16%,在80 ℃下干燥30 min。5批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9。结论 该法稳定可行,可为二冬汤颗粒工业化生产以及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二冬汤颗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质量源于设计物理指纹图谱层次分析法-客观权重赋权法工艺

    HPLC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14种成分的含量

    徐维二范秀春罗廷顺缪明锦...
    1084-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栀子苷、芒果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汉黄芩素、大黄素、白花前胡甲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白花前胡乙素1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Titank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栀子苷为238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芒果苷为254nm,盐酸小檗碱为265 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280 nm,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为321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进样量为10μL。结果 栀子苷、芒果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汉黄芩素、大黄素、白花前胡甲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白花前胡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6~223。17,0。84~42。22,18。76~938。16,4。46~223。17,4。86~243。10,1。59~79。32,0。76~38。17,1。03~51。49,1。59~79。40,1。21~60。72,1。80~90。06,0。91~45。48,1。04~51。83,0。86~43。23 μg·mL-1,r均≥0。999 9。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90%,RSD<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为完善清肺抑火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清肺抑火片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李珏王银环王庭璋张林爽...
    1091-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简称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PCR方法。方法 根据NCBI数据库中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生物学信息,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所特有的多个候选序列片段,设计能同时检出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探索了LAMP法、基于PCR的SYTO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优化筛选出最佳退火温度,并采用39株实验菌株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检测方法开展了验证研究。结果 采用LAMP法无法实现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有效检出,采用SYTO9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可以实现对20多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有效检出,而TaqMan探针法扩增效率更高,检测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更好,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TaqMan探针快速检测方法,相较于LAMP法和SYTO 9染料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性高等优点,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TaqMan探针q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