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杨志明

月刊

1002-1892

cjrrs@163.net

028-85422431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股前内侧皮瓣修复晚期喉癌保留舌骨上部分会厌的近全喉切除后环周缺损

    杨柳李文郑义涛纪琳...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晚期喉癌患者保留舌骨上部分会厌的近全喉切除后环周缺损,重建发音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8月-2022年10月5例晚期喉癌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6~73岁,平均65岁.病程3~24个月,平均8个月.肿瘤按部位分型:声门型2例、声门上型2例、声门下型1例;TNM分期:T4N0M0期3例、T4N1M0期1例、T4N2M0期1例;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2017)均为Ⅳ期.行保留舌骨上部分会厌的近全喉切除+双侧择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股前内侧皮瓣修复重建近全喉切除术后环周缺损,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8 cm×6 cm.术后4例患者补充放化疗,1例未补充放化疗等其他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明显颈部感染.1例患者术后1个月经口进食发生轻微咽瘘,再次经胃管进食1周后咽瘘愈合.大腿供区创面Ⅰ期愈合.1例患者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余3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无转移.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7.6个月.4例患者发音清晰可闻、声音嘶哑,1例(例3)发音类似耳语.纤维喉镜检查示重建的喉入口呈裂隙状,喉入口以下重建的喉气管腔逐渐增大.术后1个月拔除胃管经口进食,无明显吸入性肺炎发生.4例患者可以间断堵管,堵管时间30s~3min,其中3例不堵管时也能发出明显声音,患者可与人进行无障碍语言交流;1例发音类似耳语患者不能堵管.初步嗓音分析显示,患者发音轻松自然,无明显憋气或吞气动作.随访期间患者均未拔管.结论 股前内侧皮瓣修复晚期喉癌患者近全喉切除术后环周缺损可取得满意的发音效果,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发音重建方法;保留的部分会厌可能对防止术后误吸起到一定作用.

    晚期喉癌近全喉切除环周缺损股前内侧皮瓣发音功能修复

    侧卧位放大镜辅助下内外侧小切口松解肘关节僵硬

    马鸿儒钟圳佳张子韬王翊冲...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侧卧位放大镜辅助下内外侧小切口手术松解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侧卧位放大镜辅助下内外侧小切口松解手术治疗的16例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9~57岁,中位年龄33.5岁.病因:尺骨鹰嘴骨折6例,肘关节脱位4例,内上髁骨折2例,桡骨头骨折4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例,肱骨髁上骨折1例,尺骨冠突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其中5例患者合并2种病因.病程5~60个月,中位病程8个月.术前合并尺神经麻木症状12例,异位骨化6例.术前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58.63±22.3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3±1.6)分,Mayo评分为(71.9± 7.5)分.记录患者内、外侧切口长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手术前后患侧肘关节Mayo评分、VAS评分、肘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外侧切口长度为3.0~4.8 cm,平均4.1 cm;内侧切口长度为2.4~4.2cm,平均3.0cm.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9.2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存留轻微肘关节疼痛,3例残存轻微尺神经麻木症状.其余患者未发生影响肘关节活动的新发异位骨化、尺神经麻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30.44±9.75)°,VAS评分为(1.1±1.0)分,Mayo评分为(99.1±3.8)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8,P<0.001;t=6.419,P<0.001;t=-13.330,P<0.001).结论 侧卧位放大镜辅助下内外侧小切口松解技术融合了传统开放技术和关节镜技术的优点,可微创、安全、有效地对肘关节僵硬患者完成松解手术,但该技术不适合严重异位骨化以及存在关节内畸形、游离体或骨赘的患者.

    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松解微创尺神经损伤

    保残修补对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术后肩袖愈合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李行星窦强兵周亮郑权...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足印区残端的肩袖修补术对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术后肩袖愈合以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2年5月152例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临床资料.男76例,女76例;年龄24~78岁,平均55.4岁.术后6个月复查MRI,根据Sugaya分型评估肩袖愈合情况.对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被动活动受限(是/否)、病程(≤3个月/>3个月)、保残修补(是/否)、缝线桥技术固定(是/否)、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45°/≥45°)、骨性肩峰成形(是/否)、治疗期间注射糖皮质激素(是/否)、术后开始被动锻炼时间(≤2周/>2周)、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3个月/>3个月)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肩袖愈合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以是否使用保残修补作为分组条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平衡两组数据,对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肩袖愈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术后1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3.8个月.术后25~31周复查MRI示肩袖愈合121例、未愈合31例.单因素分析示病程、保残修补、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及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是修补术后肩袖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示术中不保残修补、打结时肩关节外展角度≥45°及术后3个月内开始主动锻炼是影响肩袖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以是否保残修补为分组条件,以病程是否超过3个月、打结时肩外展角度是否超过45°及术后开始主动锻炼时间是否超过3个月为筛选条件,共匹配51对患者.保残组术后6个月肩袖愈合率、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优于非保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退行性全层肩袖撕裂患者,与不保留残端修补相比,保留足印区残端的肩袖修补术可以缩短肩袖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但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

    退行性肩袖全层撕裂保留残端肩袖修补

    广吿目次

    150页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双极脱位四例

    高培刚王兴存鲍红刚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例锁骨双极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22年6月,收治4例锁骨双极脱位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矿车挤压伤2例,交通事故伤1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 d,平均5.0 d.胸锁关节脱位分型:Grade Ⅱ型1例,Ⅲ型3例;前脱位3例,后脱位1例.肩锁关节脱位分型:TossyⅡ型2例,Ⅲ型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分别采用外踝锁定钛板、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根据Rockwood评分法评定,获优3例、良1例.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4例均于术后5~7个月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平均6个月;取出后无关节再脱位发生.结论 锁骨双极脱位切开复位后,以外踝锁定钛板固定胸锁关节、锁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等优势,患者肩部功能恢复较好.

    锁骨双极脱位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胫骨骨道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曲迪张静李利平付海涛...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计算机导航辅助与单纯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骨道的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3例PCL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导航辅助关节镜下行PCL胫骨骨道重建(导航组),39例采用单纯关节镜下行PCL胫骨骨道重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后抽屉试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及导针钻孔次数);于术后1 d MRI上测量移植物与胫骨骨道间角度及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上胫骨骨道出口位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ROM、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导航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导针钻孔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2.8个月.均未见血管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等围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再损伤,无需进行翻修手术.两组胫骨骨道出口位置测量数据显示,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航组移植物与胫骨骨道间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后抽屉试验阴性、1+、2+、3+分别为30、3、1、0例,对照组分别为33、5、1、0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ROM、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PCL胫骨骨道重建可快速且准确地制备具有良好位点及方向的骨道,术后功能评分与单纯关节镜下行PCL胫骨骨道重建效果相当.

    后交叉韧带重建计算机导航关节镜胫骨骨道

    成人腓骨切除术后下肢功能评价与步态特征研究

    林金銮陈尧清谢昀朱夏...
    162-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步态检测探讨腓骨切除术对成年患者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腓骨切除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12例;年龄18~68岁,平均25岁.术中腓骨切除长度为10~19 cm,平均15 cm.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手术切口疼痛程度,影像学复查残余腓骨骨质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步态测试系统,采集慢、中、快速条件下健、患侧步态数据,包括步态参数(足转角、步长、支撑相、摆动相、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最大力值1、最大力值2)以及三足区参数(前、中、后足的最大压力、时间最大力值、接触时间).结果 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3例发生(踇)背伸肌力下降,5例发生术区及其远端部位感觉缺陷.术后6个月手术切口 VAS评分为0~6分,平均4分;末次随访时为0~5分,平均2分.随访期间影像学复查示,5例出现腓骨远端残余骨质疏松改变,且残余节段越短,表现越显著;3例出现新生骨.步态测试示,3种步速下步态参数及三足区参数检测结果一致.术前健、患侧各项步态参数以及三足区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健侧相比,患侧足转角、单支撑线、最大力值1、最大力值2以及前、后足最大压力均减小,步长与中、后足时间最大力值以及前、中足接触时间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术前相比,术后健、患侧足转角、步态线长度减小,前、中、后足最大压力以及中足时间最大力值均增大;健侧步长减小、患侧增大;健侧最大力值1及最大力值2增大、患侧减小;患侧单支撑线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患者腓骨部分切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步态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代偿性步态且步态稳定性下降,跌倒风险提高,因此建议术后慢速步行.

    腓骨切除步态分析成人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纯减压与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研究

    付豪胡宇童杨东方王鑫...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单纯减压与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治疗 Ⅰ 度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8例Ⅰ度DL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下单纯减压治疗28例(减压组)、ULIF治疗30例(ULIF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以及术前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椎间盘高度(disk height,DH)、节段前凸(segmental lordosis,SL)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实验室检查指标(CRP、ESR)、影像学参数(DH、SL).结果 与ULIF组相比,减压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且患者开始离床活动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实验室检查示,减压组术后3 d ESR、CRP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LIF组术后3 d上述指标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间ESR、CRP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减压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其他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ULIF组腰痛VAS评分高于减压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3 d与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减压组术后12个月DH、SL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LIF组上述两指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DH、SL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下单纯减压治疗Ⅰ度DLS可取得良好疗效,与ULIF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促进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炎症反应小,术后恢复快;但ULIF对于恢复椎间盘高度、节段前凸更有优势.

    退变性腰椎滑脱单侧双通道内镜减压椎间融合术

    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李益何俊波吴廷奎丁琛...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3月行单节段CD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90例CS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59例,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4个月)和晚期干预组(31例,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状况、手术节段及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曲度(cervical lordosis,CL)、C2~C7 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角(disc angle,DA)、置换节段 ROM(disc ROM,DROM)、置换节段间隙高度(disc intervertebral height,DIH)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早期干预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略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采用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及VAS评分较术前的变化值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CL、C2~C7 ROM、DA、DROM、DIH进行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评估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椎体前缘骨吸收(anterior bone loss,ABL)及假体下沉.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120个月,平均53.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干预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早期干预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NDI及VAS评分的手术前后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手术翻修者,末次随访时两组HO、ABL及假体下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示,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间CL、C2-C7 ROM、DA、DROM、DI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示,早期干预组末次随访时尚能维持术后即刻的CL,而晚期干预组CL已恢复术前水平;两组患者C2~C7 ROM、DROM及DA在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术前水平,DIH在术后即刻均显著增大,并维持至末次随访.结论 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对CSR患者CDA术后疗效具有显著影响,与术前症状持续时间<24个月患者相比,≥24个月者术后住院时间更长,CL的维持能力可能更差.

    术前症状持续时间神经根型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曲度

    一次离心法制备兔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的离心条件研究

    张克凡张晨晨任强王德宁...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使用一次离心法制备兔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leukocyte-poor platelet-rich plasma,LP-PRP)的最佳离心条件.方法 取16只3~4月龄健康新西兰兔,于兔耳背中央动脉采集15 mL抗凝血,分别于1、2个月后重复取血步骤.将所取血液标本于离心半径16.7 cm分别以转速1 200、1 300、1 400、1 500 r/min(对应离心力分别为269×g、315×g、365×g、420×g)下离心2、3、4、5 min,共计16组.各组离心后采集分离平面1.5 mL以上的血浆,计算并比较不同离心条件下各组LP-PRP的体积、血小板富集系数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所有离心条件下获得的LP-PRP体积范围为1.8~7.6mL.相同离心转速时,随离心时间延长,LP-PRP体积显著增大,同时LP-PRP血小板富集系数呈降低趋势.离心2 min时,1 200、1 300 r/min转速下LP-PRP体积<2.0 mL,其余条件下获得的LP-PRP体积均≥2.0 mL;离心4、5 min时,各转速下获得的LP-PRP体积均≥4.0 mL.1 200 r/min转速下各离心时间组和1 300 r/min转速下离心2、3 min组LP-PRP血小板富集系数均>2.0,其中1 200 r/min转速下离心2 min能够获得最高的LP-PRP血小板富集系数.1200 r/min转速下离心4、5 min与14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获得的LP-PRP血小板回收率均>60%,1200 r/min转速下离心4、5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一次离心法制备兔LP-PRP时,采集15 mL血液以离心半径16.7 cm、1 200 r/min转速下离心4 min即可制备体积>2.0 mL、血小板富集系数>2.0且血小板回收率>60%的LP-PRP,在最短时间达到LP-PRP的最佳作用参数.

    一次离心法贫白细胞富血小板血浆离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