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杨志明

月刊

1002-1892

cjrrs@163.net

028-85422431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跨学科的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颌面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各临床学科、研究室,无论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与移位,采用生物制品或非生物制品进行植入或替代,以及采用非手术方法等,进行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功能、改善外形等有关的学术论文、临床经验总结、基础研究、有前瞻性见解的个案报道,有关的新技术、新疗法、经验教训、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国外最新文献摘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脱细胞真皮基质/磷酸氢钙骨复合支架的制备和体内成骨研究

    蓝益南张静逸冉永峰李博...
    75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磷酸氢钙(dicalcium phosphate,DCP)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成骨性能及在兔股骨髁缺损模型中的成骨能力.方法 采用微纤维化技术制备ADM/DCP复合支架,行DNA残留、脂肪含量及α-半乳糖基抗原(α-1,3-galactosyle,α-Gal)抗原表位数检测ADM/DCP复合支架的脱细胞效果;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及压汞仪测定支架孔隙率行支架微观结构表征;行支架X射线衍射分析晶型是否发生变化;支架溶解性检测溶液pH值和钙离子含量;支架体外矿化实验观察表面矿化物.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制备兔股骨髁缺损模型,左、右侧缺损处分别植入ADM/DCP复合支架(实验组)和骼金®人工骨修复材料(对照组).术后6、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行Micro-CT检测并定量分析相关指标[骨体积(bone volume,BV)、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表面积和骨体积之比(bone surface/bone volume,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行 HE 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缺损修复及骨基质成熟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示ADM/DCP复合支架为白色海绵状固体.与ADM相比,ADM/DCP复合支架的DNA残留、脂肪含量和a-Gal抗原含量均大幅降低(P<0.05).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示ADM/DCP复合支架具有多孔联通结构,猪真皮纤维上附着DCP颗粒;压汞仪测得ADM/DCP复合支架孔隙率为76.32%±1.63%.X射线衍射分析示,ADM/DCP复合支架中的DCP晶相保持完整.体外矿化结果示ADM/DCP复合支架的羟基磷灰石层基本成熟.兔股骨髁缺损修复实验示,术后12周切口完全愈合,无骨痂、骨赘.术后12周,Micro-CT观察示两组材料缺损部位已完成骨性愈合且生成大量新生骨组织,密度与周围骨组织无差异,两组材料成骨性能相当;除实验组Tb.Sp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BV、BV/TV、BS/BV、Tb.Th、Tb.N、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周HE染色和Masson染色示两组新生骨和自体骨融合良好,骨组织均趋于成熟.结论 ADM/DCP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修复兔股骨髁缺损具有与人工骨修复材料相似的成骨能力,是骨修复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支架材料.

    骨组织工程脱细胞真皮基质磷酸氢钙复合支架骨修复

    3D生物打印技术在耳廓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小雷胡浩磊李谊岳玮...
    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3D生物打印技术在耳廓修复重建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3D打印与耳廓修复重建相关研究文献,对3D生物打印技术概念及其在耳廓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耳廓具有复杂解剖结构和功能,需要精确的组织重建和形态复制,因此3D打印技术在耳廓修复重建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与传统3D打印技术相比,3D生物打印技术不仅能模拟耳廓外形结构,还能将细胞与材料混合打印,在支架成型过程中实现细胞在支架内部精准分布,模拟天然组织组成及结构,更有利于构建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耳廓组织,从而提高修复效果.结论 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重建耳廓组织,能避免传统自体软骨移植相关并发症,寻找既符合耳廓组织机械性要求,又符合生物要求的生物墨水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挑战.

    3D生物打印技术耳廓修复重建组织工程支架生物墨水