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拍打手法配合针灸中药治疗废用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废用性肩周炎患者60例分为A组、B1组、B2组,每组20例.A组接受肩周局部行轻柔推拿理筋后,进行手掌拍打,再行肩三针,外用艾灸、内服中药;B1组接受肩周推拿理筋,再行帮扶患者肩关节功能锻炼;B2组接受肩周局部推拿、针刺肩三针,外用艾灸、内服中药.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5 d,A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2±1.1)分,低于B1组的(5.1±0.9)分及B2组的(5.0±1.2)分;A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为(75.6±6.3)分,高于B1组的(69.8±7.6)分及B2组的(70.4±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A组的VAS评分为(3.7±0.8)分,低于B1组的(4.8±0.7)分及B2组的(4.3±1.0)分;A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2.4±5.2)分,高于B1组的(76.9±6.5)分及B2组的(78.3±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5 d,A组的VAS评分为(2.9±0.6)分,低于B1组的(4.3±0.6)分及B2组的(3.9±0.8)分;A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9.2±4.8)分,高于B1组的(81.3±6.1)分及B2组的(83.6±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45 d,B1组与B2组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肩周肌肉变化方面:A组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状态,B1组和B2组的肩周肌肉变化较为有限.在肩关节功能变化方面:A组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例如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疼痛减轻等,B1组和B2组的肩关节功能改善相对较少.在肩关节位置变化方面:A组的肩关节位置逐渐恢复正常,B1组和B2组的肩关节位置变化较为有限.结论 拍打手法配合针灸中药治疗废用性肩周炎能够显著改善肩周肌肉变化、肩关节功能变化以及肩关节位置变化,且治疗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该方法可作为废用性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然而,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